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要点


 

 

探索:

不战而胜之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无为而治之法——以德治国,文化治国。

长治久安之路——和谐发展,大家都赢。

共同发展之世——共产主义,和谐世界。

 

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要点

 

前言

 

改造世界

军事不如政治,

政治不如经济,

经济不如文化,

文化铸造灵魂

 

社会发展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和谐,是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偏离和谐发展的任何理论与实践,都是背离真理的谬误。和谐发展是正反馈的发展机制,人类社会一旦进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必将实现腾飞似的发展。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教育改革、各种社会改革根本原则实践和谐发展。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提高促进和谐的功能与社会的和谐程度。

要引导人普遍追求真理,用真理规范国民的思想和行为,实施以德治国。

要用和谐文化铸造人的灵魂,用和谐文化规范国民的思想和行为,实施文化治国。

要依法治国,法律要符合真理,不符合真理的法律,要尽早改革,实施变法。

要用科学和真理统一人类的信仰,驾驭世界和谐运行,要把和谐世界做为人类的共同理想。

教育要给人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导路、导法,培养创建和谐世界的人实践教育强国。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文化强国之路,也是人类最大程度上获得解放与发展的路。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成果,认识的成果是精神文化,改造的成果是物质文化。文化是以认识形成与开拓人的精神世界——构筑灵魂——文化铸魂,驾驭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的行为从自发到自觉,从盲目到理智,从迷信到科学,从谬误到真理

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域、时代,由于发展的环境与历程不同,形成不同的文化。查看世界各民族发展的历史,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发展,主要不是取决于它的军事、政治经济,而是取决于它的文化对世界的认识深刻改造就会有力,驾驭就会如意,在发展上自然就走在了其它民族的前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就大。那些强捍一时的个人、群体、民族,由于文化落后,最后却失去了自我,不是惨败,就是放弃落后的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改造自我。历史对他们否定的多、肯定的少。

文化腐败腐蚀人的灵魂,是社会上各种腐败、犯罪、污染、危机、恐怖、动乱与战争的根源。

文化治国就是要用先进的文化铸造人的灵魂,用文化规范国民的思想和行为。

 

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共同发展的文化,是引导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文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能被人类绝大多数接受的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前提条件与理论基础

和谐文化中的全部思想理念,如:文明、真理、价值、发展、道德、审美、信仰、理想、人性、进步等,都是以科学为前提以和谐为基础以真理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都必须同时是科学的、和谐的、真理的,这是全部和谐理念共性,不同理念的个性,是表现共性的具体形态或形式上的差异。用和谐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与社会实践发展和谐关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这种思想就是和谐意识和谐精神

列宁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是和谐思想,他们希望引导人类向这个方向发展。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前进一步,由人际关系的和谐,到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共同发展——和谐世界。共产主义就是要为实现共同发展创造共享的物质条件,就是互助合作、共建共享、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和谐世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活着浩气冲天、死也永垂不朽。

和谐文化不是诱导人心甘情愿地去送死,也不是走拚个你死我活的优胜劣汰生存发展之路,而是引导人自觉用智慧去追求共同生存、共同发展追求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有利于生存发展的条件,用最低的投入创造最高的价值,用最少的付出获取最高的效益。所以,它才能成为最先进的思想文化,能被人类绝大多数接受的思想文化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提出了要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想目标,就必须先研究、创建、发展、提高与普及和谐文化,用和谐文化铸造人类的灵魂!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培养创建和谐世界的人——这是一场新的文化与教育大革命——由优胜、优生转向共赢、共生、共同发展。用和谐文化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文化治国。和谐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这就是文化强国

 

什么是文明?文化不等于文明。文明是人类自觉而理智地认识与改造世界,形成的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和谐发展的物质成果是物质文明,有利于和谐发展的精神成果是精神文明。不利于和谐发展的成果、思想和行为,都是不文明

 

1、和谐内涵

什么是和谐?对立统一、和睦协调是共存关系的和谐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促互补、互助合作、互利互惠共荣关系的和谐,是共同发展和谐和谐内涵的本质是共同发展,但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共同发展,是相互关联、互促互补、互助合作、互利互惠的共同发展,叫和谐发展。和谐与不和谐共存,以不和谐促进和谐,不和谐为和谐,增强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提高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是辩证关系的和谐。这就是和谐的三重内涵。

同样的砖叠在一起砌成墙,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一拍即合、同心同德为同一信仰和理想奋斗,是相同相成。有人制造车身、有人制造车轮、有人制造发动机、有人组装,共同完成汽车的生产,红花配绿叶、宝马配金鞍、专家配助手、硬件配软件,是相辅相成批评破坏和谐发展的思想、制止破坏和谐发展的行为、保证和谐发展的深化、提高与扩展,扬是抑非、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奖勤罚懒、用力增力、用智增智、用能增能、以舍求得、多投入增产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以奉献求发展、以贡献求进步,是相反相成。争夺冠军赛,双方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动力和学到了对方的长处,市场经济通过交易互通有无、通过竞争激发动力,讨论研究同一课题,相互提供信息知识、相互激发灵感,是互促互补。有资金出资金、有技术出技术、能管理的管理、善经营的经营,共同创业,是互助合作。帮助别人、提升自己,善待他人、赢得爱戴,互帮互学、互敬互爱,是互利互惠。所以,和谐发展是正反馈的发展机制,人类社会一旦进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必将实现腾飞似的发展。

和谐中的统一是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统一,不是相安无事、互不影响、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统一。和谐中包含的相同是相同相成、共同发展,不是相同相毁、同归于尽。和谐中包含的不同是相辅相成、互助合作的不同,不是相异相毁、相互损害的不同。和谐中包含的对立是相反相成、互促互补的对立,不是相反相毁、相互倾轧的对立。和谐不是要取消对立,是要求化解破坏和谐的对立,向后登往前走的对立是相反相成,消耗体力的锻炼增强体力,劳神用脑的思考增强智力,失败是成功之母,生于忧患死于安逸,否定的意见使肯定的意见深化完善,艰难险阻造就人才,这种相反相成的对立永远需要和谐也不是要取消竞争,是要求化解有我没你的相残竞争为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和谐竞争——争激励、争促进、争学习、争帮助,用批评斗争来限制不和谐,用强制手段制止破坏和谐,永远需要和谐发展是正反馈的发展关系,为相关事物创造与提供发展条件,会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为这既是发展的标志,又能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条件。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程度,既是人类整体发展水平的标志,又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有利条件。

 

2、崇尚科学

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人在搞科学研究,他搞的是科学研究吗?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联系、变化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使主观认识转化为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这是科学的内涵。不去探索追求主观与客观具体统一,没有充分地根据却固执地坚信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能转化成客观实际,这样的思想认识就是迷信

能实现预期目标的主观认识,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日历是主观认识,预期的昼夜、四季变化都能实现目标,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实现了的预期目标,就是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产品设计是主观认识,合格产品就是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

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探索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过程是科学研究,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法、措施、手段是科学技术。按照客观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变化规律进行的思考是科学思考,运用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事物与问题是科学分析通过对相关的重复实践或普遍实践过程与结果的科学分析,看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在多大程度上一致,能否转化成一致,是科学检验讲科学,就是讲要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必须对具体问题依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是科学知识,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事物的共性)是科学理论,某一类事物科学知识的体系形成一个科学学科。理论只能给出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范围,不能直接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具体方法要在结合事物的个性和环境条件的具体分析中找,这就是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学科学,是指学习科学知识与科学理论,只有科学才能帮助人类实现预期目标。所以,我们应该崇尚科学。

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中的内容,不论是宗教还是什么主义,乃至一些科学的学科,其中都包含有不同程度的科学与迷信。没有纯粹的科学,也没有纯粹的迷信,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科学之中有迷信,迷信之中有科学,科学能转化为迷信,迷信能转化为科学,是科学、还是迷信,其中有多少科学与迷信,不能只看标签商标,只能针对具体内容,通过多方面重复的或普遍的实践检验科学分析进行具体鉴别,会使人的思想从迷信转向科学

 

3、追求真理

不知道什么是真理的人在追求真理,他能找到真理吗?

什么是真理?我们追求的真理究竟应该是什么?真理是有利于相关各方共同生存发展的合理关系,能够被不分民族、种族、阶级、文化、信仰与国籍的人类绝大多数接受,能够被人类历史最终肯定的真理,只能是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或者说是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实际真理是和谐发展的最大化,这是真理的内涵和谐真理观真理的内涵是抽象真理,真理的实际表现是具体真理

追求真理就是追求这种客观实际、创造这种客观实际;实践真理就是认识主体与客观实际相互作用促进转化——这就是实践——客观实际转化成主观认识,主观认识转化成客观实际,使主观认识、客观事物、个人行为、社会实践、相互关系,都符合这种客观实际,就是在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检验真理就是通过对多方面的重复实践或普遍实践过程与结果科学分析,看主观认识、客观事物、个人行为、社会实践、相互关系是否符合,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种客观实际,能否创造出这种客观实际。不符合这种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客观事物、个人行为、社会实践、相互关系,都属于应该纠正的谬误

真理的内涵判断各种是非(包括善恶、美丑、好坏、对错)、识别合理关系(包括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交易、诚信、风俗、礼仪、道德、伦理、荣辱、尊卑)的根本标准,也是权衡价值分析利弊确认发展根本标准是使各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向统一转化、使人类的信仰趋向统一、使各民族的文化优化融合、建立人类大家庭的理论基础,是正确地实施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教育改革、各种社会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消除腐败、犯罪、污染、危机、恐怖、动乱与战争根源的理论基础,是正确地解决民族、地区与国 际争端的理论基础,是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社会长治久安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创建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社会意识应该统一到真理上来只有真理才能帮助人类实现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真理

真理必须是科学的,才能确保实现预期的目的。科学的不等于是真理,实现了杀人、放火、战争的预期目的,只是正确地运用了科学,不等于这人该杀、火该放、仗该打,不等于这是真理,也可能是犯罪。

真理必须是和谐的,才能被相关各方承认是真理。和谐的不等于是真理,局部的、暂时的和谐,整体的、长远的不和谐,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真理。少数人团结协作侵害多数人生存发展的利益,为满足眼前的奢华生活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是犯罪。

各种思想文化中都包含有不同程度的真理和谬误,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科学分析具体鉴别,才能正确地吸收其中的真理,修正其中的谬误,化谬误为真理,实现思想文化的优化融合、全面发展。

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谐真理观的是非观念识别是非,就会驾驭社会的变革,朝着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普遍接受和谐真理观的是非观念识别是非,就会驾驭这世界的变革,朝着和谐世界的方向发展。

 

4普世价值

不知道什么是价值的人在追求普世价值,他能找到普世价值吗?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具体事物的属性,是具体事物中真理的含量是从质和量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度量,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功能,是它的质,这种功能起作用的时空范围与强度——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程度,是它的量,是真理转化为现实的尺度。创造价值就是追求真理,使真理变为现实,提高价值就是提高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程度,这样的价值才具有普世意义,这是和谐价值观,是普世价值观

事物的价值人的开发体现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上。黄金到吸毒者手里能变成毒品,粪土到农民手里能变成丰收的果实,科技成果掌握在以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想目标的人手里,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一切事物都有两重性,能用其可用、用在当用、化无用为有用一切有用,都能开发出积极的价值。

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谐价值观的价值观念权衡利弊,就会驾驭社会的变革,朝着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普遍接受和谐价值观的价值观念权衡利弊,就会驾驭这世界的变革,朝着和谐世界的方向发展。

 

5、和谐发展

不知道什么是发展的人在追求发展,他怎么发展呢?

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是使真理在深度与广度上更多地变为现实,是使抽象的、观念形态的真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真理,是使具体事物提高真理的含量,是提高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程度,这是和谐发展观。和谐发展是正反馈的发展机制,人类社会一旦进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必将实现腾飞似的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自身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革事物与促进和谐的功能,为相关事物共存共荣创造与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提高存在的价值,事物发展的根本标志是提高存在的价值,追求发展就是追求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提高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这就是发展的内涵

人的发展,是提高人生价值与开拓精神境界

经济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物质条件

文化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精神条件

政治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社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社会运行条件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人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社会要素、组织与关系的结构,改善功能,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社会环境——基础条件。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综合表现,是提高社会促进和谐的功能与社会的和谐程度,要通过人类个体、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来实现。

用和谐发展观引导社会建设,社会自然要朝着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引导世界变革,世界自然要朝着和谐世界的方向发展。

 

6、行道积德

我们讲道德崇尚道德,但必须先弄清楚:我们遵循的“道”、崇尚的“德”、讲的“道德”,究竟应该是什么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创造条件、建立机制、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运用科学、实践真理就是以大道的理念求统一,创建道治,实现机制和谐,不治而安

什么是道德?道是规律,德是得。积德,就是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以和谐发展、大家都赢之道赢得天下人之心,是大德行道积德就是道德道德是促进与维护和谐发展的良心、抑恶扬善的情感与行道积德的实践活动的具体统一。

道德是人按规律办事就能得到预期的结果人自觉地用真理自律思想和行为。以德治国就是引导人普遍追求真理,用真理规范国民的思想和行为。

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和谐发展,是不讲道德;平等互利、诚信互助实现和谐发展,是一般道德;助人为乐、奉公为乐促进和谐发展,是高尚道德;舍己救人、为公牺牲在行道积德上达到了顶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这种阶级(等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尚道德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促进和谐发展的思想是善心,创造和谐发展的行为是行善,损害和谐发展的思想是恶意,破坏和谐发展的行为是做恶。这是和谐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行道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风俗礼仪与行为准则,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普遍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使社会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道德必须是属于真理的范畴,否则它就不能促进和谐发展,背离人类的追求。追求真理首先是从理智上分清是非,要求在行为上付诸实践。崇尚道德是从善恶的良心上进行自省情感上能够自律行为上实现自觉实践真理靠理智驾驭意志实践道德要靠理智驾驭情感追求真理的人,自然要讲道德。

 

7审美世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必须先弄清楚:我们追求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美是艺术的范畴。事物具有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自然美,加工事物使它形成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创造美,促进和谐发展的思想与情感是心灵美,创造和谐发展的行为与实践是行为美,追求和谐发展的精神是内在美,有利于和谐发展的仪表是外在美。我们应该努力开发自然美、积极创造美、弘扬心灵美、实践行为美、培养内在美、修饰外在美

什么是审美?审美是人探索科学、真理、和谐文化、辩证思维以及各种认识成果与实践操作的艺术表达形式,审查主客观存在的美的含量与水平。审美是理智的升华、境界的开拓、精神的和谐,是理性与感性的具体统一。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是物质美与精神美、内在美与外在美、自身美与环境美、自然美与修饰美的具体统一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谋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追求真理的人,自然要讲审美。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

艺术是运用客观规律表达科学、真理、和谐文化、辩证思维以及各种认识成果实践操作的精奇巧妙简美形式创造美的实践活动

是精炼、精深、精湛、精华,量少、质纯为精是奇异、奇珍、奇怪、奇迹,特殊、稀少为奇是精巧、轻巧、灵巧、技巧,简易、奇效为巧是精妙、奇妙、巧妙、美妙,优质、高效为妙是简单、简易、简捷、简化,有效、易行为简是美好、美妙、美丽、美满,和谐、悦心为美

艺术的表达形式,通常是感性与理性的具体统一,用感性信息表达深刻的思想理念。(主要用光和声,光信号表现事物的色彩和状态,声信号表现振动的合成效果与功能。)形象与抽象的具体统一,用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哲理。艺术形式包括文学、绘画与书法、雕塑与建筑、音乐与舞蹈、戏剧与电影、曲艺与工艺(剪纸、编织、刺绣、制作)等技艺、技术、造型、语言、形象。绘画与书法、建筑与雕塑、编织与刺绣是造型艺术,魔术与杂技是技巧、是功夫,文学、电影、戏剧是综合艺术。

生活环境、生活用品、生活方式、生产设备、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基础设施、城镇规划、社会活动、组织领导、队伍操练、作战方案,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要追求艺术背离科学与真理、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艺术没有生命力

 

8、统一信仰

什么是信仰?信仰制约、驾驭人的全部思想与行为的基本思想理念只有科学才能帮助人类实现预期目标,只有真理才能帮助人类实现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只应该相信科学与真理。只有科学与真理才能统一人类的信仰统一信仰,才能统一世界,实现大同——大家共同发展——和谐世界。信仰真理就是相信真理能服人心,在竞争中,真理服心,能够不战而胜

人们对各种主义、宗教与思想理念的信仰,归根到底只能是相信其中包含的真理实践会使人们放弃其中的谬误

各种思想文化中都包含有不同程度的真理和谬误,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科学分析具体鉴别,才能正确地吸收其中的真理,修正其中的谬误,使谬误转化为真理,实现思想文化的优化融合、全面发展。

信念是坚定的目标

信心是相信目标一定能实现。

信服是不但相信而且服气相信它的真实与合理。

 

9、共同理想

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人类个体、群体、整体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个人、群体和社会的前进方向、发展动力、协作基础我们的理想到底应该是什么?应该是追求真理,使真理在最高程度上与最大范围内变为现实,使真理最大化,使社会成为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和谐世界只有和谐世界能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有共同的理想,才能有共同的奋斗

理想必须是真理,否则就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追求理想就是要使主观认识、客观事物、个人行为、社会实践、相互关系,都符合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或者说都符合真理

和谐发展、大家都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最高境界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另外一种表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它是从追求人类的共同富裕走向追求共同发展,从追求解放全人类走向追求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准确地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不是共产,而是和谐,因为富裕只是求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共产是为共富提供基础,共同富裕共同发展需要共享的物质条件,不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也不是靠共产这唯一的途径来实现,共同发展才是解放全人类的最终目标求发展才是人的最高理想

要有民主,要有自由,但是,要在科学的基础上用和谐发展规范民主和自由。站在科学、民主、自由的肩膀上,举起“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旗帜,创建一个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人类大家庭、和谐世界、理想境界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10社会和谐原理

你为多少人的生存发展,广义地说是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你的人生价值就有多高,你的德行就有多大,你的人品就有多么可爱,你的人格就有多么可敬,你的心灵就有多么善美,你的思想境界就有多么崇高,你就能得到多少人的爱戴、拥护、支持、帮助、感谢、怀念,你的发展就达到了多高的水平,你就创造了多少社会和谐与文明,你就占有了多大不朽的时空,你就掌握了多少真理,你的人生就有多么光彩伟大。这是人的和谐人生观、人性观、价值观、发展观、道德观、审美观、理想观、动力观的具体统一,是社会和谐原理人们用这样的思想理念识别是非、权衡利弊、选择行为,就会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成为创建和谐世界的人

 

11、社会运行法则

生物进化有两种途径,自由发展的途径是自由竞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竞争关系,这是自然法则——优胜原理和谐发展的途径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促互补、互助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和谐关系,这是社会法则——共生原理。生物与生态由遵循自然法则的自然存在,向遵循社会法则的社会存在转化,更有利于生存发展,是进化,是由自然进化向社会进化提升。这种进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生物的个体与群体行为由自发到自觉、由盲目到理智的转化过程。普遍实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是:一、普遍接受和谐发展的共生原理,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风俗礼仪与行为准则,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使社会遵循社会法则运行,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12、统一文化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成果,认识的成果是精神文化,改造的成果是物质文化。文化是以认识形成与开拓人的精神世界——构筑灵魂——文化铸魂,驾驭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的行为从自发到自觉,从盲目到理智,从迷信到科学,从谬误到真理

文化强国”,在哪里?强在信仰能为人类绝大多数所接受,强在理想能为人类绝大多数所认同,强在能统一人类的信仰、理想、意识形态,强在能用先进文化铸造人类的灵魂,强在能用科学和真理驾驭世界和谐运行。强的表现是什么?表现在凝聚人类绝大多数的人心,充分开发人类创新的智能,普遍提高人类生存的价值改革、创新、创业、个人行为、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人心齐,泰山移!在社会与自然面前,会形成最强大的驾驭力量

文化从实践中产生,理论的根基在哲学。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才能提高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创造出先进的文化。所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必须先研究、发展哲学。历史证明,改造世界,军事不如政治,政治不如经济,经济不如文化。文化铸造人的灵魂。

只有科学与真理才能统一人类的信仰,统一信仰,才能统一世界,实现大同——大家共同发展——和谐世界。只有和谐世界才能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

信仰真理就是相信真理能服人心,在竞争中,真理服心,能够不战而胜

人们对各种主义、宗教与思想理念的信仰,归根到底只能是相信其中包含的真理实践会使人们放弃其中的谬误

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培养创建和谐世界的人——这是一场新的文化与教育大革命——由优胜、优生转向共赢、共生、共同发展。用和谐文化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文化治国。和谐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这就是文化强国

 

13提高人性

不知道什么是人性的人在研究如何做人,他能成为真正的人吗?

什么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不在物质(生理)结构,而在精神(心理)文明。求生存是人的自然本能追求生存的深远意义、广泛价值、崇高境界、高尚人格,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能动精神、发展标志。这是和谐人性观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社会科学研究社会运行的规律,社会运行是人的群体行为,人的行为规律有自发和自觉的差别,人的行为是随着人的进步,由自发的行为多,向自觉的行为多转变,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是片面的,人越进步,主观自觉的因素越多。

人的现代化,就是人性化,求生存求发展转化,从动物属性向人的属性转化,就是成为创建和谐世界的人,成为共产主义新人。工业、农业、科技、各行各业各方面的现代化,都要为人的现代化服务。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发展,都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为本是立国之本、治世之道

提高人性,才能成为先进的个人、群体,先进的党。

 

14、提高人的素质

人的素质,在多大程度上自觉理智追求真理、维护正义、创造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主要标志,是在与谬误和邪恶斗争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主导因素,也是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主导因素,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与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素质教育根本要求。这是和谐动力观的基本观点。

什么是进步?人向真理靠近、使真理更多地变为现实是进步。真理是人前进的方向

什么是先进?人在认识真理、实践真理、发展真理上走在前面是先进,贡献大是模范

只有科学才能帮助人类实现预期的目标,只有真理才能帮助人类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人应该相信科学和真理,学会用科学和真理驾驭世界和谐运行。这样的信仰才能引导人走上正确的发展之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是人的基本素质,是提高人性的保障

解决社会上的一切问题,都要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从提高干部的素质入手,引导人自觉地追求真理、认识真理、实践真理、发展真理、为真理而斗争用真理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道德,就是以德治国。

民族复兴,就是要使民族全体成员的素质再度提升人类的先进水平

 

15、人的发展方向

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都是以他人和过去的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为他人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为标志,不是以拥有的权力、占有的财富、获得的荣誉、社会的地位、形成的势力——权、钱、名、位、势为标志,在社会实践中优化人自身的素质结构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适应环境、认识事物、变革事物、驾驭事物、创造事物与创造和谐关系的智能,实现自身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互促互补、互助合作、互利互惠、和谐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具体统一,促进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这是人的和谐发展观,是化解公与私矛盾的对立为具体统一正确途径

诗人臧克家有一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活着的死人是因为他的生存没有价值,甚至腐败腥臭、污损社会。死了的活人是因为他的精神不朽,还能继续育人、创造价值。

人的发展方向是提高人生价值与开拓精神境界。

 

16、生活质量

人的生活质量,在于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最有利于实现人的发展的生活,才是高质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在于提高人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不是单纯追求高消费,这是和谐生活质量观的基本观点。模糊地强调提高生活质量与水平,容易出现片面追求高消费、追求富裕生活。有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顾法纪道德,不择手段地拼命搂钱,肆意挥霍,就是实证。小康生活富裕生活成为人求发展的物质条件有积极意义成为腐化堕落的资本,就走向了反面。

 

17、生活幸福

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的人在追求幸福,他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幸福呢?

人的生活幸福,是对发展过程的体验愉悦不等于幸福。不利于发展的物质享受、精神刺激和消遣娱乐,不是正常人的真正幸福,有利于发展的艰难困苦、打击挫折、失败羞辱,多数人乐意承受。这是和谐幸福观的基本观点。模糊地提倡追求幸福,容易出现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刺激和消遣娱乐,陷入奢侈糜烂的生活。有人为了追求幸福,不惜出卖灵魂和肉体,去换取吃喝玩乐,就是实证。愉悦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发展,有积极意义,销魂丧志,就会乐极生悲。

 

18、教育强国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帮助人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改造环境、提高生存能力、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要帮助人学会做人、做事、学习、思考、创新、生活。要帮助人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道路、方法。首先要选择好信仰理想,解决人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动力问题。

教育强国的路应该怎样走?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导路、导法,培养创建和谐世界的人。要把提高人生价值与开拓精神境界,作为人生的发展方向;把创建和谐关系与优化自身素质与环境关系的结构,作为人生的发展道路;把掌握健身、修身、学习、思考、创新的基本方法学会熟练运用观察(感知)与思考、实践与研究、回忆与想象的方法,随时随地学本领、练技能、创新知识、开发智能、开拓精神境界、创造人生价值、调整与优化自身素质与环境关系的结构、深入开发获得知识中的科技、真理含量与人文哲理,学会读自然与社会这两部无字天书,学会解读无声语言、言外之意、字外之文,学会识人、做人、识事、做事、识物、造物,学会借人力、物力、财力、天时、地利、机遇、自然力、社会力创造人生价值,确立对科学与真理的信仰,确立创建和谐世界的理想,学会用科学和真理驾驭世界和谐运行,提高学习、实践与创新的收获、质量、效率、效益、收益率、决策水平,作为实现人生发展的具体方法

只要“善于学习” 、“善于借力, 就能成龙成凤,由弱变强,由贫变富,由落后变先进,有所作为改变命运梦想成真

各级各类的每个教育工作者,各级各类的每个教育工作领导者,都应该自立科研课题:如何创造世界最先进的教育,培养世界最高素质的人?研究的基本方法应该是独立研究与相互交流结合,科学分析与激发灵感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最终看结果,由人民评价,由历史选择。

目标激发动力,办法是想出来的,条件是创造出来的,幸福在去目标的路上。培养高素质的人——就是实践教育强国。

组织管理需要纪律,社会管理需要法律,纪律和法律的实施要依靠势力和权力,是以力管人。教育是要灌输和改变人的思想,学术是要开发和选择新思想。教育和学术获得成果要靠以理服心。以理服心就需要说理、讲理,引导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中国的教育问题病根在教育思想必须由听话教育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是非教育转,必须由人的全面发展向提高人生价值与开拓精神境界转,必须由传授知识向训练学习、思考、创新能力转。

 

19、百家争鸣

政治家要创千秋伟业,必须谋万世全局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大家都赢;教育家要做万世师表,必须研究和谐文化,培养创建和谐世界的人;企业家要普济众生,就必须努力创造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物质条件;科学家要想使科学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就必须把目标定在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上;哲学、社会科学、传媒与文艺工作者要塑造人类不朽的灵魂,就必须努力研究、开发、创造、提高与普及和谐文化;人要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生价值与开拓精神境界。

 

远见卓识成就千秋伟业真知灼见创立不朽功勋雄才大略塑造盖世英豪,信仰理想造就全新人类

 

解放思想是前提,识别是非是关键,万世全局谋发展,科学实践作保障,权衡价值做选择,和谐发展是方向。信仰理想聚人心,文化融合靠真理

 

任何理论分析预测的结果,都不能由讨论、辩论、争论做结论,由事态变化进程的客观实际做结论学术问题,重要的不是得到多少人和权威的赞同,重要的是内容中的科技与真理含量有多少。千秋是非功过,只能由人民评说,优胜劣汰发展,只能由历史选择

 

20、促进思想进步

认识的深化、提高、扩展没有止境,否定的意见会促进肯定的意见深化、提高、完善,质疑与批评会促进思想进步、发展真理。请质疑、批评、赐教,欢迎参与交流、探讨、研究、传播——张德文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