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张互联网:无社交不媒体
文/赵记伟
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到融入生活身体,互联网的发展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两天互联网大佬又一次占据了媒体的版面热点,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让乌镇这座江南小镇的历史和未来在一起交集。
让企业家能够成为这个社会的关注焦点,互联网功不可没。
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
从22年前的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到22年后的秉承开放、合作、共享、参与的中国互联网,正从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受益者变成贡献者和引领者。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还通过视频发表讲话。
习近平主席说,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你能看出来吗?国家主席也顺应互联网的需求,发来录制的视频讲话,顺景应事。以后的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将在世界范围内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好了,让我们看看十数年来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
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和PC电脑还没有普及,我们庆祝的是网民突破1000万。2003年的非典事件,让中国年轻人开始了大规模的触网,那个时候基本上是浏览新闻、逛论坛,发帖子,在聊天室聊天及游戏。马云的电子商务远远没有现在知名,由于支付的限制,网络购物还只是一小部分精英尝试做的事情。那时的网络三大门户是新浪、搜狐和网易。
方兴东创建的博客中国在2002年还是个小网站,他将博客的概念带进了各大门户网站,这种网络日志在博客网2004年风生水起之时,新浪网、搜狐网和网易网都分别铺设了博客频道。被誉为邮件、BBS和即时通讯之外的第四种网络交往模式。
我当时在纸媒负责编辑部选题和外出采访,根本无暇顾及此类社交的需要,思想界的一些朋友相继在博客中国落脚,伴随着孙大午等事件催生了不少的思想碰撞文章。
在此之前,门户网站也对博客网站并无感冒,社交的需求反而造就了诸多博客类网站,有些还借势获得了风投,其后新浪博客借助新浪的人气资源一家独大,成了个人展示的平台。
十几年过去了,2016年的数据是我们的网民达到了7.1亿人,零头刚好是2000年的全国网民人数。
谁还会记得当年博客大战时,中国到底有多少家网络日志网站?挤在一角的QQ空间反而适应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在之后的日志应用上嫁接了不少的SNS应用。
还记得07/08年的偷菜吗?校内网、开心网等一大波SNS网站兴起,后来开发出占车位什么的类似游戏,可惜单调无趣,失去新鲜感之后,开始转向网页游戏,直至微博的到来。
SNS的没落是社交网站的一次从内部到外部的转向。
2006年创建的Twitter让中国人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饭否的倒下让经营博客的新浪抓住了头筹,其影响力直至现在。其他扭捏所名的轻博客、微博客都不如微博直接。
微博的个人互动和社交属性影响至今,当中老年人都在封闭的微信圈子玩的时候,又一波95后00后转向了微博。
传统的媒体通过门户网站扩大新闻的最大影响力已经过去了,讨论才成热点,转发才有点击。从微博找新闻,通过新媒体资讯平台发布新闻消息,和网友粉丝互动,这些都成了身处传统媒体行业从业者必备的技能。
在这个期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生活和生产方式。娱乐、购物习惯、出行方式、生产销售无不在受互联网的影响。
不知什么时候3G就抛在了时代的后面,WIFI、4G成了标准,智能手机里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和互联网已经密不可分了,你已经离不开智能网络时代,你可以不带钱包就可以出行,只要你支付宝或者微信钱包里有资金。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都成为了常态。
有人说,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十年之后,再也没有人问wifi密码,再也不会谈什么叫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已经无所不在你的生活环境。
所以,在本届互联网大会上马云说,未来30年,是人类最关键,最需要重视,最需要把握的三30年。新技术将融合到传统行业的方方面面,引领人类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身处哪里,所有每个人都会是这场大变革的一部分。像人类不拒绝电力一样,未来没有人会拒绝互联网,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网络而存在。
基于对互联网的认识,马云从来就是利用互联网掘金的人,从他的黄页到阿里巴巴到淘宝天猫再到菜鸟。他才会说,未来30年一定不会只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未来30年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国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年轻人的天下。我们必须把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能够普惠化,才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巨大的福祉。
互联网是个工具,你既然身在其中,就不能用旁观者的心态去看他,而是学习好好的利用它,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