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但并不会流失


有个朋友辞职了,然后他加入了一个聊天群,这个群的成员都是他原来单位离职的同事,群的名字叫“打倒某某公司群”,而某某公司就是他们原来工作的单位。他们的聊天内容除了谈天说地吹牛逼之外,话题总是不离开前东家。比如:离职晚一点的告诉离职早的说“你走了之后老板经常说你的坏话”;互相之间询问最后一个月工资有没有全部拿到;老板曾经对哪个女员工进行了性骚扰;公司里哪个同事拍马屁坐稳了位置;某某公司什么时候会倒闭啊……

  这是多么无聊的一群人,或者说与前东家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才能“团结”到一起专门建立“打倒某某公司”群来讨论前公司的是是非非。

  在职场上有一句话“不说前公司的坏话”,很多企业HR在招聘面试的时候也非常重视这一点。那些离职以后总是“说前公司坏话”的员工肯定是不对的,然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同一个企业能够被前员工们不断的非议,那也是挺可怕的事情。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关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离职员工管理对企业来说同样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在职员工的管理。然而,这么重要的事情却往往被很多企业所忽视,尤其是中小企业,连在职的员工关系管理都不完善,更谈不上离职员工的管理了。

  我们来看看世界上一些优秀的企业是怎么做离职员工管理的。

  惠普公司:握手话别,陪送"嫁妆"。

  麦肯锡公司:建立"麦肯锡校友录",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

  管理咨询公司Bain公司:真心牵挂人走心连,设立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

  摩托罗拉:不计前嫌好马回头,有一套科学完备的"回聘"制度。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离职员工的管理?因为离职员工重要。离职员工曾经美好的工作体验会形成最佳的口碑传播,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业务拓展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当然,离职员工也可能成为不定时炸弹,散落在各行业里,随时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本来业务就单一,区域性的市场范围也不大,几个离职员工完全可能带来更多的业务,或者损害其声誉造成业务损失。

  有一家规模很小的服务型企业,员工总数也就20多人,但是其中的业务人员流动比较大。这个公司的老板却非常重视员工关系管理,对于离职员工也非常关注,公司有集体活动也会通知离职员工参加,有几个比较活跃的离职员工一直与公司保持着密切的来往。目前,这家企业的业务有三分之一是离职员工带来的。尤其是那些跳槽到甲方工作的员工,更是促成了新东家与老东家的合作。

  那些优秀的大型企业往往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离职员工管理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

  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为生存的压力,所有的资源和精力往往都用在业务开展上,操心现有员工都忙不过来,哪还有心思去关注什么离职员工的管理。“员工走了就走了,薪水又没少他的,管他去哪儿。”这应该是很多中小企业老板的心态。更有甚者,对离职员工进行扣薪和贬低其能力等,公司和离职员工之间成了仇人。

  其实员工关系管理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实施。

  针对在职员工,不管公司大小,都应该对员工做到最基本的管理要求:奖罚分明、及时兑现承诺、制度先通知后执行、批评尽量私下奖励尽量公开、个人或家庭成员生日祝福等。这些道理很多企业都懂,只要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位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能再有一些人文关怀和更高级的员工关系管理更好。

  对于离职员工的管理也很简单,这里简单列出几点供参考。

  离职时沟通:尊重员工的选择

  不管是员工主动提出辞职,还是企业因为某些原因进行的裁员,企业HR(或小企业老板)都应该与将离职的员工进行一次真诚的沟通。对辞职的提出挽留,并尊重对方的决定;对劝退的给予解释,该补偿的一定要依法补偿。

 

  离职后的维系:永远是我们的一员

  企业应该为离职员工建立专门的档案,并维持对离职员工的关注。在重要时间节点可以和离职员工联系,比如对方生日或节庆日等,一条祝福短信代表公司没有忘记他(科技手段这么发达,这点小事很容易做到);公司集体活动或者年会可以通知离职员工来参加。

 

  返聘制度:随时欢迎大家回来

  企业在有用人需求的时候,HR可以将招聘信息发送给合适的前员工,欢迎前员工推荐合适的人才或者返聘回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离职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企业来说,人员流动并非坏事,在一个合理比例范围内的员工流动甚至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口碑传播和业务发展机遇。

  人才会流动,但并不会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