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投导师杨晓雷: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2016年12月8日下午,第30期优投导师说活动在优投咖啡厅举办。本期优投空间特别请到盈科律师事务所的知识产权律师杨晓雷。杨晓雷是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专利代理人,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委员。本期导师分享的内容是深挖知识产权。

image001.jpg

图:杨晓雷导师在优投空间进行分享

没有到现场参加本期优投导师说活动的各位创始人,可以通过以下内容了解。

以下是杨晓雷老师的精华分享,由优投空间整理,并经过老师允许而发布:

知识产权是指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商经贸等领域里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总共包括三部分:版权、商标和专利。

树立商标意识

商标是企业在生产独特的识别性标志,按要素分为:图形商标、立体商标和颜色商标。它不仅是区分商品来源的标志,也是企业自己品牌的体现。在法律界定中,实质商标包含以下三点:首先是有形的标志,即词语、姓名、记号或标志或者其任何组合;其次是使用的形式,即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对标志的实际使用;最后是功能,即标识产品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人所制造或销售的产品。商标权分为专业权和禁用权,企业要多加了解。

对创业公司来说,在树立自己的商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有显著性得注册、无使用则无保护、无混淆则不侵权。公司起步阶段就要有商标意识,在注册时要尽可能选择显著性较强的商标,这样更容易与其他品牌相区分;注册成功后要进行使用,否则万一发生纠纷,自己的商标会因为无使用而无效,就会得不到法律保护;在使用商标时不要让受众混淆,否则会因此产生侵权风险。

规避版权风险

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保护的客体是作品。但对于作者来说,必须是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才能获得版权:即作者独立完成的作品,或带有最低限度创作性完成的作品才可以。作品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同时也不是所有的文字都享有著作权,比如司法、新闻时事、通用数表、数学概念等,这些是不被保护的,企业要进行区分

对创业公司来说,平常涉及著作权的地方多为企业微信号的内容引用。这就需要按照相关法律,在编辑原创文章时,合理引用别人文字。如果超出限定范围,就可能涉及版权纠纷。万一涉及法律,就要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负民事或行政责任,特别严重还要负刑事责任。因此公司要积极了解著作权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版权纠纷和错误。

申请专利技术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指一项发明创造向所在国或地区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具有公开性、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四大特征。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权利用尽、先用权、临时过境、科学研究和行政审批时,此时使用专利不涉嫌侵权,企业要特别注意。

对创业公司来说,在申请专利时,要确保自己的成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否则自己的申请会因条件不符被驳回;在申请过程中,要依照规定来提交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这样才能保证请求顺利通过;如果收到侵权,要积极应对,请求专利管理部门处理,甚至是法律诉讼,来保证自己权益不受侵犯。

对每个创业者来说,都应该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就像杨晓雷导师在分享结束时与在场嘉宾所言:“知识产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要给它起名,把它养大。”在公司起步阶段就要充分保护自己知识产权,就像父母保护子女一样。这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在创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