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共享深圳的新目标与新理念
在招商街道民生调查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发言
徐景安
2016年10月12日
2016年6月13日至7月28日,受招商街道办事处委托进行了入800户的民生调查。
一、
首先感谢招商街道办事处黄立新书记的大力支持。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深圳民生的实际情况找一个样本,一个街道的民生状况主要决定于市、区政府。立新书记支持调查,也主要不是为了招商街道,而是为推进改革提供依据。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就是靠了以袁庚为代表的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一批人,探索了一条改革开放之路。今天的中国需要新改革,深圳需要新改革,就是要重新燃起理想主义的激情。现在的好干部最多是做好本职工作,缺少改革创新的激情和勇气。像立新书记这种有长远眼光、全局观念、创新精神的干部不多见了。其次感谢范军的公众力咨询团队协助进行了调查,做了大量工作。
深圳在发展中取得好成绩,2015年深圳人均GDP2.6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南山区经济总量居全国城区第三位,招商街道拥有蛇口自贸片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深圳的平均水平。但招商街道的民生状况如何呢?
从调查中了解,受访家庭大体收支平衡和略有结余占74.5%,富裕人群仅为7.4%,入不敷出高达17.8%。这反映了国民收入严重分配不均。这也就实证了经济增长缺乏消费的支撑,导致产能过剩,实体经济不振,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金融产品脱离实体经济运行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说,两极分化、贫富不均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那么政府的职能是什么,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功能是什么?现在的标准答案是发展,发展是现阶段中国解决全部问题的关键。本次调查实证这个理念,曾经是正确的,现在是过时了。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底线。从调查中了解,人均月收入低于800元的家庭共18户,其中深圳户籍15户,纳入低保,受到政府救助,而非户籍的3户,其中2户为常住、1户临时都被排除救助之外。有失业人口的家庭中,没有获得失业救助的占86.8%。残疾人口的救助,获得过政府救济仅占16.2%。低保、失业、残疾救助及医疗、灾害救助或临时救助是保障生存的必要措施,获得救助的比例很小,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群生存没有保障。深圳有对外扶贫的任务,但自家门口的贫困为什么不关注、不解决?政府部门说,我要是解决了,都涌来深圳怎么办?要去解决,可以制定办法。不想解决,总有理由。请问,这部分生存困难的中国人,深圳不解决,谁解决?
政府的重要职能是提供社会保障,关键是要做到全覆盖,但是调查了解发现,这是非常突出的问题。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深圳户籍居民占25.4%,非深圳户籍常住居民占36.4%,外来务工人员占20.0%,其它占18.2%。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深圳户籍居民占26.0%,非深圳户籍常住居民占35.6%,外来务工人员占15.9%,其它占22.5%。未参加失业保险人群,深圳户籍居民占32.4%,非深圳户籍常住居民占32.4%,外来务工人员占17.0%,其它占18.2%。未参加工伤保险人群,深圳户籍居民占35.3%,非深圳户籍常住居民占32.6%,外来务工人员占16.3%,其它占15.8%。70岁以上老人政府给老年津贴的占36.9%,没给的占63.1%。不能自理老人没人照顾的占2.8%。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老年津贴、照料不能自理的老人,这都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但户籍居民、非深圳户籍常住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很大比例都没获得。
教育资源供给的均等和公平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依然问题突出。受访家庭中有学龄儿童上学前教育的占57.2%,没有上的占42.8%。小学和初中教育,没有深圳户籍,公立学校进不去的占23.1%,民办学校太贵没有上学的占21.5%,是深圳户籍但没有学位占30.6%,其它占24.8。高中教育,因为没有深圳户籍没上的占38.3%,有深圳户籍分数不够的占27.8%,其它占33.9%。
对看病、空气环境、公共绿化、生活垃圾处理、污染物的排放、自来水水质、超市和农批市场出售的蔬菜、水果、肉类、鱼的安全评价、餐饮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上述11项公共服务绝大多数70%以上民众表示不满意。
对公共服务满意度高的是:电力供应与服务、燃气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布局,公共交通的服务态度,公共交通的路线设置,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布局。
二、
一个街道的民生调查能说明什么?深圳是中国最富裕的副省级城市,南山区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区之一,招商街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民生问题还那么突出,深圳的其他区的街道,深圳以外其他城市的街道,以及中国的广大农村,民生状况又如何,可想而知!
现在,从中央到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民生,到处可看到,政府的报告中民生投入增加了多少,民生占比提高了多少,民生实事办了多少。深圳关于2015年的预决算报告说,全市九大类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2,373.5亿元,增长63.2%;12项重大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年度投资超300亿元;市政府118件年度民生实事共计完成支出339亿元。
一方面政府说民生投入增加,另一方面民生问题突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关键在于政府民生投入的理念、方向、目标是什么?民生范围很广,有直接民生与简接民生,我们的短板在直接民生。在直接民生中又是社会保障与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与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覆盖与均等。离开覆盖与均等,民生投入可能越多越不公平。
今天研讨的主题是深圳的民生短板在哪儿?我们一直没有把建设覆盖全民的平等的福利社会,即共享作为理念与目标。相反,深圳把绝大部分人排除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外,作为发展战略、社会方针、福利政策。
2015年深圳常住人口1077万,其中户籍人口367万,非户籍常住人口710万,临时人口900多万,总人口约2000万。深圳十二五规划2015年户籍人口达到400万,这个户籍指标就没有完成。这样,深圳就从政策上把710万非户籍常住人口和900多万临时人口,总计1610万人从政策上排除在基本公共服务之外。深圳是人为地制造不覆盖、不均等。
中国所有城市都是这么做的,而深圳做的更突出。拿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比较:2014年末,深圳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31%。广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64%。上海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59%。北京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62%。北上广三大城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之比高出深圳近一倍或一倍多。
这意味着深圳民生负担比其他城三个城市轻一半,因此,深圳的民生投入就少。
2015年深圳的GDP为1.75万亿,广州为1.81万亿,以经济规模论,广深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广州10年来在交通运输上投了3653亿,大幅超过深圳的2664亿。广州投入了2737亿的水利环境类设施,深圳只有1498亿,所以广州的公园绿地面积有2.11万公顷,深圳只有1.77万公顷。广州在教育设施上投了701亿,深圳只投了202亿,所以广州有941所小学,深圳只有335所。广州在卫生类福利设施上投了273亿,远远超过深圳的145亿,所以广州有224家医院,深圳只有122家。
深圳是在这么低的水平上增加民生投入,而且不以覆盖和均等作为目标,这就能解释这么富裕的城市、这么富裕的城区所属的招商街道民生会存在那么多问题!
三、
要解决深圳的民生问题,不是决定于发展,而是分配。分配向哪个领域倾斜、向什么人群倾斜决定于理念与目标。
中共中央决定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就是惠及全民,或者说全民共享。
社会主义就是以社会公共利益至上为目标的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就是改变人类历史上少数人独享为全民共享,从而成为人类社会的目标和理想。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是共享!
所以,深圳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就是以共享为第一,代替发展为第一。以共享为目标,代替发展为目标。发展是手段,共享是目标。不能离开共享而发展。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但是发展生产力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共享。
我们曾以发展第一作为目标和理念,对于摆脱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狂热,对于温饱还没解决的中国,发展是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是正确的。但改革37年了,中国与深圳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尤其是社会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务不均等,带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一系例严重问题。中央决定推进全面改革,建设全面小康。关键是要树立新的目标和理念。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理念。邓小平把中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富起来,发展第一;第二阶段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这比发展更复杂、更艰巨。这就是实现共享。
我要高调强调,深圳能夠、应该、必须以共享为目标和理念。
只有实现共享,才能使绝大部分人提高消费能力,拉动经济。
只有实现共享,才能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才可能重建社会秩序、社会道德。
只有实现共享,才能凝聚民心,稳固执政基础。
只有实现共享,才能建成全面小康。
只有实现共享,才是真共产党。
只有实现共享,才是真社会主义。
如果37年前,邓小平说不改革是死路一条。那么37年后今天 ,不共享就是死路一条。
如果37年来,深圳为中国改革开放当了排头兵 ,今天深圳就要在共享上为中国做出新示范。
如果深圳为中国改革曾经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今天为了共享需要杀出血路的更大勇气 !
如果37年改革是为了打破旧体制,今天实现共享就是打破自己建立的体制。
四、
以共享第一,代替发展第一。以共享目标,代替发展目标。这是理念创新。任何一场社会变革,都是从理念创新、观念变革启动的。理念不同于口号,理念是要指导实践,落实于行动的。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共享?
共享的第一要义是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健全社会保障,均等公共服务,建设覆盖全民的平等的福利社会。
共享的一个关键词是覆盖,从少数人、一部人到大部人,以至全民。对深圳来说,就是尽快增加户籍人口比例,同时提高非户籍常住人口待遇,最终以居民证替代户籍作为享受福利的凭证。同时对临时人口建立医疗、灾害救助或临时救助的体系。共享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均等。现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人员、市民、户籍与非户籍,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差距很大,实现均等,非常艰巨。但是目标与方向要明确,步骤和方法一步步推进。
共享深圳的路径和方法是什么?现在的做法是一年办多少实事,这是打补钉。民生微实事,这是碎片化。共享深圳,实现覆盖和均等,需要顶层设计,目标化、制度化、系统化、有计划、有步骤地来解决。
中国将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有目标、有指标、有项目。其中有一章是民生规划,是发展规划的附属与点缀,在没有共享、覆盖、均等的理念下,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基层只有做微实事。结果是民生远远滞后于发展,而民生投入又落不在民众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务上。这就形成今天的局面,政府报告民生建设成绩大,民众感受却不满意。
以共享为目标,首先要制定民生五年规划, 民生规划的主要内容:居民收入增长、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公共财政制度、整合社会资源等。然后以发展规划来保障民生规划的实现,“倒逼”产业优化、城市规划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尤其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行政不合理开支,实现向非户籍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社区基层倾斜。
这就是新目标、新理念、新改革、新方法。
深圳在发展上领先,在共享上落后。现在,以实现共享为目标,深圳为中国做出新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