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五类产品,组织实施八个专项:高端制造产业联盟


 聚焦发展五类产品,组织实施八个专项:高端制造产业联盟

高端制造产业联盟创始人袁文昭推荐
中国制造2025的号角已经高调吹起,已经提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同等重要的国策高度上来了,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清醒的意识到制造业才是国本,高端制造业的未来,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扶持政策;产业基金;技术孵化;创投基金;产品销售

聚焦发展五类产品,全力打造“中国创造”品牌

  (一)创新前沿产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创新前沿领域,率先布局,加快突破,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重点布局领域包括: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新材料产品;高端软件、智能硬件、高性能集成电路等信息技术产品;干细胞、靶向药物、医学影像精密仪器等生物医药产品;北斗导航、无人智能航空器等尖端航空航天产品。

  (二)关键核心产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技术和产品,落实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重点发展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电子信息领域发展高端芯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信息安全及设计工具软件等;装备制造领域发展模拟仿真系统、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等;节能环保领域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汽车领域发展汽车电子、发动机控制系统、新型动力电池等;航空航天领域发展航电系统、地面保障装备等方面的关键核心产品。

  (三)集成服务产品。以智慧城市、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为重点,提升整机产品系统设计能力,发展智能化、网络化的终端应用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发展设计、测试和运营维护、数据信息等增值服务业态;开展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提供物联网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

  (四)设计创意产品。推动文化、科技与制造融合,发展高附加值创意设计产品,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工程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数字内容等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和工业遗产资源有机结合,发展工艺美术、个性化消费品等都市产品。

  (五)名优民生产品。围绕城市应急、社会公共品提供、环境治理服务以及居民服务等领域,适度发展贴近市场需要、符合中国资源环境要求的优质名牌民生产品。积极发展品牌体验消费经济,做强中国“老字号”产品,开发新一代消费产品。通过实施高精尖产品培育及品牌建设行动,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组织实施八个专项,带动实现重点领域突破

  (一)新能源智能汽车专项。 坚持纯电驱动技术路线,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转变传统汽车设计、研发、制造理念,创新产业发展和商业运营模式,培育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为重点,集合电子科技、先进材料、传感器、车联网、智慧出行、辅助驾驶等技术,建立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集中建设涵盖新能源汽车设计、试验试制及体验、示范等功能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高地,打造全新产业生态。利用10年左右时间,将中国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中心。

  (二)集成电路专项。 以满足移动、泛在的智能终端产品对芯片小型化、微型化的需求为方向,聚焦存储器、中央处理器、移动通信、图像处理、驱动电路等芯片,以加快推进14纳米先进工艺技术研发及生产线建设为切入点,带动装备资源整合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知识产权(IP)库和专利池建设。通过实施本专项,优化集成电路制造基地布局,带动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在新一代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集成电路制造由代工向创造转型。

  (三)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专项。 以巩固提升智能装备系统、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模式为切入点,重点发展传感器、智能仪控系统等核心装置和智能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三维打印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通过实施本专项,提高重点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服务能力,使本市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创新总部、示范应用中心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策源地。

  (四)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专项。 以金融、电信、工业等行业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和安全云服务为切入点,加强集成适配和联合攻关,构建包括应用软件、基础软硬件、网络和安全设备、信息安全服务等的一体化自主可控产品体系。通过实施本专项,建立包括行业应用开发、开源软件再创新、自主核心技术研发等体系在内的自主可控信息产业生态,建成完善的可信计算产业价值链,为保障国家重大信息系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五)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项。 以完善云计算平台建设和加强大数据智能应用为切入点,着力建设战略性公有云平台,构建大数据智能应用生态。通过公有云平台建设,带动云服务器、云平台软件以及云服务企业发展,成为全国云计算解决方案研制中心和云服务汇聚中心;围绕大数据智能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突破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教育、交通、医疗、城市运行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应用。通过实施本专项,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有云平台,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服务企业,带动新一代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六)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专项。 以打造自主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实现关键元器件进口替代为切入点,加强开源操作系统、自主操作系统与本地芯片的协同设计,强化自主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建设世界领先的商业化移动互联网平台以及行业自主安全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兴移动终端产品,培育基于移动平台应用的智能硬件产业生态。通过实施本专项,突破关键元器件发展短板,形成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对供应链和价值链具有掌控能力的平台型企业,带动京津冀地区形成全国领先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

  (七)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专项。 围绕大健康产业的新需求,以重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为切入点,大力推动新型药物、生物医学工程及基因检测技术等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健康产品,建设自我健康管理、早期预防、远程医疗和医药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大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实施本专项,基本形成以诊断试剂、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及智能健康服务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业态快速发展,形成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产业的发展优势。

  (八)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专项。 以通用航空运营体系建设、卫星技术转化应用为切入点,在航空航天领域主要围绕关键技术与产品、城市及区域服务保障、通用航空消费等重点,聚焦发展研发试制、运营服务、商务金融等高端环节,开发通用航空安全运行监管系统、自主安全可信的无人机飞控系统等产品,完善应急救援、商务飞行等运营服务体系。在卫星应用领域主要围绕低轨卫星宽带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技术的产业化,提高军民两用技术研发转化能力,大力发展卫星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服务,开发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多源融合高精度遥感应用等技术。通过实施本专项,建立覆盖高端研发、系统集成、关键子系统制造、技术示范应用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技术和价值链,建成特色鲜明、体系健全、重点突出、融合发展、国际领先的航空航天研发应用中心。

 

另外新材料也是重点支持对象。


 

高端制造产业联盟创始人袁文昭推荐
中国制造2025的号角已经高调吹起,已经提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同等重要的国策高度上来了,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清醒的意识到制造业才是国本,高端制造业的未来,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扶持政策;产业基金;技术孵化;创投基金;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