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你的“借口症”


   “我本可以做得很好,但我现在做不到;我现在应该找个什么借口来保住面子呢?

  一定是我太年轻了/太老了?运气不好?健康出了问题?和太太闹别扭了?父母教育?个人遭遇不幸?”

  越是深入研究人,就会越发现一种不成功的人深受“借口症”的羁绊。每一种失败都是由于这种疾病的高级版本引起的。而大多数“普通人”都或多或少患有这种病。

  这是“借口症”患者经常出现的心理活动。然而,每当为自己找到开脱的理由后,这些理由便在他的潜意识中扎根下来。思想,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由于不断重复的滋养而日益强壮。

  正如其他疾病一样,借口症若不妥善医治,就会恶化。起初“借口症”患者由于知道托词多多少少是谎言,但是越经常地重复谎言,就会深信不疑,变成了他所认为的导致不能成功的“完美的理由”。

  一个人越成功,他越不会去找借口。而一个无处可去、没有计划和目标的人,总有一大堆理由去解释为什么他不行,而且非常善于解释他们为什么做不到。

  平庸者制造的所有借口,在成功者那里也能成为借口,但都没有被成功者采用,虽然他们完全可以那样做。罗斯福的双腿坏死,但他没有躲在这个后面;杜鲁门完全可以把教育程度不高当做借口;肯尼迪可以说自己:太年轻,无法担当总统重任。

  所以,在成功思考和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时,第一个步骤就是,接种“借(失)口(败)症(病)”疫苗。

  先来介绍如何预防最糟糕的四种症状:健康借口症智力借口症年龄借口症运气借口症

  健康借口症

  “可是,我的健康状况不佳啊。”

  “我这里、那里很不对劲。”

  “我总是觉得很不舒服!”

  这是典型的,“健康借口症”症状,现象有千种以上,它被当成借口来解释和原谅自己未能达成的某件事情、未能负起的某种这责任,未能赚更多的钱以及未能成功。那么不妨想一想,它们是否是正当借口呢?那些你所熟知的高度成就者,本可以用健康作为接口的,却没有那么做。

  我的医生朋友告诉我,完美的成年人生活是不存在的,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毛病,但有些人完全或部分屈服于“健康借口症”,有些成功的人则不然。

  几年前,我从以为患有肺炎的律师那里得到了一个忠告,当他知道自己得病,必须过一种受限制的生活时,他并不沮丧,他认为这并不妨碍他的律师事业,继续收获一个美好的家庭,以及继续美好的人生。

  我的朋友已经78岁,下面的话表达他的人生哲学:

  “我要活下去,直到老死。我绝不让生命与死亡混淆在一起。我存在与世上一天,就要像活人那样生活一天,干吗要像半死不活那样生活呢?一个天天忧虑死亡的人,与死人有何不同?”

  别做一个自哀自怜的人,最大的伤害来自于消极的态度。

  我的另一位单臂的友人,是一位高尔夫球好手,当我好奇的问他,用一只胳膊,如何做到如此完美的击球?

  他的回答意味深长:

  “我的经验是,正确的态度加上一条手臂,总是能击败错误的态度加上两条手臂。”

  治疗“健康借口症”的处方:

  1、尽可能少谈论你的健康。

  除了和医生交谈之外,尽可能不要抱怨健康不佳,也许抱怨可以赢得少许同情,但都不能成为消极的借口以及他人的尊重与忠实。成功者极力克服了这种倾向。

  2、绝不要过分忧虑你的健康。

  不要深信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遵从他人改善健康的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的习惯,相信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改变心态是绝佳的开始。

  3、感恩自己是健康的。

  对自己的健康感到感恩,是防止新病痛以及新症状非常有威力的疫苗。请继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4、经常提醒自己要运用身体。

  声明值得你去享受,不要浪费他,不要让一生都想象自己躺在病床上度过。

  智力借口症

  受到此种疾病折磨的人,往往在沉默中承受,很少有人公开承认他们缺乏智力,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却认为“我缺少头脑”。

  大多数人犯了两个基本是错误:我们会低估自己的智力;我们高估了别人的智力。

  由于这些错误,许多人习惯性贬低自己,有许多输给了智力平平,却不为智商高低操心的人,反而获得了工作或机会。

  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拥有多少智力,而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智力。引导使用智力的思想,比智力本身多少重要的多。再重复一次:引导使用智力的思想,比智力本身多少更重要。

  “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告诉世人:

  “一个孩子想成为科学家,不必有天才的智力,不必有惊人的记忆力,也无需是学校第一,唯一的关键在于他对科学必须有高度的兴趣。”

  一个人只要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去坚持做某种事情,无论是琐碎的杂务、工作、学习等等,直到它完成为止,也比无所事事的高超能力者强。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在拿到纽约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后,去了军队开了3年卡车,也不是军官参谋。为什么呢?他感到自己比别人优越,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士兵伙伴;对于军队纪律,他认为那是愚蠢的,用来管别人的;他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包括他自己。但他得不要任何人的尊重,即使是一个博士学位拥有者,思想的消极也埋葬了他,也不可藐视成功的原则。

  一群人之中智商最高的人,一定能当上领导吗?答案显然是不一定的,而是善于管理的人,使得所有人的价值得到了发挥,或让公司价值最大化。

  通过对数千份人事档案的查阅,我们发现,天生智力上,人们是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无多大的差别,许多成功与否的差异,最后都归究于态度上,或者思维管理上。

  如果建设性地利用的话,知识就是力量

  有人问爱因斯坦,一公里等于多少英尺,令人惊奇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何必在脑子里塞满两分钟内就能在标准参考书上找到的事实呢?

  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利用大脑去思想,比把头脑当做事实储藏间重要得多。(这当然不能成为你储藏的借口,如果为了让思想更加活跃,基本的储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治疗“智力借口症”

  1、绝不低估自己的智力,绝不高估别人的智力。

  将注意力集中在运用大脑上,发现自己出众的才华。

  2、我的态度比我的智力更重要。

  记住哪些“为什么我能“的理由,而不是“为什么我不能”的理由。运用创造性与积极性的智力去寻求胜利,而不是证明自己会失败。

  3、思想能力比记忆能力有价值的多。

  运用思维能力去创造历史,而不是用它来记录别人的历史。

  年龄借口症

  “没有用了,我太老了/我太年轻了。”“我已经无法做想做的事了,也没能力了。”

  你已经听过成百个各种年纪的人,他们对自己一生的平庸表现,用这样的话来解释。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的年龄是恰到好处的,认为自己年龄不对,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尝试。

  认为自己年龄太老,是年龄借口症中最普遍的一种。人们几乎认定了一种逻辑:电视剧中的经理主人公因为并购丢掉了工作,年龄太大无法找到工作,走投无路,准备自尽,然后又苟延残喘或坚持下来,决定平淡。

  如何应对“年龄借口症”

  我曾与一个想改行为制造商代表的学员交流,他叫余西尔,已经40,坚信自己从零开始已经不适合了。有一天,我告诉他一个新方法:

  如果你的生产力从20岁开始,并到70岁时如果仍然有兴趣,那么70岁之时也是相当有用的,就拥有50年--半个世纪的时间,而40岁时,你仍然还处在生产力的40%而已。”

  余西尔恍然大悟,他领悟到,年龄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对待年龄的态度,让它成为一个枷锁或是祝福。当冲破年龄借口的枷锁之后,可以获得年轻、乐观的感觉。

  年龄不是问题,是优势

  认为自己太年轻的人,也是问题,多大年龄才是太年轻?给这些人三个建议:

  1、不要想着年龄。

  当你证明了你能从事你理想的职业时,说明你已经够格了。

  2、尊重你的下属,询问他们的建议。

  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一名团队领导者而不是独裁者。

  3、习惯与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一起工作。许多行业的新领导都发现,自己要带领年龄比自己大的下属,要习惯带领他们,而新的机遇到来时,你会获益匪浅。

  治疗“年龄借口症”药方:

  1、积极正视你目前的年龄。练习展望新领域,打破枷锁,重获热情。

  2、计算你的生产力时间还有多少。生命或许比许多人想象的要长!

  3、将你的未来投资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停止“我假如更早开始就好了”的思想,而是想“我现在就要开始,我的最佳年月没有的到来”。

  运气借口症

  “我的情况特殊,霉运总是不请自来”

  几乎每一天都能听到抱怨下自己运气太差,也有人将成功的原因归为“运气太好”。也就是运气成为了失败者的借口,也成为了成功者的谦词。

  高度成就的人显然不仅是因为运气好,而失败者也不仅因为运气差而平庸。在任何行业---企业管理、销售、法律、工程、演艺等事业中能登峰造极的人,都凭借着卓越的态度,将正确的尝试运用于工作中而达至高峰。

  “运气借口症”药方:

  1、接受因果法则。

  一切事情都是因果法则决定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不仅是运气那么简单。成功者接受挫折,从中学习获利,失败者怨天尤人,而无所获得。

  2、不要成为一个但愿者。

  运气不是用来传递不劳而获的,不要将智力浪费在不劳而获的方法上,善用成功的原则,成功的方法处事,聚精会神地培养成功的素质,到那时再看看运气是不是不请自来了。

  本文改编自:David J·Schwartz,Ph.d《THE MAGIC OG THINKING 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