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马克思主义论》(新修订导言)
“列宁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歪曲和篡改,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假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是把“社会主义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引上歧途和失败的总根源。
“列宁主义”并非列宁生前提出和确立,而是列宁逝世,斯大林篡夺苏联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后,为把自己打扮成列宁的亲密战友和学生,以骗取苏联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建立和巩固其独裁统治,将列宁大量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奉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提出和确立的理论。是斯大林以树立已逝列宁的领袖、导师地位为幌子,大树特树斯大林自己的领袖、导师地位,全面垄断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代表权、解释权和发展权,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口号掩盖下,将列宁的严重错误观点进一步发展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歪曲和篡改所形成的“斯大林修正主义”的代名词。
“斯大林修正主义”集中表现在按斯大林旨意由前苏联理论界编撰,并最终由斯大林审定的“马克思主义教课书”中。理论界将之称为“以苏解马”。自新中国成立,这种教课书就一直在我国大学课堂上讲授着,至今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
“以苏解马”用“三来源、三部分”概括马克思主义,貌似坚持列宁的观点,其实所谓“三部分”的内容基本上完全是由斯大林炮制的,是“斯大林版假马克思主义”。
毋庸讳言,斯大林打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招牌,通过编写“苏版马克思主义教课书”,用“斯大林修正主义”全面取代和冒充马克思主义的阴谋完全得逞了。
迄今为止,一切所谓“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宣传”,以致包括一切反马克思主义者,无不是按“苏版马克思主义”理解、传播、坚持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同小异。总之,他们都用斯大林版修正主义、假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冒充和取代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既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从而豁然开朗地指明了唯一正确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学说。
这样的定义才符合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才是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独有内涵。
十分清楚,“以苏解马”完全抽掉和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上述根本原理。从来不讲马克思主义发现的上述“两大规律”及其内容,特别是只字不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甚至从来不讲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更甚者,“以苏解马”公然明确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社会主义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仅仅解释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个革命的阶级和力量,并进一步胡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亲身参加社会主义实践,因而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如何搞社会主义问题,是列宁、斯大林亲身参加并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实践”,解决了如何搞社会主义问题。
必须指出这种观点的荒诞性和欺骗性:
第一,无产阶级并非天生是革命的阶级,而仅仅是一个“自在的阶级”,在他们身上只能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才能成为“自为的阶级”、革命的阶级、才能肩负起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第二,我们看到,所谓斯大林(严格说不是列宁)解决了如何搞社会主义问题,其实质是:只改变所有制(形式),不变革生产方式,既保留商品生产、又限制商品生产,幻想只要商品生产“好的方面”,不要商品生产“坏的方面”。
这种社会主义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而是浦鲁东主义的翻版和杜林社会主义观点的变种,其实质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因此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并且是斯大林独裁、官僚主义泛滥的资本主义。
对这种社会主义,马克思批驳道:
“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2]
第三,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由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决定的,不是由“社会主义实践”决定的,所以不可能通过“社会主义实践”摸索出来。
更明确地说,只有通过科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全面掌握上述“两大规律”,才能知道彻底铲除资本主义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本途径,才是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恩格斯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
“经济科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征兆,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 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3]
只有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这一研究。
所以,马恩没有亲身参加“社会主义实践”,却能够指明唯一正确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经历了漫长“社会主义实践”的摸索,却越摸越困惑和迷茫,并彻底走上了邪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天壤之别。
还是让我们看一看马克思主义指明的唯一正确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吧:
“这种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就是宣布不间 断的革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把这种专政作为必经的过渡阶段,以求达到根本消灭阶级差别,消灭一切产生这些差别的生产关系,消灭一切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观念”。[4]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定义。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本质和精髓。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指明的唯一正确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由于受“苏版马克思主义”的毒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一直没有受到我们党应有的重视,即便偶尔有人引述这个定义,也只是泛泛而谈,除照抄原文,再也说不出什么了。因为,他们都是按斯大林的定义来理解生产关系概念的。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生产关系,而是跟着斯大林完全偷换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概念,以为只要消灭了“私有制形式”(注意仅仅是“形式”),就是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他们发现阶级差别没有随之被消灭,旧观念也没有随之被改变的时候,他们茫然了,自觉不自觉地以为实践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其实,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概念的科学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就会深刻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定义”的独有内涵——这就是:要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就必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而要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就必须消灭旧的生产方式,建立新的生产方式——这个新的生产方式只能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
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之间不存在所谓“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没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就没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没有“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人类只能用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换言之,如果说存在社会主义制度,那么这个社会主义制度就只能是指共产主义制度,只能是共产主义制度的同义语。
因此,解读“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
建立和依靠无产阶级专政,逐步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逐步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这就是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为什么说这是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呢?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方法无疑是正确的:“我们应当同原因而不是同结果作斗争,同经济基础而不是同它的法律的上层建筑作斗争”。[5]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科学证明,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产生资本主义一切社会弊病的总根源。所以,抓住了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其它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以苏解马”既不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不讲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更不讲逐步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斯大林的生产方式定义完全篡改、偷换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是指生产的方法和形式,换言之,是研究怎样生产、怎样交换、怎样分配的概念。而怎样生产、怎样交换、怎样分配问题同时又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问题。可见,生产方式又不仅仅指生产的方法和形式,同时又决定、代表、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
但是,斯大林的生产方式定义却说:“生产、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而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6] 从而完全否定了生产方式是指生产的方法和形式,也否定生产方式概念具有独立的意义,而是将之视为只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种概念的属概念。在斯大林眼中,生产的方法和形式问题仅仅是方法和形式,是无所谓的,是不需要研究的,生产关系才是本质问题,并将生产关系的内容仅仅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强调这种“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也决定生产方式的性质。
所以在斯大林看来,只要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所以在斯大林及其盲从者那里,从来不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概念,更不懂何为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括地说,就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用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用直接的社会生产取代间接的社会生产;就是要消灭货币和个人交换,消灭产品向价值的转化,消灭“三大差别”,消灭旧式分工;就是要“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7] 就是要用劳动时间这一“自然的、最恰当的、绝对的尺度”来表现产品中凝聚的劳动量,而不是象现在这样用“迂回的途径……用相对的、不断波动的、不充分的”价值尺度来表现这些劳动量。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用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则是极力在其中加入一个用根本不存在的“社会主义制度”,并美其名曰“革命发展阶段论”,从而把实现共产主义永远变成了空话。
一当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被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列宁主义”和“以苏解马”的斯大林修正主义、假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性质就暴露无遗了,就会立即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一当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照妖镜、望远镜和显微镜,这个精神原子弹看世界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就会愕然发现:
原来,共产主义近在咫尺。
原来,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社会主义制度”。
原来,在中、苏这样的大国里共产党掌握政权的前提下,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并非列宁、斯大林想象的那样艰难,而是很简单、很容易。恩格斯如是说:
“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他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在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即便明天就实行这种变革(指逐步地实行),我根本不认为有任何困难。”[8]
“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在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即指:按共产主义方式和原则组织生产,而非在公有制基础上继续实行商品生产,或对商品生产实行计划管理。
正如恩格斯所说: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9]
原来,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力条件并非我们以往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
原来,“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10]
原来,“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 革 命 因 素 之 组 成 为 阶 级 , 是 以 旧 社 会 的 怀 抱 中 所 能 产 生 的 全 部 生 产 力 的 存 在 为 前 提 的 ”。[11]
原来,只要共产党人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革命的阶级,共产党国家便拥有了最强大的生产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党能用貌似科学的理论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难道今天我们不能用科学的理论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积极性”吗?
原来,只是随着机器和大工业的出现,便基本具备了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力条件,便可以成为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便可以开始由资本主义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便可以推动生产力逐渐实现它应有的发展速度——“按几何级数增长”。[12]
原来,早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恩格斯就基本全面阐明了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方法、措施(恩格斯将其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当然,其中第十八个问题所回答的改革措施与《共产党宣言》所提的改革措施一样,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如今显然已经过时了、落后了、不能照搬。
例如: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就提出了更激进、更快捷的改革措施,他说:
“我们的党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就应该干脆地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就象剥夺工厂主一样……无论如何,资本主义的企业转变为社会的企业在这里已经万事具备了,并且一夜之间就可以马上完成……”[13]
原来,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程,也就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自建立到完善,到最终彻底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在当前我国现有巨大生产力基础上,这一过程三到五年应该足够了。
原来,“一旦我们逃到其他的生产形式中去,商品世界的全部神秘性,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笼罩着劳动产品的一切魔法妖术,就立刻消失了。”[14]
原来,我国一经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并迅速接近共产主义,必将立即充分显示出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巨大的共产主义优越性,必将成为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学习的榜样,因而必将影响和引领全世界迅速发生共产主义革命,从而迅速走上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光辉道路。那时,全世界十年内进入共产主义,当属不成问题。
恩格斯在1891年写到:“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是可能实现的,在这个制度之下,当代的阶级差别将消失;而且在这个制度之下——也许在经过一个短暂的,有些艰苦的,但无论如何在道义上很有益的过渡时期以后……”[15]
这段话表明,在恩格斯看来,即便在那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如果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共产主义革命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其过渡时期也不可能是长久的。
那时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与我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能同日而语吗?所以我们说中国三到五年接近共产主义,世界十年进入共产主义,决非空穴来风,而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必然得出的结论。
正如恩格斯所说:
“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16]
以上“革命远景”当属恩格斯这段话的话中之意。
当然,一切不懂历史唯物主义,顽固抱着封资修观念看世界的政治瞎子们对这一“革命远景”无端怀疑、斥之以鼻毫不为怪。但是,我们并不认为有任何人能驳倒这个结论。
愿本文能为我们党力挽狂澜,迅速走上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愿以文会友,为十年建成共产主义制度共同奋斗。
欢迎一切说理的批评。
[1]《资本论》第一卷708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4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92页(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7卷378~379页
[5] 同上16卷414页
[6]《斯大林选集》下卷442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645~646页(95年版)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693页(95年版)
[9] 同上第三卷63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卷9页(第二版)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4页(95年版)
[12] 《资本论》第一卷36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503页(95年版)
[14] 《资本论》第一卷93页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330页(95年版)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38页(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