1888年秋天,严复参加北京的戊子科顺天乡 试,但又名落孙山;1888年10月,严复报 捐同知双月选用(《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九 十五)


1888年秋天,严复参加北京的戊子科顺天乡
试,但又名落孙山;1888年10月,严复报
捐同知双月选用(《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九
十五)
                 

严孝潜
 

1888年秋天
1888年秋天,严复参加了北京的戊子科顺天乡试。(《候官严先生年谱》)
从1880年到1888年这八年多来,虽然水师学堂的组识及教学工作实由严复负责,但他到现在还仍只是个正教习。严复不甘心于这种状况,于是决定第二次参加科考。由于李鸿章在1887年已经上奏朝廷,准许北洋水师学堂学生和教习,可以一体乡试。所以严复这一次没有回福建,而是参加了北京的戊子科顺天乡试,但又名落孙山。

1888年10月
1888年10月,由于第二次科考又名落孙山,所以严复决定报捐同知,双月选用。(《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6册第486页)

1888年间,
1888年间,严复曾与总税务司赫德谈论过中国海军。
赫德对严复说:"海军之于人国,譬犹树之有花,必其根干支条,坚实繁茂,而与风日水土有相得之宜,而后花见焉;由花而实,树之年寿亦以弥长。今之贵国海军,其不滿于吾子之意者众矣。然必当于根本求之,徒苛于海军,未见其益也。"(《严复集》第二册第352页)
严复对赫德之言深信不疑,直到1918年三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当时严复也认为仅靠海军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国家的命运,对自已的差事也不十分满意,所以"奉公之外,闭户寡合",有闲假时间,开始潜心于研读西学著作。

赫德(1835-1911),英国爱尔兰人。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显赫人物,是那个时代英国通过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来建设英帝国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赫德在他的权利鼎盛时期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接左右中国的内政外交乃至文化事业,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前期代表英国进行半统治的主要人物,也就是他所自称的清政府的"太上顾问"。  
1835年2月20日﹐赫德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亚尔马郡之波塔当。 1853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之王后学院。
1854年5月(19岁)来华﹐先在香港接受见习翻译的培训,随即被派往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翻译。
1858年被调到英法联军占领下的广州。
1859年辞去领事馆的职务,参加中国海关工作﹐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
1861年起代理李泰国(N. Lay)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赫德建议总理衙门购买阿思本舰队。
1863年11月30日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
1864年赫德加按察使衔,成为清朝的正三品大员。
1865年,总税务署从上海迁到北京,(1929年迁回上海)。从此,
赫德居住在北京40多年。 1869年晋升布政使,官阶从二品。 1889年,升为正一品。
 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他侵夺中国港口的引水权,扩大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曾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顾问的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他还插手中国的文教事业。他深受清政府信任,以至封疆大吏如总督的任命,有时也要咨询和采纳他的意见。
1911年9月20日﹐赫德病死于英国白金汉郡的马洛。清朝追授他为太子太保。

1888年间或以前,严复作有《观我生斋诗三首》(《严复集》补编第191页),并附有一段说明:"录近作三首,似秋樵先生词坛,即希教正。愚弟宗光顿首呈"。
   《观我生斋》是严复当年所取书斋名。《严复集》补编,在注解中认为"此三首诗当作于1895年前"。不过,皮厚锋研究员在《严复与天津水师学堂》一文中认为严复在1889年免选同知,以知府选用,当上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后,改名复,字几道。按此,这三首诗仍署名"愚弟宗光顿首呈"似应在1889年严复攺名以前所作。秋樵即吕增祥(秋樵、君止)

1888年(戉子)或以前,严复作有《观我生斋诗三首》(《严复集》补编第191页):
      有怀
      拟天马出西北
      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