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下的经济存在二大隐忧?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政策暖风下的经济存在二大隐忧?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
          
    当市场还处在经济增速创新低、资本市场巨幅震荡的阴影中时。20161月以来,各种政策性暖风扑面而来。春节后,不仅实体经济层面有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楼市方面更是利好不断。

事实上,在春节前后,中央政府层面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传递出信号:供给侧结构改革仍会继续,但稳增长还将被置于重要地位,政府不会放任经济不滑而不管。一方面,216日,央行联合八部委共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具体金融政策措施。217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财政资金注资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另一方面,就是对楼市暖风频吹。年前央行就下发通知,在不限购的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可以最低降至20%;对于二套房贷款,如果首套房贷款未结清的,首付比例可以降为30%

农历春节后,217日,央行、住建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完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形成机制的通知》;219日,财政部、国税总局、住建部联合发文,调低个人购买住房的契税税率,尤其侧重对90平方米以下个人住房的调整。

此外,除了各种利好政策频出,1月份相继出炉的经济数据也超出市场预期。其中,216日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数据尤其引发了市场关注。数据显示,1月社会融资总额3.4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反弹至14.0%

对此,社会各界称1月份的2.51万亿新增信贷为“天量”,因为这数据已超过200911.6万亿的同期水平;社会融资3.42万亿也是表内表外全面超增;M2增速反弹至14%,超过了12%的目标。这些数据,尽管有短期因素的作用,但是同比来看,其增长幅度依然惊人。甚至有学者惊呼,这或许预示着需求刺激再现,虽然短期内对衰退中的市场是一剂兴奋剂,但也更加考验供给侧结构改革之决心。

与此同时,由于央行近几个月来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使得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回升至1.8%,考虑到这次CPI权重作出了重新调整,如按原权重测算的CPI大概为2.1%,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都有上升,通胀出现明显上升势头。但不幸的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降幅也进一步缩窄至-4.8%

不过,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通过政策利来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很有必要,但为了经济增速回暖而无限量推出各种房地产利好,并且阻碍国内去产能进程就会积累新的金融风险。

其一,随着1月份新增2.51万亿贷款,使民众对国内通胀产生担忧,而国内投资渠道受限(股市低迷),使得1月份信贷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这对于楼市去库存肯定是好事,但很容易透支各类信贷和政策资源。

所以,笔者担心,到今年下半年,当信贷剌激政策指标用尽,银行信贷会因前期扩张过度而受掣,届时会出现信贷发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根据2009年的经验,上半年天量信贷“放水”后,下半年的信贷规模会明显收缩。随之而来的隐患难以估量。

此外,当一线城市的楼市全面升温背后,房产中介通过“场外配资”方式推高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故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杠杆被快速放大。有数据显示,房产中介通过“场外配资”实现购房成交已超过万亿大关。如此多的场外配资通过“加杠杆”方式,进入房地产市场,在推高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埋下新的风险隐患。

其二,“去产能”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近期一系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出台,很多学者认为,政府正竭力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事实上,各级政府不会为淘汰过剩产能而过分牺牲经济的稳增长。这意味着,年内难有大规模出台“去产能”之可能。

当前,国内去产能压力正在增大,寄希望于通过人民币贬值和“一带一路”或者是亚投行等方式来输出过剩产能并不靠谱。中国过剩产能体量过于庞大,而相比之下,外部需求则要小得多。所以,化解过剩产能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兼并重组以及内部消化。

而在当前GDP和财政考核制度并无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国内各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去产能”的阻力。对于清理那些占据银行贷款和政府资源的僵尸企业,中央肯定是要尽快解决,央行持相同看法,但地方政府和分银行的动力就很弱,越往下阻力越大。

这一方面地方政府出于利益的考虑,要求当地银行向僵尸企业投放大量廉价信贷,以便让其苛延残喘。另一方面很多僵尸企业的母公司都是大型国企或央企,他们会拿出信贷资源给僵尸企业打“强心针”,帮助其度过难关。显然,中国已无法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去产能

正因为货币超发、去产能受阻相辅相成,才使我国金融杠杆率在上升。截至2015年末,中国经济整体债务规模为176.5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60.8%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全社会杠杆率出现了大幅上升,2008~2015年间猛增了90.8%

事实上,国内杠杆率的不断攀升与去产能遇阻紧密相链。在过去的增长模式下形成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构成三大吸纳银行信贷资金的黑洞,依靠政府信用背书、财务软约束等,产生了大量无效资金需求,不断定占据信贷资源,对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起到了挤出效应,损害资源配置效率,抑制新的增长模式,导致经济持续下滑。

所以,1月份天量信贷中有部分资金流向僵尸企业,这不仅对于国内“去产能”形成严重阻碍,而且还对国内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在货币政策宽松、房地产加杠杆问题上一定要有度。当前是,无限度货币宽松,还出现信贷结构错配问题。正因政策的利好,大量信贷资金不是流向房地产业(提升一线城市房价和金融风险),就是被强制注入到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中,使去产能化进程受阻。在这种背景下,政策暖风频吹的中国经济还是暗藏较多了隐忧的。

  2、睿商资本,中国顶级PE机构,业务起源于风险投资和产业园投资;集国际产业咨询、精品投行、资产管理于一体精选项目,全国范围内,为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提供科技金融和产业地产方面的咨询服务多年;多个上市项目大多集中于有科技含量的高成长细分市场;管理着多个孵化器及加速器,以及有地方政府引导资金参与的创投基金,有专门整合政府、科技、金融资源的子公司一直为创业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外贸严峻超预期 中国该如何应对?A股新年持续暴跌究竟说明了啥呢?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