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巴西的人,一定会登上里约热内卢的科科瓦多山,走向那座面向东方、张开双臂的基督巨像。
那是巴西的象征,也是里约的象征。巨像的文化意义,甚至更在其最初建立时的宗教教义之上。这代表着一个包罗万象、热情接纳的年轻民族国家,这也代表着巴西文化的胸怀广阔。
奥林匹克精神,和基督像的文化寓意,有着太多契合处。面向东方的朝向,在2016这样一个奥运年,更与中国有了寓意上的关联。接纳一切、拥抱一切,这也是运动精神的本真体现,在巴西举行的夏季奥运会,必然和以往截然不同。
这样的不同,我作为一个长久的媒体从业者,很早就能体会到——在准备2014足球世界杯的报道时,稍稍浏览一下赛程时间,你会觉得在西半球举办顶级赛事,对中国受众未必是友善的。
过往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传播,我们能得到的,是电视赛事直播服务、纸质媒体一些深度的报道,以及近十年互联网的及时资讯传递。然而里约奥运会,一如巴西世界杯,大部分重点赛事,实时直播时间,往往是北京时间的凌晨。你可以熬一个周末,通宵达旦,享受奥运盛会的传递,但让你熬上两周,这时间和精力成本太高,愉悦指数反倒会下降。
传统媒介手段,对全社会的奥运关联度,也有着先天的限制,那就是传统媒体主动传播为多,受众参与性几乎不具备。哪怕身在现场,奥运会的多线程、多种赛事在同一时段进行的复杂性,也让你无法鸟瞰全貌。我在自己采访经历中,就有过这样的顾此失彼记忆,那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在篮球馆里报道一场美国男篮的惨败,同一时间刘翔飞翔在跨栏决赛、中国女排在决赛中逆转俄罗斯——不同监视器屏幕传递的信息,让你应接不暇时,同样会产生莫衷一是的惶恐。
怎样的手段能缓解时差带来的痛苦?如何让你在同一时间既能自主选择奥运内容,又不错过任何精彩瞬间?更重要的一个挑战,是身在社交媒体、自媒体时代的你,如何能自由修订自己“看客”的身份,而能在万里之外,同样具备奥运参与感,一如身在百米跑道旁的看台,抑或男篮决赛场边的座席上?
当传播的第一终端,由PC转向移动终端,最大的社会舆论语境变化,使每个个体都有了发声、评议和参与的可能。当社交网络真正服务起不同个体,真正能做到以人为本时,你不再会因时间空间的阻隔,而只能被拘囿在“围观”红线之外。这是我们期待里约奥运全景展现的理由。这或许就是腾讯体育同行们,在里约奥运倒计时100天、所呈现出来的部分工作成果,带给我们的信心。
只要提起奥林匹克,其最原本的特质就是“重在参与”。“跑向里约”这个活动,就是引导体育迷,进行一次彻底的奥运参与态度转变。这样的转变,和过去几年微信运动,在社交网络上,对公众生活方式的社交化改变,直接相关。
晒你今天走了多少步、跑了多少公里,和跑步运动方兴未艾相辅相成,这两年更起到了对健康化生活方式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是在传统媒体语境里,体育人群只能被粗泛地区分为两种人群:体育内容的消费者,以及体育运动的参与者。两种人群的重叠程度,向来是混淆不清、无法量化的。即便是在门户网站为主流的web1。0和web2。0时代,这样的体育人群矛盾仍然只能混同在流量大数据中,难以仔细甄别。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这样的人群区分,因为在移动传播中,流量不再是模糊的PV或UV数据,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因为每一个移动终端,或许手机,或许某一种pad,或许最新鲜热辣的各种VR设备,都来自一个个真实的可识别的个体。他(她)是一个着迷于奥运网球项目的观众,同时又是一个每周打两次羽毛球的爱好者,并且每天都会以让自己多动一动、在朋友圈晒晒运动数据保持社交关系的运动参与者。“跑向里约”,让你无法从纯线上或纯线下,来定义这样一次活动,交互的关系,参与性的平等,传递出奥运精神的本真。腾讯体育用已经成熟成型的平台优势,很轻松地就能以这样亲切贴切的方式,来宣布自身奥运战略的百日倒数启动,举重若轻、却又直入人心。
市场营销上,“跑向里约”在启动时,就已经获得了成功。一汽-大众奥迪和伊利这样的品牌参与,已经让“跑向里约”市场收益破亿。这还只是在奥运百日倒计时的数据,腾讯体育在2016奥运整体营销上的收入数据,我相信和投入数据一样,都将刷新中国互联网体育营销纪录。
你如何在海量的奥运资讯内容中,选择你所想要的内容,同时又不会错漏掉同一时间最重要的赛果或新闻?“社交+技术”的解决方案,让这样的个性化服务变得很轻松,我翻看腾讯体育的奥运战略发布,发现不论PC端还是移动端,这样的服务早已纯熟如流。但更不同的,是腾讯的奥运覆盖,在前线巨大的资源优势,也许能让你在万里之外,还能看到比现场更全、更深度和更真切的奥运。
40多名现役国手,包括孙杨、吴敏霞、张继科等一众奥运冠军,和苏炳添这样的焦点选手,到李娜、王皓、焦刘洋、田亮等退役明星,再到白岩松、莫言等各界明星,这样的报道团队,“明星”级别的选手,就可能会让上千平的一线演播室变得不那么敞阔。作为中国奥委会唯一的互联网服务合作伙伴和中国体育代表团互联网服务合作伙伴,新闻资源优势,在奥运赛事期间,“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的概念,会凸显得非常充分——离开赛场的混合区之后,中国的奥运冠军们,最先进入的就是腾讯体育的采访时段。我几乎可以断言,要想以最快最全的方式,把握奥运全貌,这一个夏天,电视将不再是体育用户的第一选择。
这当中我尤其期待白岩松的表现。四年前,他在央视新闻频道直播了奥运开幕式,那是一种和传统体育传媒固定语境不同的表达。体育在中国仍然是新鲜事物,尤其部分洗脱掉金牌绝对依赖的病症后。体育传播的积淀,仍然不够丰厚。腾讯体育在多年前开始积蓄力量,厚积而薄发,又借助了移动互联网的轻灵便捷和社交属性,里约2016,腾讯体育能让一切不同。
里约2016,腾讯体育让一切不同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