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经济“困局”中几个绕不过的问题——兼议”变局“的性质


  (来源讲座稿整理)

考量经济“困局”中几个绕不过的问题——兼议”变局“的性质

                止观(赵渤)

    这三个问题,是三个“不均衡”的基本现象,似乎互不相干,却都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平衡体系,我们会于不同视角对其客观属性进行分析

第一个现象 :新经济阶段新兴产业非均衡的财富积聚,是否为其本质属性之一?

第二个现象: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在产业、贸易及布局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

第三个现象 :金融制度体系的设计与现实情形为何缺乏制衡——以欧盟为例。

最后,“大变局”酝酿怎么样的变革——机遇与挑战

 如下,我们一一作出分析:

 

一、 第一个“不均衡”现象:新兴产业非均衡的财富积聚,是否是本质属性?

  1、新兴产业非均衡增长的历史回顾:“失衡”——重新审视的压力

  新兴产业自上世纪中后期出现,就表现了强烈的不均衡成长性与财富的集聚性, 90年代末我曾注意:

  “YAHOO的市值是他营业额的200倍,IBM为15倍,传统的行业美国通用(GE)当时为3倍......”

那时,我们认为,“传统企业价值观都需要被重新审视,商业活动的行为准则都要被重新定义。因为,我们所熟悉的经济学似乎不再提供有力的解说,而我们所习惯的商业规则也不再行之有效。至少不能以传统惯性思维来认识它”。

  随着信息经济发展,此类问题的多年伴随,对这种不均衡的质疑,目前,已经鸦雀无声,也许多数人认为,这本是它自身的属性。这样,对此现象,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创新经济之后,我们加上了一个速度经济。但是,财富配置杠杆继续倾斜,..

    接着美国在线(Aol)以年营业收入48亿美元规模,一举并购年营业收入268亿美元的时代华纳。这时,我们又增加了一项认识:以小搏大,以快吃慢,大小通吃...。(见,赵渤 著《人为价值论纲——价值运行原理与企业价值增长机制》)

2、 新经济轨迹衍化下的审视“新业态”本质:轨迹持续

第一,财富自初始端倾斜下的分化轨迹:“不均衡”如何能够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回归均衡..?

这种财富集聚速度,虽然目前习以为常,但有个担忧,如果“不均衡”是新兴产业本质属性,是新经济发展规律性的轨迹,那么,它将不具备回归均衡的条件,这个挑战,是市场解决不了的。

  直接表现则是:在财富生产的初始端,就存在不均衡的资源配置及财富分配的机制。它加速向少数人集中。

如果这是以后所有新兴产业或者网络经济发展方向,按照这种不均衡的发展逻辑,很难想象,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聚集,发展下去,一系列的失衡会随之而来。如果,10%人的手里集聚90%的财富,经济体系失衡,会是怎么样。因为,没有人相信90%的人持有不到10%财富,驱动100%的GDP增长。它无法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

近二十几年过去了一系列的新现象出现:美国脸谱FacebookSnapchat英国Bet365,以及我国以BAT”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进一步证实这一点,他使我们进而忽略考虑:“不均衡”如何能够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回归均衡..?

近几年的财富榜,似乎亦支持了这个结论

以2015年为例:首富榜中,在新创企业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亿万富豪是白手起家,其中大多数来自新兴科技产业,仅有13%的富豪靠继承”。其打造财富叠加式新贵企业,开始从发达经济体向各类后发展经济体扩散。

 

第二,新业态的内涵与现实之间的“悖离”:新旧产业对比下财富轨迹缘何背道而驰?

就新经济“新业态”的内涵我们一直没有回顾与权衡它的过往,厘清它的性质与内涵。因为,在新经济出现初期,知识经济学家有过论证,情形却与当前的现状与表现却正相反,是悖离的:

  在几乎所有大师级的研究文献中,都可以归纳出几点特征

  “中小企业家庭个人为社会主要的商业单位构成,具有创新灵活性的.....”

  “网络终端地位上,大企业与小企业地位趋于等同平等一致,所以市场更为公平”

“支持市场竞争充分,会走向完美的竞争秩序”等等成分。(见,崔日明 赵渤 著《知识经济与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研究》)

但是,发展形成的现实,新兴行业出现了“第一第二,不三不四”这个现象,就是:通过竞争或者培育孵化壹万个,仅有一两个成长起来。至今为止,全国也只有BAT为代表的少数企业。市场中的主体商业单位亦非均衡的中小企业、家庭、个人为主体的商业单位)。

  那么,这种不均衡是否会演绎下去呢?按照制度经济分析,互联网虚拟经济替代传统实体产业,确实有一些特征可循,比如在治理成本上,一些研究知识经济的专家经过研究也开始相信:传统产业、实体店等,被驱逐出市场,似乎不能改变的结局。从治理成本角度看,现实给与一个相对踏踏的例子,比如:一项销售业务,在传统企业流程上,要经过诸如,营销、磋商、谈判、看货、销售、验货、付款、交货、收账、审核、开票,留存等一系列程序;而网络平台将所有冗长的业务流程与管理幅度,设计为一次完成,即:付款即为成交。

华为将传统组织运用到极致,其在迅速补充与更迭年轻雇员新鲜血液时,提供经验丰富的离职的且都经过培训的老雇员作为公司代表,授予一定特权,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不仅在满足成就发展的需求,同时为华为打造了众多,存在于一个正式组织之外,以“战友”为纽带的非正式外围群体与服务体系,服务于公司。 在最近一年,华为打出“转移为班组长的战争”,消减管理层级到到组织最底一层地班组,层级与幅度减少到最扁平的最底一层。

但是,在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上,同网络平台比较,还是相去甚远。网络经济运营体系构架的设计思维,往往可以在不付报酬下完全借助非正式组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它来自一个创意或活动。2007年,美国一家有限电视台CURRENT TV,开始介入广告创意,鼓励用户应征广告的创意。它建立了一个社交网络,观众可以制作并上传五分钟的短片,其他观众投票决定哪些片子应该播映。其中,欧莱雅一个华丽的形象广告“有信心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色彩”,就是来自观众的创意。欧莱雅宣称只付给了创意者1000美元,而如果自己来制作,则需要164200美元。 所以,以后有了众酬众包众融众。。,这几年,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着设计虚拟。而正式组织在创新能力及创新的颠覆性效果上,往往会显得不如非正式组织的。

 戴尔的案例,更令人愕然,虽然,他主打“成本最低”,但是,它的核心,则是通过设计一个网络供应链直销平台整合了实体与虚拟于一个体系,并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有机的生态循环,包括:整合计算机的生产经营业务,于世界范围安排企业的生产环节,从标准到配件,从配件到仓储,并实时承担了厂商的筛选。也可以说,戴尔设计的平台则完整的覆盖了从消费者,到生产、组件、配件、仓储、售后、调配、配送及预备件等各个流程的治理。它于世界不同区域就近筛选厂商,不仅协调生产定制。其网络供应链直销平台,使产品与配件于厂商与消费者之间高速准确周转。产品从下订单到配送到全球的客户,在3-4天完成,而其他同类企业则需要13-14天。

这个大循环,代表一个有机的价值运转体系完成,财富如何不能以N阶方程式的方式,叠加积聚?)现实中,我们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执行这个循环中某一环节,或者一个环节中的的一项或几项。)

  第三,疑问,不均衡是否为新经济的本质属性:新经济,走出困局的深思。

  所以,有些学者提出:以后的组织不需要边界,不需要结构,甚至不需要职能,只需要功能清晰既可。那么,从制度成本的递减看,反差足以撬动企业的财富边界扩大到整个社会。(见 赵渤《知识经济与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研究》(探讨企业边界的消除问题))

  似乎所有的理论与实践,也亦在证实这个存在于传统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巨大的反差不平衡结构的扩大表面看, 它的确是颠覆性的存在

   你能想象,财富自初始端分配即不均衡.,.., 如果“不均衡”是新经济的本质属性的话,那么,又如何在市场体系演绎下去呢?当然,这或者仅仅是一个假设,结论或许相反!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处于新经济敞口阶段,我们对新经济所抱有的期望,或许不仅仅是我们走出时下的”困局”,也许是我们未来之路。如何从信息经济阶段,走出困局,需要我们深思。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传统产业领域中的“不均衡情况”。 

 

二、 第二个不均衡现象: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在产业、贸易及布局上的不均衡一直存在。

  1、石油铁矿石等传统资源型传统产业的脆弱性:这种“断崖"性失衡,不能用房地产比较,它是断了线的风筝! 

  第二个不均衡现象一直出现在资源型传统产业,以石油铁矿石为代表,它一致存在。虽然没有人怀疑,危机是美元杠杆黑箱规则中作用的结果。但是,有必要注意,美元选择打击石油铁矿石等大宗资源,从来是一打即。社会常说房地产“断崖式”,大宗商品是货真价实的“断崖式”。

  2008521日, BDI指数达到11771 历史最高点,8月危机爆发后,于 200812月2日跌至684。2015年12月16日美元加息,一路下行,今年2月最底点在290点上下徘徊,近日上行至380点上下。

        

 2、第二个现象: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在产业、贸易及布局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

第一,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产业——三两根橡皮筋维系的皮球:产业平衡机制与特点分析

从产业抗风险能力角度看,与产业关联决定的平衡结构密切相关,它决定产业抗风险的能力。产业关联结构越是多元化与多样化,该产业稳定性越高,也就越平衡。它犹如一个系满橡皮筋的皮球,如果皮球表面有无数根橡皮筋来维持平衡,断掉几根是没问题的,依然保持平衡。但是如果只有三两根维系平衡,只需断掉一根皮球则会失衡。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初级资源型传统产业正是如此。铁矿石分布非常不均。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巴西及印度。但是澳大利亚、巴西提供了全世界90%以上的交易量。而中国铁矿石需求则占据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50%以上。

  这类大宗初级资源不仅分布不均,往往处于一个产业链的初始端,关联纬度与方向单一,基本不具备维系多元化多角度关联的产业平衡结构的稳定条件,所以,最为脆弱。

  从产业链角度看,产业稳定性抗风险能力有如下特点:

     第一,纯粹处于流通环节的商品依存稳定性较差;

     第二,处于产业端口 的初级、大宗资源类产业,稳定性较弱;

  第三,以中间产业为关联条件的,相关联产业越多,稳定性越强

   以支柱产业、战略产业及生活必需品产业稳定性与恢复能力相对稳定

  所以,美元启动杠杆打击,很选择“七寸”,打击存在不均衡不稳定的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

 第二,铁矿石等传统资源型传统产业链平衡评价:即使尝试抓住橡皮筋的另一端,平衡依然断裂。

  这类资源型国家多是一些发展水平不高的发展中或新兴市场化国家,在美元世界、美元游戏规则、美元黑箱中,杠杆一启动,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脆弱性会瞬间显示出来

  传统领域某些产业的一些自然特征一直客观存在没有一国能够通过拉住橡皮筋的另一端,可维系并支撑这种平衡。

  这类资源型国家以及后发展的新兴市场化国家是很多的,在全球遍布美元的黑箱中,面对打击往往无能为力。

  我国曾尝试抓住铁矿石产业链的另一端。2008年2月——2009年2月,中铝资本出海澳洲,演绎了最大的海外收购案,收购力拓股权,经历了三次失败,(内容比较多比较复杂不仔细描述。。)从初期配股融资,到后期出资摊低此前入股的损失。整个事件中铝浮亏90亿美元。

  从企业角度理解解决遏制我国铁矿石需求的问题;从产业角度并不能解决不平衡的本质问题,就如:拉住橡皮筋的另一端,它还处于单一脆弱的产业链环节中,不能扭转单一的关联,在风险打击下断裂的后果。(见,赵渤 著《中国海运业蓝海战略》)

  3、公共区位资源在财富分配杠杆中的效果评价:”收取买路钱”的合法与合理之差

  另外,从资源角度讲,影响这种不平衡继续扩大的不仅有大宗资源产业,同时还有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等领域。从公共经济学角度评价,区位资源:港口、道路、铁路等。作为惠及民生的公共区位资源,通过公共资源的私人占有已经很普遍,亦进一步影响财富在初始端的不平衡配置。

  自然区位的垄断,通常无法如商品一样可以生产代位,这样,公共区位资源,例如道路交通的私人占有,就如”收取买路钱” 一样简单,成就了私人独占性垄断利益。

  在很多行业,大资本对于公共物品公共资源的投资收购及建设,亦成为一种常态。 如,全球贸易大循环中,全球一体化物流供应链,通过纳入了区域战略性位置的港口等区位,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战略节点,已经成为恶性竞争中常规性的必要手段。

这种垄断性达到什么程度?几十年来,世界前二十家航企“富人俱乐部”控制了全球运力及商品运输的主要份额,五年前达到85%的市场份额。其中前三家市场份额30%以上,目前,前三甲已经联合。

市场结构、组织及供需垄断结构等极度不均衡,亦是对风险反映极为敏感的一个重要特征。(见,赵渤 著《中国海运业蓝海战略》)

而铁路等区位资源的私有化,亦会存在类似利益的转移支付,财富倾斜会逐渐积累,使各方面均衡杠杆失衡。

  (这里,加入一段说明:一旦我国铁路改革过早纳入对外资准入的放开,跨国海运巨头即会瞬间进入,并占据沿“一带一路”路线及内河航线,完成跨欧洲-远东海路联运线的布局,并对接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等航线,形成更为有效率的全球综合物流一体化体系的覆盖。目前,居于前二十“富人俱乐部”跨国航企及联盟,早在十年前即开始进驻居于“一带一路”核心枢纽——西南重镇重庆,作为其延伸中国内陆纵深的节点。。当然,沿长江内河航运准入条件亦面临这个问题。近期中远中海虽然重组,但是,纵深长江内河的纵向供应链则是个不容忽视的“缺口”。)

  似乎,全球不均衡的格局亦在传统工业框架下,与新经济新兴产业不均衡的变革轨迹并行,似乎都在走愈远。。。。并在动荡的资本市场通过杠杆放大与传导。

 

三、 第三个现象:金融制度体系设计与现实情形缺乏制衡——以欧盟为例。

  1、第三个不均衡现象。金融制度体系设计与现实情形缺乏制衡——以欧盟为例。。

  2008危机以来,欧盟央行在危机解决方案上广泛使用货币政策。比如,降息降准,下调基准再融资利率,EFSF稳定基金方案、融资操作(LTRO)计划、债券回购计划(短中长)调节。而货币政策具有广泛性、公开性,普惠性的特点,难以对症下药 。而各成员国之间存在市场关系与产业关系发展水平上的固有差异,而且是广泛存在的。

举个例子:广泛的不均衡情形如何产生?有一个农产品贸易的例子。回顾欧共体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时的共同体建立之初,曾通过一项贸易转移支付协议。欧共体基于“农业保护政策”,对域外征收较高农业保护关税,引起贸易的不平衡与转向,即,高关税使农产品进口转向区域内国家进口。这就使依靠农产品进口的德国,从价格低廉的区域外国家转向,农业较为发达的法国进口。造成德国的经济损失这样欧共体磋商中设计了一个机制,将农产品保护性高关税所征得的一部分财政得益,转移支付给受损国德国。这种严格的制衡条件与磋商机制,会平衡产业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损失。使得欧共体发展,每一步踏实而稳健。

 2、欧盟问题,非始于金融货币领域:”困局”来源于“失衡”;而恶化,一部分来源于职能错配

    随着越来越多不同生产力水平的国家加入,不仅这种机制随着欧盟货币财政二元分离而消失,同时,欧盟前身欧共体原有较为稳定的水平分工市场一体化格局,被打破,形成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叉并存的局面这种形态是蕴含着巨大风险。

  北美自贸区垂直分工, 1994-1995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则是典型的例子。美加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及市场成熟度差异甚大,不对等,不平衡,开放的市场失衡愈来愈大。一个契机的发生,是在在1994年12月墨西哥南部小规模军事动乱消息传来,短期资本一夜逃离,经济濒临崩溃。很多问题存在的根源,并非始于金融货币领域。而我们习惯用单一的货币金融思维思考它。当多米诺骨牌发生后,如何令其停止下来。事实上,经济危机中很多问题是单一的货币政策是无能为力的。而货币政策的公开性广泛性及普惠性,往往会将本不存在的问题孕育出来。

  当前, 蕴含这种动荡的情形的风险广泛存在,而等待你亲手排列起来的多米诺骨牌亦广泛存在。它们主要分布在:欧盟、拉美的新兴市场化国家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东亚东南亚的后发展历程国家,及北部非洲南部非洲等步入改革开放的后发市场化国家、俄罗斯及其他转型经济体。

  总之,欧盟的有自身脆弱点,“困局”来源于“失衡”;而恶化,一部分来源于职能错配。它要求制度化机制的改革,与新更为符合现实情形的制度安排。

 

  如下是美欧汇率倾斜,对贸易、外汇、产业等相关经济领域造成影响的轨迹及路径:

  回头可检索所标记的文章,在此不做讲解

四、“大变局”酝酿怎样的变革——机遇与挑战

  1、危机的常态化:重复“魔咒”下的八年孕育着什么?

 基于如上普遍存在的三个最基本,确普遍存在的不均衡分析,我们会发现与风险伴,亦成为了常态。

  近三十年来,全球大小危机接近100起,而影响全球与区域性的30起。长则3-4年,短则1-2年,超过5年前所未有,。。(见,赵渤著《中国金融监管:风险挑战行动纲领》)

  而时下的危机,有些特殊。08至今,历经八年,丝毫未见好转,情形还在恶化,这在历史前所未有。我们似乎陷入一个重复“魔咒"之下。它需要一场“大变局”来破解当前世界普遍陷入的“困局”。

时间关系,估计不能面面俱到。

2、机遇与挑战:“不公”的广泛存在,是“公平”介入的商机!

在第一个内容,我谈及较多的新经济下信息网络产业非均衡成长的问题。事实上,我最终赞同了知识经济大师所规范的新业态的内涵:公平、平等、竞争充分,它主要以社会中小企业家庭个人作为基本商业单位。而为大家讲一个事件,其中蕴含着“机理“, 或许大家能够达成一定共识体悟:

一则新闻2月份,马云收购400家医院”。医疗行业作为民怨最大的地方之一,巨大的不公之地马云继续以他的使命感去改变这个现状。如果还有很多行业存在不公平?你会如马云一样拿着“公平”“平等“理念亲自去介入,去改变吗?有“不公”存在,“公平”的介入,才会成功?!这是互联网深度发展的职责吗?也许这是财富的使命。

当然,依靠马云一个人改变不了各个行业。如果所有不公的行业被公平改造。会怎样?整个世界会怎样?希望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创业者,每一位从业者,思考:在这个深陷的“困局”中的世界,心怀“公平”“公正”“慈善”“责任”使命,上帝会将财富交给你保管——比尔。

 

最后,用中国历史哲学的“顺道”理念,结束这次讲座。《周易》有: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易"应该是顺“道”的,符合"规律"的一场变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