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成立“协助商家上市办”的意义


看到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成立“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的消息时,不由得想起这样的诗句。

这个信息颇让人震惊。一惊曾经致力于服务于中国最广泛的中小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居然有超过50家的商家已经或正准备上市;二惊阿里居然第一时间搞出了一个“协助商家上市办”,因为如果在商言商,协助商家上市,于阿里似乎没有太大的益处。

但阿里还是积极去做了这件事,而且似乎还颇为认真,不仅专门成立了办公室,而且专门组织了一场“阿里巴巴平台商家上市战略沟通会”,甚至将“相关的财务、法务、数据安全、对应业务的小二召集在一起;同时梳理内部流程,尽可能把一切变得迅速有效,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给到商家最多最有力的支持”。

这似乎与“服务最广泛的中小企业”意图相悖,这些商家的上市,阿里能有什么好处呢?似乎没有,阿里既不能分羹商家的上市盛宴,还必须提供各种协助(比如按证监会要求,券商和会计师需要到阿里实地访谈,核对相关业务往来情况;需要调取商家与阿里平台在报告期内的合同协议、销售及运营数据验证资料;甚至出具商家在天猫所处市场地位的验证资料等等)……

十月妈咪CEO赵浦是笔者的好朋友,“我们已经申报IPO,正在排队中了,但是这个过程当中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像销售收入的确认等等”;而另一位好友,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则说,“阿里这事儿干得非常好,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

三只松鼠品牌于2012年6月19日在天猫上线,当年实现了3000多万元销售收入,2015年“双11”单日销售额即达到了2.66亿元,全年销售额破了25亿元。

这样的案例还出现在汇美、韩都衣舍、裂帛、骆驼服饰、御泥坊、韩后、实创家居、小狗电器等10多家正在或准备申请IPO的品牌商家头上。

换言之,阿里巴巴平台已经培养出来了众多的品牌与“小无霸”企业,这些或者电商创业或者传统转型的企业不再是“做生意”的状态了,它们已经成长为更大的事业了。

但,如果阿里稍稍显示下“扭捏”,这些优质商家的IPO之路将立时陷入尴尬境地,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对于业务严重依托第三方平台而发展起来的品牌电商企业IPO,都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在这个点上,阿里要做背书,它不仅要能够给商家提供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平台,同时,阿里自身也必须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这真是一个大命题。

阿里“协助商家上市办”负责人顾盈说,接下来阿里平台上还会有很多企业要上市,阿里巴巴愿意和大家一起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不仅仅不嫌麻烦,而且协助商家一起来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态度,首先就应该来叫一个好。

但是,品牌商家成功上市之后,基于业绩、发展等多维度考虑,一定将拓展更多的渠道,一定程度上削弱在阿里的占比,如果在狭义上去理解,它并不利于阿里竞争力的发挥。

但阿里采取的仍然是超积极的态度,而且,这样的态度并不鲜见。阿里巴巴不管在处置假货问题,打击“黑小二”问题,打击“刷单”问题上,从未像一些企业那样含糊其辞。阿里采取的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而此番“协助商家上市办”则更加显示阿里对于“生态”的态度:它希望参与各方实现共赢,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

这就不难理解多年前马云曾对笔者所讲的“阿里希望成为电子商务的水、电、煤等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这一目标,似乎已渐行渐近。

阿里旗下淘宝系电商、蚂蚁金服、菜鸟三大业务线为所有商家甚至是线下商家所提供的电商平台、支付金融平台、大数据物流平台似乎正在验证阿里“初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官方数字显示,其交易量已占到全国社会零售总量的10%,带来了超过1500万的直接就业和超过3000万的间接就业,带动了上下游产业新增纳税近1800亿元。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财年,阿里巴巴的3万亿元交易总额超过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体。

此番“协助商家上市办”的成立,更是彰显出这样的道理:与亚马逊自营模式相比,阿里不仅成就了自己,同时也成就了自身平台上的更多优质商家。

同样,它也标志着阿里巴巴渐成电子商务领域“新经济孵化机构”,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图景正在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