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就是爱国”


  鼓励改革牛,场外配资成为变相的准高利贷产品,鼓励房地产去库存,中介机构成为金融公司,某些产品利率比高利贷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政府鼓励消费信贷,局面会怎么样?

  地方政府负债率高到要债务置换了,企业债务高到全球前列了,只有居民负债低存款高杠杆率低。国泰君安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底,我国目前消费信贷规模不足20万亿元(扣除房贷),占信贷总额规模约20%,同时居民杠杆率水平不足40%(英美加韩平均约70%),现在拉拉居民的杠杆,整个社会的杠杆也就高了,社会上成堆的资金有地方去了,消费不足的老毛病算有了解决的办法。

  3月央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土地使用权、房产、收费权等抵质押贷款的可行模式。以前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两权可以质押了,可以资产化套出钱来了,房地产早已是大宗抵押品,消费信贷出现新抵押品。

  如专利权可以质押融资了,文件特别点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技术,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和门票收入可以质押了。文化创意公司的版权、商标权、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模式,都在考虑范围之内。银行别老憋着劲给传统企业贷款,看过来,专利、版权才是新生事物。

  降低首付比例不算太大创新,拉长杠杆也不算什么创新。

  为了推动汽车消费,就像拉动房地产一样,常见手段是汽车首付比例下降。文件指出,经银监会批准,经营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贷款,可分别在15%和30%最低要求基础上,按照审慎和风险可控原则,自主决定首付款比例。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在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同时,根据消费者意愿提供附属于所购车辆的附加产品融资。

  二手车与新能源车如此重要,估计就是促使汽车消费升级的过程。房地产降低首付一线城市就疯狂了,偏离了整体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初衷,赶紧叫停某些一线城市和核心城市,而汽车则要整体升级换代。估计以后让一二线城市多数家庭都买辆新能源车趴着。二手车与新能源车降低首付增加贷款,加快二手车交易,让无车家庭赶紧有车,而有车家庭赶紧响应政府号召备一辆新能源车。

  根据“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年产销量要达到500万辆。相对于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年销售33万辆的数据,500万辆的目标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平均每年需要新增93万辆新能源车销量。瑞银亚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侯延琨表示,预计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10万辆。

  从朱鎔基总理时代以来,房地产与汽车就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大宗消费,轮番拉动房地产和汽车,这下,齐活。

  借助消费金融这个概念,从商业银行到P2P又会兴起新的一波金融热。央行的《金融时报》在报道中指出,有市场人士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元。

  其实,范围远不止此,京东白条与花呗分庭抗礼。去年“双11”当日,京东白条用户同比增长800%,占商城交易额比例同比增长500%。其中,白条客单价达800元,白条分期客单价达1500元。首次参与双11的蚂蚁花呗,在前半小时交易额就达到了45亿,全天交易总笔数6048万笔,占支付宝整体交易8。5%。而苏宁的“任性付”环比“苏宁818购物节”增长576%,任性付分期消费金额增长836%。

  再接下来是P2P,拍拍贷于2013年3月推出网购达人标,人人贷的小额信贷产品“工薪贷”,主要针对月收入在2000以上的年龄在22-55周岁的正式员工,其借款用途多为装修、结婚、买房、买车、教育(进修、出国留学)、其他消费等。

  在尝试了扩大融资,传统实业不灵之后,政府现在向所有的居民吆喝,乡亲们,快来借钱消费吧。有朋友说,以前买房就是爱国,买股就是爱国,现在,乡亲们,消费就是爱国。

  拉动消费就是拉动消费,这也是正事。只是,别扯上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的大旗,不要先给自己预设一个高尚的道德标签。未来商标这些一抵押,本来就是信用不彰的市场,以后这些抵押品怎么评估,融资坏帐怎么办,怎么做成标准投资产品,一堆事,必须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