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与跨界


价值中国:为将冰山下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如何更好开发与利用隐性知识?

唐兆希:做法有很多,我比较推荐的是“流程+游戏化社区”。流程被称之为“最佳实践”,流程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知识推动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改进,知识必须用于创造绩效才能产生价值,知识只有与流程结合后,知识才会被固化——从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从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而流程也会变成“有知识的流程”。掌握隐性知识的人往往可以被称为“隐性冠军”“江湖高手”,这些人往往都不在组织正式的架构中彰显他们的“江湖地位”。之所以需要一个社区,就是希望在非正式场合发挥他们的价值。之所以需要游戏化,就是为了去中心化,通过激励机制让人人都有机会发挥个人才能,让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武林高手”。

价值中国:对于个人的知识发展,如何同企业的知识发展步调一致?怎样实现知识库的动态化?网龙是怎么做的?

唐兆希:个人必须致力于成为T型人才——广博的见识+精深的专业精神。在这里个人容易和组织达成一致共识的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因为组织的业务比较明确,在一定时间内对知识的需求也比较明确。而广博的见识往往会被组织定义为对业务没有明显的帮助、短期内没有需求、不够专注等等,而广博的见识无疑是个人长期发展,个人应对变化的基础,也是个人能够突破专业思维困境的支点,即所谓的跨界创新。知识库的动态化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内容不断更新,新知识又不断被应用到解决问题中,网龙就是通过“流程+游戏化社区”解决的。

价值中国: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是脑力劳动,没有固定的评估规则与标准,那么网龙是如何进行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评估?知识管理的绩效又如何评估?

唐兆希:成果导向!对知识型员工最好的评价就是他所创造的成果本身,首先看直接的经济成果,其次看其在践行的价值观,最后是和人才培养紧密关联在一起,看看其他知识工作者是怎么评价他的。

价值中国:您作为一个创业投资人,如何评价一个早期创业者的好坏?您青睐的创业者由哪些特质?有那个案例最值得分享吗?在中国首倡“投知人”的创新理念,请为我们就“投知人”做一解读。

唐兆希:管理的使命就是利用知识创造绩效,投知人首要的任务就是输出知识,就是理解创业项目核心的知识领域是什么,怎么把这些知识输送给创业者——是什么、为什么、谁知道、在哪里。其次,创业项目最需要的可能是创造顾客价值的资源,投知人需要把自己所掌握的资源通过一种机制转移给创业者。最后才是资本,用资本的力量去复制已经被验证的商业模式。

创业者首先都应该是“打不死的小强”,失败、挫折、苦难对创业者来说都应该是磨刀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次创业者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者,特别是能够从失败中进行学习,把问题变成机会,这样的特质能够确保创业企业能持续地推出新产品。

价值中国:行业边界已经被打破,越来越模糊的竞争边界在影响着行业发展态势。为何网龙跨界第一步选择了教育?网龙有什么优势?跨界遇到的困难有?

唐兆希:行业边界不仅仅是被打破了,更是消失了,现在应该定义为“无边界”时代——就是在许多领域必须重新认识你的行业是什么?_?你的竞争对手在哪里?你会被什么业态颠覆掉?网龙你无法说清楚它是一家什么公司,孕育了《魔域》、17173、91手机助手后又大举进军教育行业,现在要说清它是怎么“玩教育”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网龙是一个有创新基因的公司,它仿佛就是为跨界而生,为不走寻常路而生。跨界之所以能够产生破坏性创新,往往是跨界的人对顾客的价值的界定比界内的人更具未来性,跨界的人更能取舍,牢牢地盯着一点机会进入一个行业,然后借助破坏性技术或者模式颠覆了这个行业。

价值中国:价值中国凭借十多年的积累,拥有丰厚的专家队伍,我们将构建知识交易平台(“价值家”项目介绍附于本文末),在您看来,知识交易平台对“知识社会”构建的积极意义是什么?主要贡献是什么?(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的互联网大会认为,世界的主要发展将朝着可持续发展的包容型“知识社会”)

唐兆希:构成知识社会的核心群体或者叫主流群体应该是“知本家”——这些人是知识精英,不依附或受雇于某个企业,他能够更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时间、工作方式与知识定价。我想价值家(“价值+”)就是为“知本家”而存在的,它赋予知本家更广阔的创造天地,更自由的工作方式,更跨界的知识碰撞,这些也是知本家发挥个人知识创造更大社会价值所最需要的平台。

价值中国:相对于美国的GLG(www.glg.it )的商业模式,您认为,价值家的知识交易平台有哪些优势和创新?

唐兆希:首先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一类“利用知识获利”的群体,他们更像“济世书生”——个人力量虽小济世情怀却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价值家”是一家天生“有情怀”的企业。其次,知识的价值往往是越分享越强大,以内容分享为基础的平台往往能够通过阅读者的互相推荐、提问、补充、质疑(社区化)实现更大倍数的知识价值。最后,知识的使用者能够通过阅读相关作者的文章更加理解自己的需求和适合的专家,这样的网络咨询供求适配度也高,需求者和专家确定服务关系的效率也比较高。

价值中国:互联网不仅仅是提供电子商务的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也已经构成知识社会发展的新要素。您认为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及知识社会的推进,下一个主要的商业入口主要有哪些?有人是认为IP(知识产权)?有人认为知识服务,有人认为是人工智能?您如何看?

唐兆希:谷歌的人工智能项目deepmind刚刚打败欧洲围棋冠军,谷歌也预备了100万美元的奖金挑战世界冠军李世石,不论最终结果怎么样,未来一定是人工智能时代。那么人工智能核心是什么呢?首先是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发现规律并提供应用。其次是知识,这里的知识超越了“数据”,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智能。最后是什么呢?是人,是那些有知识的人,这些人所掌握的知识,特别是知识的创新还不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所能比肩的,所以你一定要让我选择一个答案的话,我会选择“价值家”这样的平台作为下一个商业时代的入口。哈哈哈

价值中国:价值家除了建立了知识交易平台,也承继了价值中国网多年以来积累的百万级专业人士的人脉系统。您认为这将体现价值家商业模式的哪些优势?

唐兆希:价值家最有价值的不是简单的人脉关系,也不是单个专家的知识,而是跨界的知识创新,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你们这种跨界的知识创新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

价值中国:知识定价一直是一个咨询业的难题。您是否认为价值家的供需双方互相定价的市场模式,可以是一种解决方案?为什么?

唐兆希:知识工作者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定价模式,一个知识工作者应该明白自己的价值来源于解决问题,同时知识工作者自身的知识价值也会随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增加。就是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一个价值体现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学习而增加价值的过程。如果是我来定价,我会从每小时“0元”定到“10000元”,我要看项目,看项目是不是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个人的知识发展。

价值中国:市场难点就是市场机会。您认为在知识服务交易的未来发展将会面对哪些难点?您的建议是什么?

唐兆希:难点在于知识应用咨询是一个很低频的需求,大众市场对于新知识最大的需求在上课在培训。你可以理解成一个老师标准化的产品被无数个性化需求所接受,所以市场价格比较低,老师通过上课这样的形式获益更大。真正的个性化服务往往需要提供服务的人更多的参与了解需求者的需求,对于知识提供者这样的参与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这也是知识咨询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的关键。如何让更多的知识工作者联合起来实现知识创新,如何共享这个创新成果可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