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孝子


   以前,我写过一些有关老寿星的文章,其中也曾多次提到过首席孝子——我的大哥党双锁。

    一直以来,我觉得大哥是个很特别的人。用家乡话说,大哥是个特别“倔强”的人。用有文质的话说,大哥是个特别“执着”的人。今天一大早,我就再次体味了这“倔人”。临上班之前,我打电话给大哥,好半天没人接听,电话自然是挂断了。不一会儿,电话回了过来。我问大哥:一大早忙啥呢?大哥说:刚才灌开水,没顾上!我说:快过年了,年前的周末,我再回来一趟,你看都要带点啥东西?大哥似乎有点不耐烦:带啥呢?啥都有,不用带!一下子,接不上话茬,我就拐弯说:这两天冷得很,大(爸,父亲)咋样?大哥说:烧旺炉火,房子暖和,不准出门,好着呢,甭操心!还没等我再问问别的,电话就给挂断了!


    过了片刻,我拨通了二姐的电话。我问二姐,看过年还需要些啥,我回来带上。二姐说,现在农村也方便,不需要带啥。我又问二姐,胖子(对我大嫂的称呼)过年在县上还是在村里?二姐说:胖子回来过年,儿子、儿媳、孙女也一同回来过年。说完,二姐叹了一声。接着二姐说道:你哥不想让胖子回来过年。我说:在家里过年热热闹闹,为啥不让回来呢?二姐说,胖子现在也是个半病子,回来后既得照顾老的,又得照顾小的,你哥怕她劳不起!二姐接着说,你知道你哥喔倔脾气,就为这事儿,两个人高喉咙大嗓子,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很不美气!

    不一会儿,二姐将话题引入孝子贤孙群聊天的事情。昨天晚上,我在孝子贤孙群里说,《百年佰秀》一书,写作和编辑进入尾声。众多孝子贤孙一一讲述的与老寿星有关的故事,将在《百年佰秀》一书中悉数收录编入。现在,就差首席孝子的文章。对于百岁寿星,首席孝子情感至深,居功至伟。《百年佰秀》里不能没有首席孝子的文章,要是缺了首席孝子的文章,就缺了一份深情,就不够完整,就有失偏颇。自从大姐、二姐写成文章后,《百年佰秀》就一直等着收录首席孝子的文章。在群里聊天时,我动员了侄子、侄女,请他们帮助大哥整理,以便尽早成文。大家期待着在父亲过寿时,人人手里有一本新崭崭的《百年佰秀》。二姐的文章,在我鼓动之后,仅用了一个晚上时间,顺利写就,脱手而出。在我们姊妹六人中,我大哥最有才情,相信只要他想好了,动笔了,必然会情在深处,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在群聊中,大哥始终没有言语。我想,大哥一定是在看,也在想,大概是不知道说什么。平时的聊天,二姐高度参与。昨晚的聊天,二姐却一言未发。在电话里二姐对我说:昨天晚上,你在群里说你哥写文章的事。我想给你说,你哥故事多着哩,以你哥的才气,也能写出来。我给你哥说了好几次,《百年佰秀》等着他写篇文章!你哥说:不写,不想写,没有心情写,谁爱写谁写!说到这里,我听到二姐哽咽的声音。一开始,我以为是二姐委屈的心声。听着听着,才觉得是二姐发自内心深处的动情之音。二姐哽咽着说,你哥对大(父亲),好得很,没有一点点说的!二姐断断续续说道:大(父亲)的身体,稍微有点不美气,你哥就能发现,这搁一般人根本做不到!前两天,大(父亲)的尿颜色不太好,他就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生怕有啥大问题。最近天寒地冻,他只有一门心思,就是精心伺候,让大(父亲)能平安的度过冬天!

    在电话里,二姐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前几天在二姐家里,二姐又提及为《百年佰秀》写文章的事。大哥没有正面接话,转而说道:在二十年前,妈不在了,我把80岁老父亲从东头老屋里接过来。自那时起,就打定了一个信念:大(父亲)是我大(父亲),不管其他姊妹怎么样,我总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我大(父亲)养好,养到底!断断续续说到这儿,二姐已哽咽不能语。不知不觉,我也将眼镜放在一旁,用手抹去流淌的泪珠。“把我大养好,养到底!”大哥说到了,也做到了!我大哥是一个纯粹的孝子,百分之百的孝子!人间万事出艰辛。我大哥二十年如一日,对大(父亲)的孝敬孝行,感天地,泣鬼神!

    我大(父亲)是个和事老,喜欢搞一团和气,因而也成为和稀泥、抹光墙的高手。总是说,儿子好、女子好、媳妇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我大哥没有学会和稀泥、抹光墙的本事,为人做事常较真、不耍滑,说话办事一是一、二是二,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我大嫂是一个日子过得细发的人,也是直肠子,心里不藏事,有啥说啥,丁是丁、卯是卯,从不掖着藏着。大哥大嫂膝下一双儿女,最怕的就是父母“打嘴仗”。两个直性子人在一起,针尖对麦芒,没有少拌嘴、斗嘴。“战争”与“和平”总是交替发生,常常“拌嘴”升级为“斗嘴”,“绊磕”升级为“死磕”。一旦爆发战争,硝烟味久久不能散去。自从20年前,大哥把父亲接到家里,两个人似乎都在努力学习忍耐,学习忍让,学习过日子的新方式。也许是因为有父亲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上年纪的原因,抑或是二者皆有,最近这些年,“战争”减少了,“和平”增加了!

    农民收入少,日子过得紧,精打细算是过好日子的基本功。大嫂是过日子的能手,无论是农田劳作还是家务手工,皆称得上是“一等一”。在村内村外,大哥以“孝”闻名,大嫂以“贤”出众。两个人不大会说“好听话”,而做出来的事情,每一件都是好口碑。在不少事情上两个人拌嘴、斗嘴,而在孝敬老人上合力而为。大哥言语不多,甚至有些生硬,但与父亲的情感交流顺畅,贴心合意。大嫂与父亲交流甚少,但一日三餐,从不马虎。在孝敬父亲上,大哥是最佳主角,大嫂是最佳配角。去年为父亲过百岁大寿时,二姐就提出我们姊妹们要感谢双锁菊芳,为他们两个人做匾额,做功德。

    因大嫂厨艺颇佳,大哥向来不下厨。倘若大嫂出门时间长,必定要在厨房做好准备,不大的冰箱里放得满当当。这样,大哥和我大(父亲)即使吃不上现成的,也一定能吃得上半现成的。大嫂长时间不在家的时候,大哥也会从村里的饭店里采购回可口的饭品,算作“改善生活”。10月份,儿媳生孩子、坐月子,大嫂去县上照顾孙女、照顾月婆,一去就是一百多天。这一百多天,二姐顶了上去,一日三餐,顿顿不拉。大嫂放心不下家里的两个大男人,常回来看一看。见了面,没有多余的话,彼此会心一笑,去厨房转一转,做些补充。

     大嫂在县上照顾月婆期间,地里的活全压在大哥身上,特别是梨园活路繁多。大哥晚上陪伺父亲,白天在梨园忙活,日夜操劳,十分辛苦。住在东头的二哥,晚上经营棋牌茶馆,白天装修新房,不时过来看看父亲,为父亲清洗尿管,陪父亲说话聊天。二姐家住的近,二姐和二姐夫没有农作,每天以父亲的起居饮食为生活轴心,转来转去,忙前忙后,忙个不停。

    父亲年岁大了,有时连身边子女的名字也叫不上来,但父亲心里亮清,知道对错,明白是非。看着子女围着自己打转转,内心里高兴,却也心存不安,甚至是自咎。父亲不无伤感,对我二姐说道,我一个病病老汉,一点用处没有,吃了睡,睡了吃,整天就是个麻烦人!你看锁娃(我大哥的小名),黑地白的忙,把人都能忙死!我这都活到一百了,不知要活到多会儿去?!听了父亲这话,我们做儿女的,没有一个会嫌弃父亲,也没有一个不敬重父亲、孝敬父亲。

    有一次,我问父亲:“你这一辈子,见没见过一百岁的人?”父亲说:“我没见过!”我说:“你没见过,你却让我们见过了!”父亲哈哈大笑。被后世人称作诗圣的杜甫曾感叹到:“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均寿命普遍延长了,但能把生日过到三位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人生七十不算稀,人生百年不是梦!”百岁父亲就在我家里,这自然要算得是“稀罕中的稀罕”。人常言:“家有一老,犹如一宝。”百岁老父亲,自然称得上是“宝贝中的宝贝”。家有百岁老人,一个大家族的荣耀!诸多孝子贤孙,人人分享这种荣耀,首席孝子、倔强的孝子分得的那一份最大、最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