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通报“老师自费聚餐”是不懂权力边界
2016年10月1日,山西屯留县纪委在县委机关刊物《新屯留》上,对屯留一中南校区部分教师聚餐饮酒问题予以通报批评,随后引起社会关注。长治市纪委及时对屯留县纪委有关调查处理工作进行了审核,认为在处理依据、处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当不妥的问题。(10月17日《长治市纪委监察局网站》)
原来,2016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学校下午放假,山西长治屯留一中南校区24位老师中午到饭店聚餐,共消费1390元,平均每人50多元,AA制。屯留县纪委认为这样的行为“发生在绝大多数机关单位工作日中午时间,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给全县教育系统及广大教师抹了黑”、“与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责令两名年级负责人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作检讨,对参与的其他22名班主任进行集体约谈,并对该事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
长期关注中国反腐,对新一届纪委赞赏有加,并希望纪委系统进一步“雄起”的笔者在看到这一消息后,本能反应就是纪委不该管,认为老师下午又不上班,大家AA制且人均消费就50多块钱,并不奢靡,这种聚餐交流应该多一些。
非常有意思。或许因为社会普遍认为屯留县纪委管得太宽,这个处理决定终会被撤销,有人就急不可耐地抛出一个所谓的“屯留县委办文件”,内容为“屯留县委关于县纪委不当处理屯留县一中24名教师的处理决定”。这一所谓“通报”称,由于对屯留一中教师聚餐“主观臆断、生搬硬套做出通报批评”“当地已按程序免去屉世贵纪委书记职务,并改组县纪委班子”。
有意思的是,昨天屯留县委办公室称此消息是“假消息”,网上流传的通报文件系伪造。实际上,该消息莆一出现,作为资深网友的笔者就肯定这是“假消息”,因为即使长治市纪委认为这个处理决定过分,不符合相关规定,但因此免去一名县纪委书记的职务那肯定是扯淡。再说,县委也无权决定罢免一名县委常委的职务。而有网友猜测,“屉世贵”或为“替死鬼”谐音。经搜索,该县纪委书记叫李文平。应该说,这一“假文件”在表达方式上已显得不够文明。
或许因为该“假文件”的催化,长治市纪委今天才发布了对该事件的正式处理决定,算是为这件争论不休的“小小舆情”划上了句号。只是笔者不懂,这个被专家、网友包括主流媒体不分“左”、“右”,绝大多数认为处理失当,甚至央视都公开批评其“好经让歪嘴和尚念歪了”的通报内容,为何在舆论一浪高过一浪,持续半个多月(离事件发生时间一个多月)的千呼万唤后才正式回应?要知道,该事件持续发酵肯定会影响纪委形象,至少长期关注舆情处置的笔者对这样的处理方式绝不认可,认为如今的各级党政官员真的迫切需要接受“自媒体时代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的培训。
当然,我相信长治纪委“一拖再拖”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因为纪委管不该管的小事导致舆情反弹,并最后不了了之的事情此前有之。比如两年前媒体曾报道四川省凉山州某小学教师谢某的女儿考入复旦大学,十几名亲属聚餐遭举报,县纪委对谢某所在小学校长及主管局的局长进行诫勉谈话,对谢某召集二十多名亲属聚餐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及通报曝光,并要求谢某作出深刻的书面检讨。该事件也曾引发网友的普遍批评,可终究未见当地纪委回应。但毫无疑问,党政机关使用“鸵鸟政策”对待社会质疑,无疑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威望,绝对是不该有的态度。
笔者曾就此撰文《查200元一桌的亲属“升学宴”,纪委滥权了》称,我支持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八项规定”的全面实施,但却不能矫枉过正,而最重要的还是把“公权力”管好,但纪检监察机关也必须把握好自身的权力边界,过度地以“公权”去干涉“私权”,是非法制的表现,久而久之,纪检监察干部也必将成为不讲法制的受害者。
就该事件而言,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反腐业已形成的“高压”态势下,上级纪委也会将压力传导至屯留县纪委,如果他们不办几件案子似乎无法向上级交代,因此将抓教师AA制聚餐这样鸡毛蒜皮的事拿来充数。可这样蛮干,最终却被更懂得纪委权力边界的网民识破,并在网上狂轰滥打,迫使上级纪委过问,以正视听,这种教训不可谓不重。因此笔者呼吁,不仅仅是纪委监察部门,所有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监督机构,都必须熟悉自身的权力边界,坚持“不越界”,才能彰显自身的权威,也才不会闹出笑话。(请用搜狗搜索“周蓬安”微信,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