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
我的小学时代,是意气风发的年代。
由于父母是双职工,我由爷爷照管,上学也借读到浦东的一家民办小学。那时的浦东,跟乡村差不多,除了一条浦东大道,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公路。
我的同学,基本上是一群野孩子,还经常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人多势众,欺负我这样从城里来的孩子。
那时,我经常被几个霸王同学逼到墙角,一动也不敢动。后来我的叔叔回忆起他当时看到的前景,还一直替我打抱不平。
可是渐渐地,我很好地融入了这帮同学,并且获得了“军师”的位置。因为大家很喜欢听我讲故事。后来,那些霸王都成了我的最好的朋友。
四年级的时候,我转学回到市区里。父亲带着我跑了附近几所学校,都不愿收我。因为我是个“野孩子”,在追求升学率的年代,学校怕我拖了后腿。当我和父亲再次走进一所小学时,学校的数学老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担心我跟不上,建议我留一级;英语老师则因为我原来学的是俄语,更不愿收我……
最后,语文老师让我写了一篇文章。看过之后,这位张老师终于同意收下我。我当时的感激之情,至今难以言表!
很快地,我不但跟上了功课,各项学习成绩还一直保持在班上前五名。最后,我成为学校这一届考取市重点中学的五、六位同学之一,根本没有拖学校升学率后腿!
可是好景不长。我还没从成功升学的喜悦中醒来,初中入学后几门课的成绩一塌糊涂,就仿佛给我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有一次,我生物课考试不及格,我坐在位置上失声痛哭……生物老师还不断地安慰我,可这是我的第一次不及格啊!我的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
那时,父亲对我非但不理解,反而还怒斥、痛打我。有一天,我实在忍受不了,半夜里逃出家门,失魂落魄地徘徊在车少人稀的大街上,真是万念俱灰,想一死了之。
当时,我想了几种寻死的方法,觉得都太痛苦,都需有股勇气。于是我问自己:如果有有这种勇气去死,难道就没有这样的勇气活下去吗?即使没有活路,也可以再拼个死活,死得也更壮烈些!
冥冥之中,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要活下去,哪怕做牛做马,也要尽可能地坚持下去……
我算是幸运地活下来了,但我高中时的一位同学,却因受不了这种竞争压力,在家里上吊自杀了。
他初中时,考入了上海的全国重点学校,据说是住宿的。与他同寝室的,都是来自各小学的尖子生。最后他实在受不了,精神崩溃了……在高中时候,他转学到我们市重点中学,不住校了。他家长原以为压力没那么大了,没什么问题了。可是,到了高二快结束的时候,他却在家里上吊了。后来听说,他的自杀是因为失恋。
二、武
我的初中时代,可以说是自信心失落的年代。为了找回自己的自信心,这也是一个尚武时代。
那时,随着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练武之风在上海、在我们学校也渐渐兴盛起来。我当时也开始购买一些武术书籍,热衷于练习一些套路。什么长拳、南拳、少林拳,还有气功、练周天之类的,都是似懂非懂。
不过,班级里几个一起练武的同学,经常在校园的一角一起练武,在其他同学面前,逐渐变成了“英雄”和“武侠”,身上又多了一道光环似的。这对于因成绩不佳而自信心失落的我,多少是一种弥补。
这方面,父母也并没有反对。一来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练些武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二来我当时的学习成绩虽不如小学时的排名,但基本处于中流,还算说过得去,因此父母也不担心练武会影响学习。
恰好邻居家的大哥跟师父学了心意六合拳,经常在院子里练习。后来他教了我一些基本功,让我学了最基本的鸡步。据说这种拳是岳飞所创,招式简单但非常实用,往往一招就能制服对手。因此,这种拳的师父,一般不轻易教的;即便教人,也首先注重弟子的武德,不提倡争强斗狠。
很多年之后,我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说是一位曾是普京保镖的俄罗斯小伙子来中国向心意拳的掌门人挑战。电视镜头里,那位心意拳师傅一招出手,俄罗斯保镖被仰天摔个大跟头,当场背部受伤,躺了半个月才逐步痊愈。
虽然我只是学了一些皮毛,但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练武除了找回一些自信心外,我的身形也变得灵巧许多。在人流湍急的大都市,我可以快速穿行其中,快速超越却不至于碰撞到别人,这都是练鸡步、转树桩练出来的效果。哈哈,原来武术除了与人格斗、打架之外,居然还有这样的妙用!这一点对我也有很大启发。
佛、道、医、儒、武。我在初中时代就接触到了武术和气功。在和平年代,练武不但让我锻炼了身体,而且让自己不怕挫折,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还从中摸索出了一些新的用途。因此,练武对我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如果说,小学是意气风发的年代,那初中则是斗志昂扬的年代。
三、哲
我进入高一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位哲学老师,这多少有些令人奇怪,因为当时班主任一般是由语文老师担任的。
我的班主任王老师,第一堂课给我们讲的一个理念,就是“无为而治”。王老师的意思,是希望同学们自觉学习,自觉管理好自己,他也不想过多管我们、过多干涉我们的自由。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精髓思想。至此,我对道家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对于道家的关注和学习,使得我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个影响,直到十十多年后接触了佛法,才有所改变。
记得那时,初中的课程里有《哲学基础常识》这门课,开始让我们学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这应该是一个哲学思想启蒙的年代,而王老师的“无为而治”的说法,让我不但学习了辩证法、唯物论,而且还关注起老子及道家的论著和思想。
除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之以外,道家“以柔克刚”的思想也深深吸引了我。因为在练武时,我所练的心意拳属于内家拳,与太极拳、八卦掌等,都属于“以柔克刚”的拳种,不依仗蛮力,更推崇巧劲,所谓“四两拨千斤”。
四、诗
我的高中时代,可以说是诗的年代。在高二至高三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写起了诗。也许是情窦初开的缘故,那时候,我写的诗绝大部分都是情诗。这个势头,一直延续到大学年代。
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同学们经常在课后自习,一直在教室里自习到很晚才回家。我就是利用这段时间,写了不少诗词。我的前后桌有几个女生,复习一段时间后,就经常跟我聊天。聊着聊着,我不由诗兴大发……
而后,我又将写的诗念给那几个女同学听,或给她们看。她们看了都觉得不错,有时她们的眼神都有些异样……后来,我才明白什么叫“情窦初开”。
我高中年代写的诗,基本上都没有保存下来。因为在我看来,它们确实写得太烂了——绝句也好,格律诗也好,都讲究押韵和严格的平仄,而我最初写的那些诗词都没有那么合规。
不过,那个年代依然闪烁着诗一样的光芒。何况这个时期让我有了一个写诗的感觉,为大学时代写出更好的诗词打下了基础。
当然,自己能不能称为诗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哭过、笑过,开心过、失落过;自豪过,自卑过;兴奋过、沮丧过……”诗词把我当时的很多烦恼和忧愁都宣泄出来,让我不会象那位因学习竞争压力或失恋而自杀的同学那样,轻易走上绝路。
五、情
我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每次升学都要跨越竞争十分激烈的考试。有很多平时成绩优秀、天资聪颖的同学被中途淘汰了——给我的那种感受,就像看到朝夕相处的战友倒下去那样,曾令我经常伤心不已!
在无尽的黑夜里,我竭尽全力地拼杀、挣扎和摸索,心中没有爱,没有快乐,有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这时候,我对自己说:冲过去!前面一定会看到希望之光!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经历了我的初恋,这也是我诗词写得最多的阶段,只不过这些诗词都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悲情。如《虞美人·少年愁》 :
乱花纷叶丛中找,遍地多情草。千红万紫为争春,远胜凡夫俗子纵情深。
寻诗觅句穷山外,兴叹无师改。星公不晓少年愁,月夜金秋,冷落在心头。
其实我是一个很内向的男孩,真正了解我、理解我的人几乎没有,也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懂得我的诗词。我把自己完全藏起来,很少有人知道我在想什么。即使在最快乐的时刻,我心中仍然总有一丝抹不去的忧伤。
在我收到的诗里有这样一首:也许我该,给你寄一片枫叶/但那一掌耀眼的鲜红,只衬出秋的贫血……/也许我该,给你寄一颗红豆,/但因为古诗人的推销,它已经绝了种,/终于我决定,给你寄一片梧桐落叶,/再拔两茎微温的白发,做这叶签上的丝茎。我一直不肯相信这首诗里关于“红豆”的命运,但我终究还是相信了那“白发”。
人的感情有时是很脆弱的。学业成绩再好、事业再成功,总可以找到比自己更好、更成功的人,使自己产生一种莫名的自卑感,从而使自己丧失了积极向上的动力,而变得垂头丧气,不敢正视自我,进而不敢面对别人(甚至是自己心爱的人)。
在“为了学业”的借口压力下,我匆匆结束了自己的初恋。以后虽也有过几次恋爱经历,但这种自卑感、挫折感始终让我对爱情望而却步(害怕失败,使我始终不能进入角色),回想起来确实错过了几次好姻缘!
回首往事,我居然没能好好地爱一次!
一味地逃避,已经将我的爱情弄得一塌糊涂,有一段时间,我真的对此不再抱有任何奢望了。
“我的自以为宫殿般也曾‘金碧辉煌’的心,早已破败得无从收拾。”
有时,我真想对自己大声喊:我错了,错了,全错了!
我白白流逝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
自卑和逃避、患得患失的情绪,使我思想僵化,止步不前。我被自己的挫折感和失败情绪套牢了,却在生活和爱情上完完全全地踏空了!
六、缘
其实,我天生是一只猴子。据说有个叫孙悟空的祖先曾被压在五指山下,足足等了五百年,才遇到唐僧来解救,一路历经千难万险,最后终成正果。
我已经等了很多年,却没有等到我的唐僧,难道也要等上五百年?我等不了这么长!于是我渐渐失望了,不再想等了,想去流浪,想去大闹天宫……
可是有一天,一个人的声音飘然出现在我的耳际。我不禁心中一亮:啊!我的唐僧终于来了!我渐渐知道唐僧从小就吃了不少苦,这些年她那爱情的袈裟也“破败得无从收拾”。人人想吃唐僧肉,怪不得她要长叹:“这一身血肉,给在哪人手里,不是另一份‘疼痛’?”她还傻得可爱,看不清世上的妖魔鬼怪,但她毕竟是我的唐僧啊!
唐僧没有孙悟空,就成了“一只孤身穿越在人生的荆棘中,已是遍体鳞伤的迷途羔羊”,可是孙悟空没有唐僧相救,空有天大本事,也只能永远呆在五指山下,不得翻身。
既然我们都要走人生这条取经之路的,那就让我们心手相牵,结伴同行,在充满妖魔的险途中始终相依为命,去取来那本也许我们根本看不懂的“无字真经”。有了孙悟空,唐僧还愁被妖怪吃掉吗?孙悟空也能为人为己,除妖降魔,施展他的神通和本领。
这样的期盼,我等了、遇到了不少次,终于出现了奇遇。
她来自遥远的北方,一个我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去的地方。可是,她偏偏阴差阳错地来到上海,与我不期而遇。
后来她对我说,她第一次看见我的背影时吓了一跳,以为是她爸爸来了……我们在大学里聊天,一聊就是很晚。在黑暗的灯光下,我们互相凝望着,眼睛和心都亮起来!
但是,谈及婚事的时候,我却犹豫不决起来。在超市的休息长凳上,她忽的站起来,气呼呼地走了。
第二天一早,我听说她与父母去逛南京路。我不由自主地去见她。原想跟她说分手的,因为我觉得她的脾气太坏。
可是当我看见她时,她显得有些憔悴。显然,昨晚她没有睡好,脸上似乎还有泪痕。我心里对自己说:“算了,今后纵然有千难万苦,我都认了!”我走过去,将她轻轻挽起她的手……
在一个七夕节,我们走进了民政处。当时,我们在浦东租了一间房,几乎什么也没有。两人都没有工作,自己的公司也撤了,在朋友的公司里学习养生和健康管理,真的不知道路在何方……
当我们刚租下浦东的那套房子时,我们站在空荡荡的毛坯房中心,相拥在一起,相互说:“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随后,就急火火地去淘二手家具了……
这些年来,一路磕磕绊绊,真的比以前好起来了!
真的是菩萨保佑!
七、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烧香拜佛,也逐渐风行起来。
也许是因为社会竞争太激烈,生活压力大,人们的烦恼越来越多,愿望也越来越多。于是很多人就去寺庙里求菩萨。
——唯我所愿,都可以去求菩萨。
于是一些名山大寺,渐渐香火旺盛,财源滚滚。
烧香拜佛,我当然也不例外,但我是跟着太太开始的。
最早的时候,我们经常去上海的玉佛寺,后来每年初一都去苏州灵岩寺烧香拜佛。她很节俭,也确实因为没有钱。
当时,玉佛寺的门票5元、10元的,苏州灵岩寺的门票一直是1元。苏州灵岩寺在灵岩山上,每次我们从上海坐火车、再坐公交车,最后还要爬山,确实很累人。出发前,她都备好大量的硬币,到时候在佛前的功德箱里投入几枚,以表心意,也算“礼轻情意重”,心意到了。
后来我们搬家了,离开玉佛寺远了,灵岩寺也去得少了。
渐渐地,看见一些报道,社会上各路明星、名人,对佛、佛法也是趋之若鹜,以修行佛法为荣,有的甚至皈依佛门。或者说,烧香拜佛更高级些的层次,是学佛法。
为什么要学佛法?
其实,大部分人在赶潮流。
我们跟着学科学、学知识、学文化;随后学马列、辩证唯物主义;后来开放了,可以信基督教、伊斯兰教……大家学气功、特异功能,后来又学周易、讲风水、重起名、研究道家养生……
如今,有不少人信誓旦旦地说“世界末日”要来了,
于是很多人都要学佛法、要“上船”了……
说实在的,我以前对佛法没有好印象:
佛法说“空”,把人生看得太消极;不如道家,虽然也讲清静无为,但是要强身健体,修“长生久视”,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
后来,不知哪天心血来潮,我去读了《金刚经》。读到“所谓佛法,即非佛法”之类似是而非的语句。我不由有些得意:
“很好啊,烧香时,可以去问问那些和尚、大德了:磕头磕得昏天黑地干什么?”我看能有几个能回答。
此后经人指点,读了一些金刚经的讲记。知道了这是《金刚经》所谓“一体三观”的公式。
我读的讲记,是印顺法师的,体方法师讲解,也是别人推荐的。可是不久,有人就说,印顺法师讲得不对,不过我看下来,姑且不论其观点如何,印顺法师的确是一位真正研究佛法、并敢于创见的大德。
另外,从般若角度讲《金刚经》,确实令我受益匪浅。
——我第一次感觉到佛法思想的深邃。
接下来,别人推荐我看了一个视频,是钟茂森博士(据说是净空法师的弟子)讲的,名为《华严宇宙科学浅探》。
——这是让我第一次从宇宙科学角度来透视佛法。
可是,这个视频太长了。现在的大德,视频越来越长……是不是啊?!哈哈!以前只有佛经,现在还有视频了——看来,学佛的人大有事情可干了(看视频),哈哈!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它的文字版,一开始没有收获。
我听说有虔诚的人,对着视频一字一句的记下来。可是我哪有这样的工夫和精力?
真是有缘,有一天,我居然搜索到了一个版本!
——还真是有这样虔诚的人,我真的要感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