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黄进笔端的艺术世界
曾经看过一篇短文《废墟上的鲜花》: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日本、德国满目疮痍,人心惶惶,人间到处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看到他们在黑暗而潮湿的地下室的桌上放着一瓶鲜花。于是感慨: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一位记者以《废墟上的鲜花》的短章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他说,那几片花瓣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再度美丽绽放。是的,鲜花绽放的背后必将是一个民族的再度崛起,无论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有希望,都不要放弃,这是一种乐观豁达的胸怀,一种左右逢源的佳境。
春节前,应蔡跃宏先生约请我去磁器口龙吟艺术会馆参观重庆画家唐进先生作品展。磁器口作为千年古镇,它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成为了重庆江州古城缩影和象征。徜徉在千年文化古镇,饱赏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宗教等文化的墨香扑面而来,在一个有文化韵味的地方交朋结友、沟通信息、梳理工作,是周日一种难得的奢侈。
有文赞曰: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古风犹存的茶馆文化,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等等。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员等都喜爱出入此间。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来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
磁器口原名白崖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已成了“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热闹繁华的水陆码头。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主要是青花瓷),而得名磁器口。磁器口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古镇,山,侧看形似马鞍,俯视宛如歌乐山潜下的一条长龙隐然入江。若方舟嘉陵江,可见绝壁上有一方天然的白岩巨石,方正如削,鬼斧神工。因有白岩巨石镇山,故山前的乡场名为白岩镇。明代又因......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渝,大批有志于民族复兴、抗日救亡的青年学子纷至沓来,一大批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文化艺术界名流来渝工作,如郭沫若、柳亚子、马寅初、陶行知、梁漱溟、老舍、国学大师吴宓等。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
《红岩》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如今,街头还留存他的塑像,令人肃然起敬。
难得的是,在寸土寸金的磁器口古镇,磁器口正街148号龙吟艺术会馆闹中取静,清幽、古朴,又带有欧美复古的格调的龙吟艺术会馆让人感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作为磁器口书画市场的窗口,每月定期举行文化沙龙,笔墨丹青为千年古镇增色不少。近500平米的龙吟艺术会馆共有3层,底层为主题书吧,二层全部用于展览,三层为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沙龙空间,可举办小型的文化艺术研讨与交流活动,成了磁器口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
1971年出生的唐进先生现供职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管委会,对一个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二十多年的潜心研习绘画、书法,成为重庆一名跨界画家。
唐进先生引人注目恰好是他并非美术院校科班出生,自幼酷爱绘画与书法,但从不放过向名家学习的机会。在重庆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师承骆映村、简以纯,90年代先后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重庆分校和西南师范大学就读时师承方凤富、吴善志、雷九泰、陈航诸师,并得到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彭召民,副主席钟继明和重庆大学张春新、漆德琰、邓平等多位名家指导,近年来参加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中国第二届“李建晨奖”水彩画双年展》,《庆祝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重庆市中国画展》,《重庆纪念建国五十周年美术展》及重庆市首届、二届、三届水彩画展等,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方凤富先生从艺半个多世纪,画得最多、用功最勤、影响最大的就数葡萄了。他爱葡萄、种葡萄、吃葡萄、画葡萄,经年累月,乐此不疲,多有心得与感悟。其笔下葡萄亦如歌,秋实垂丹,婀娜多姿,给人以宁静与悠扬。特别是所画的白葡萄和白藤花,将写意、勾勒、晕染相结合,有所创新,实有心得,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唐进从方凤富先生哪里汲取艺术营养,唐进钟情写意花鸟画,把花鸟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内心的情绪和对物我的感触,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去创造幽雅深远的意境,去表现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唐进在创作中把见到的风景视为一种视觉的真实,提升到面对眼前的自然,善于去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独特的感受。应目而会心,有了敏感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目光,并把内心特别的感受用笔墨进行强化和升华,最终构筑出自己鲜明的风格。在创作中,唐进抛弃了“得其行而遗其气”的外表的形似,而趋于“气质俱盛”,用心灵熔铸成一种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花鸟形象。
张春新先生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夫和他对情感和水墨的开放性双重取向,在不丢弃深厚的传统笔墨根底的基础上实现了他自身的绘画语言价值建构,他长期致力于中国人物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擅长写意、工笔人物,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努力寻找新的视角符号,并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是一名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的主题性创作是依据生活本原而感情地去呈现为描写对象,他创作的“庭园深深”、“三国人物”、“藏羌风情”、“古代高士”、“宋人词意”以及“巴蜀农家”系列,既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洋溢着独特的东方笔墨情趣的佳作。
唐进汲取张春新先生艺术创作中人文滋养,借笔墨书写胸中的浩荡之思、奇逸之趣,其作品既有传统笔墨功底,又有质朴生活感情,富有哲思灵气,充满力量与生命。同时,在继承简括、浑厚,力求气韵生动的传统笔墨精髓下,唐进大胆尝试解放色彩,让色彩的本意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表现的物象色彩对比强烈而鲜明,增强了视觉感官上的冲击力。其作品《时到霜林紫翠间》、《霜染秋林》等呈现出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效果。
“唐进老师不仅画好,人品也好。”这是来自师兄弟、朋友们的赞誉,唐进总是谦虚的称自己是一个“业余”的绘画爱好者,坦言自己不想成为大师,只想做一个艺术的践行者,慢慢在艺术的道路上,诠释最艺术化的完美生活,感受艺术与人生的魅力。 是的,艺术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并非刻意要去达到某种境界或高度,而是将艺术融入每一个生活细节,融入心情、融入生命。他自己镌刻印章,时而于清风明月中弹奏钢琴,时而在桃红柳绿处高歌一曲,灵动的音符,别样的和谐。
蔡律 2016年2月
磁器口:唐进笔端的艺术世界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