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需要一场社会大讨论


深化改革需要一场社会大讨论

贺永顺

 

  最近因为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到美国办企业的事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曹德旺到美国办企业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实体经济的成本近年来明显上升,很多做实业的企业几乎都不赚钱了,所以只好跑到美国去。想来曹老板的举动击中了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要害,也说出了一大批还在做农实业的企业家们的心声,所以立即在互联网上引发了这场讨论。先是天津财经大学的李炜光教授,他不但对曹德旺的举动完全理解,而且还提出了中国的税率简直就是死亡税率,认为中国的企业家如果个个都按章纳税,基本就是死路一条。李教授的观点当然又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讨论。于是国家税务总局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专门发文,辩解说中国的税收负担其实并不高,而且引经据典说得是有根有据。紧接着又有学者参与进来,认为税负高不高不是由政府来说的,而应是听听企业是怎么说的,中国近年来实体经济如此艰难难道还说企业税负不高?!然后又有更多的人出来说,中国企业的负担重是事实,不仅是税收的问题,还有各种离奇古怪的收费问题,并举出了一大堆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如教育附加费、城市建设配套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等,如果再加上最低工资标准、强制性的“五险一金”等,中国的企业所承担的税费岂能不高?对于企业家来说,他可能分不清什么是税什么是费,但那些实实在在从企业利润中拿走的钱可是清楚的。

  对于这场讨论,用“凤凰网”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正掀起一场死亡税率大激辩”。但依笔者看来,目前我们确实是在讨论,但还远谈不上激辩。而且这场讨论的参与对象、参与深度以及参与层级都不高,决策层对这场讨论的态度如何,如何引导这场讨论,讨论能持续多久,还都是一个问号。但不管未来结果怎样,从这场讨论本身来看,显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中那些不为人知的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问题何在,以及我们未来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总比某些人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环境还是那么有吸引力要好,总比政府决策部门单方面制定一些自以为是的政策要好。所以不管怎么样,笔者总认为这样的深入讨论对于中国目前推动的供给侧改革都是有好处的,让我们听到了来自社会和来自市场的不同声音。

  这场讨论也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近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那场先由民间一位普通的大学老师发端,发展到社会各个层面广泛参与,最后发展到由最高领导层引导的大讨论,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厘清了思想上的误区,解放了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束缚的思想,也成为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基础。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那场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就不可能有后来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巨大的发展成就。所以,笔者认为,在重要历史关头的社会大讨论,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常常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伟大的政治人物也非常善于抓住这些机遇,从而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气概推动一个国家的大发展!这种允许社会对问题进行讨论,善于发现社会讨论的积极意义,并积极引导利用社会大讨论,最后在社会讨论的基础上推动社会进步的做法,同时也是成就伟大政治人物的良机!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转入新常态,在我们的面前似乎又出现了一个雾障,我们尽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措施,然而我们对到底改什么、怎么改、具体的政策制度如何设计,等等,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这几年中央政府所推动的几项改革效果都不是很好,人们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信心越来越存疑。这个时候出现了曹德旺事件所引发的社会讨论,对于我们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样一个让社会进行大讨论的机会,就可以理清下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思路,也可以让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到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来,政府的改革措施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就会出现我们所预想的改革发展成效。如果不能利用好这样的讨论,甚至不允许这样的讨论,而单凭政府几个人一方面的努力,我想中国的经济转型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今天的中国,不仅需要欢迎这样的社会大讨论,还要会引导和利用这样的社会大讨论!我们也不仅需要在经济领域进行这样的社会大讨论,而且需要在其他领域进行这样的大讨论!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发现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解决问题,中国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中国梦才能变成我们未来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