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投资者高位站岗,每位参与者都应该反思!


  谁该为疯狂的股市买单,表面上看是千千万万的投资者,实际上受到伤害的是政府的信用,媒体的信用.

        14年以来的疯狂股市,以千股涨停令人陶醉,但是最后证明就是一地鸡毛,进入千股跌停模式,从2015年5月开始,大盘冲击5178点,有人士绘制了投资者持仓曲线,显示持仓投资者数量几乎是以90度角上移,最高逼近5200万人。6月中旬大盘见顶直至今日,沪指跌了42%左右,但这根曲线却没有下来,持仓投资者仍在5100万人附近。关键的是,这条曲线自从站上5000万后,就一直没有下来过,形成一条波动率很小的直线,如果不考虑仓位、单纯从投资者账户角度分析,五千多点持有仓位的投资者绝大部分高位站岗,并且深度套牢进入长期捂股阶段。
        去年剧烈波动,交易账户最高峰时期有3600万人以上,即使经历暴跌但还在2000万人之上,今年以来就基本在2000万人以下了,大部分时间都在1300万至1800万人之间波动。结合前边的数据,目前两市已经有70%左右的散户投资者休眠了。
       缘何投资者处于休眠状态,一方面是高位套牢无法解套,另一方面很多投资者受尽伤害,不愿意再次进场交易,中国股市进入了地量交易状态,成为抛弃的对象,股指暴跌对市场伤害之深可见一斑。
      面对投资者抛弃中国股市,我们该思考什么?
     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政府希望从股市中得到一种利益,也就是希望通过居民加杠杆来给实体经济去杠杆,通过舆论引导推动资金进场,刺激投资者进场,最后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结果是弄巧成拙,不得不由国家队进场救急,以免发生系统金融危机。  
       14年6月份开始的行情带有较为明显的政府因素在内,某媒体就曾经披露按照有关部门授意,在关键版面推出一组重磅文章,为投资者织就了一幅美丽的资金蓝图,有多少多少长线资金可以进入市场,也曾经以此为自豪,也曾经大力鼓吹改革牛,国家牛被很多媒体一再提及,侠之大者为国接盘成为时髦术语,营造出一个国家背书的政策牛,更有媒体推出4000点是牛市起点的豪言壮语,也有知名专家本轮牛市延续几多年的论断,更有牛市跨越10年周期的梦想,自媒体更是火上浇油,万点论再次重现。
      正因为当时许多媒体给投资者营造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国家牛的舆论氛围,当投资者认知政府希望股市上涨的意图之后,加上媒体的片面引导,国家为牛市背书达成共识,于是投资者忘记了风险,让股市高风险对应高收益的逻辑已经彻底改变,投资者心目中已经认为高收益已经不需要承担高风险,股市走牛背后有国家政策在撑腰,于是千千万万投资者排队来到资本市场,因开户太多而导致系统瘫痪,演绎了一出群体性的疯狂,成交不断创出天量,上交所万亿元天量成交一度爆表,显示市场的疯狂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正是因为管理层亟待一轮牛市,所以对资金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只能有所放松,防止过严监管打击市场信心,从而伤及牛市根基,伤及投资者热情,结果适得其反,资金牛市演绎为疯狂杠杆牛,成为不可控制的大疯牛,监管放松成为了市场操纵者的天堂,出现了很多明目张胆的疯狂行为,很多股票在市场资金操纵下,出现非理性暴涨,为后市暴跌埋下了不可避免的诱因,大家可以翻看许多曾经的牛股估价只有当初的几分之几。
   政府把股市作为一个工具,作为一个解决国家经济问题和金融问题的政策性工具,在世界范围来看,没有一个取得良好的效果,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事件如此,中国15年股市暴跌亦是如此,理论上看,股市上涨,投资者加杠杆进场,实体经济获得大量直接融资是一种双赢,但理论与实际总是脱节的,股市脱离基本面的上涨是需要政策刺激的,一旦国家的股市政策出现某些变化甚至是巨大变化,就会扭曲投资者的预期和行为,让投资者潜意识中的风险与收益博弈出现微妙变化,出现政府难以控制的局面,千股涨停就在国家牛烘托之下蔚为壮观的出现了,但这只是一种财富的海市蜃楼,政策不可能总是有利于疯牛的运行,一旦政策风险转向,加上调控力度很难把握,个体的行为转变为群体性的疯狂抛售以后,悲剧就上演了,千股跌停也就开始了。社科院也曾经出言警示,不能把股市作为完成经济任务的特殊工具,否则再次发生股灾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管理层并没有吸取太多教训,股市扶贫也是颇受争议,虽然没有酿成新的股灾,但那个巨大的跳空缺口成为了短期巨大障碍,成为股指再次跌破3000点的一大诱因。
   我们的媒体也依然没有吸取教训,丧失了媒体和媒体人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新文化运动过去已经百年了,但是其精髓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在中国舆论界依然缺失,正如余永定先生指出那样,主流经济学家通常以根据本部门领导意图,解释、论证即将或已经推出政策为己任,大家都要做正方,结果就没有反方。即便有不同观点,也要把这些观点表达得尽可能圆通。最后又难以被事实检验。时过境迁,留下一笔糊涂账。
    媒体人总是习惯于或者致力于把领导人言论话语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一种唯文本的研究方式,往往会脱离社会背景,脱离千万普罗大众,成为与社会变动和发展完全无关完全隔离的自我独白自我陶醉,成为一种思想没有来龙去脉的郢书燕说。
       国际版已经被市场暴跌投资者愤怒所抛弃,改革牛已经过去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国家牛已经被投资者的泪水所淹没,就是熔断机制也被打入冷宫,但是减持制度的缺陷大宗交易制度也曾经有人辩护,结果让规范减持成为空谈,减持规模在9月份再创新高,某些崇尚市场化改革的专家居然把股市扶贫作为市场化的补充,这种观点是不是正确会不会成为那只无人认领的鞋子留待历史去检验吧。
    凯恩斯、萨缪尔逊这样的经济大师都肯在重大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上公开承认错误。但在中国,我们却很少看到有错误方的经济学家大方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错了”,更遑论去认真寻找错误的原因。是啊!到目前为止,改革牛依然缺少反思,有专家直接把暴跌的矛头对准是市场对改革牛的批判,减持制度依然缺少反思,套现依然每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股发行制度依然缺少反思,一个较为封闭的市场新股融资独占鳌头是不是融资过度,一个市场没有人反思历史的失败,依然痴迷于诠释现在,是很难走向更加成功的明天。
    中国不缺少评论家,缺少的是像谢百三一样真诚的经济学家,虽然言辞有点过激,观点充满争议,但是为投资者利益呐喊的精神值得我们记忆。
      5000万投资者高位站岗,70%投资者选择休眠,管理层应该反思股市政策的得失,媒体更应该反思自己的定位!不能成为某些错误政策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