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重在行业自律
![]() |
|
互联网金融是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而产生的新兴的金融服务业态,是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而后,金融服务更加透明、开放、普惠,定价也更加市场化,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极大提升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传统金融也得以从抵押融资和担保融资转为大数据信用融资。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对传统金融业态产生巨大冲击。它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垄断现状,新兴经营体和民间资本加入进来;分流银行部分存款,银行出现存款恐慌;影响风险定价,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回报率,增加经营成本;改变常态化的货币供应,增加央行的货币供应渠道;深远影响贷款业务,银行失去部分优质客户并减少利润来源。尽管如此,互联网模式解决了金融行业的门槛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的核心不仅没有被颠覆,更借助互联网的形式进一步发扬光大,跨时间、跨空间地进行价值交换。
互联网金融总体发展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不稳健、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要走上国际商贸合作的前台,成功打造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品牌特色,除了要加速国际化、革新化的进程,更要从内部做到发展规范化、风控机制长效化、征信体系完备化,强化互联网金融的社会责任意识,健全责任管理制度,自律自强,理性发展。
如果将2013年定义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那么,2015年无疑是互联网金融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年,《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等政策相继出台,为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搭建了行政监管的制度基础。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一词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建议。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列入2016年重点工作部分。这是“互联网金融”连续第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关注重点已由“促进”转变为“规范”,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将迎来合规发展之年。
当然,互联网金融要实现从“野蛮生长”过渡到“规范发展”,须实现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企业创新三个层面相互协同。其中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尤为关键。互联网金融要健康快速发展,除了依靠监管力量,更重要的是各企业要把行业自律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立身之本。3月25日,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首个“国字号”互联网金融自律组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挂牌成立,补上了互联网金融管理体制中行业自律的空缺,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的标志性事件。这是国家强化金融监管,引导机构合法合规运营决心的体现,其可谓意义重大,一方面行业宣告了行业“草莽”发展时代的结束,大浪淘沙过后,真正的合规平台迎来发展春天;另一方面,对于首批加入的互联网金融的平台而言,这是对其资质、运营模式的认可。按照要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按业务类型制订经营管理规则和行业标准,推动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明确自律惩戒机制,提高行业规则和标准的约束力;强化守法、诚信、自律意识,树立从业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形象,营造诚信规范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比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优势在于:作用范围和空间更大、效果更明显、自觉性更强。今后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程度、行业发展的有序或无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管的态度和强度,从而也影响着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如果说政府监管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最直接手段,企业创新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行业协会则是沟通政府、市场和企业的桥梁纽带,是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关键环节。未来,随着协会自律功能的进一步彰显,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公信力必将得到提升,也将成为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力量。
规范不是因噎废食式的禁止,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意味着健康发育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迎来春天。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