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点总结


    当前环境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可谓恰逢其时。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政策层面,经济增速加速下滑,而互联网金融的高度活跃性为经济注入了一定的活力。正是因为如此,监管层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中的各类问题采取了极大的容忍态度。

    其次,当前实体经济受到结构失衡、收入差距拉大、技术进步以及国际资本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夹击,经济要保持7%甚至更高的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从过去5年的宏观统计数据来看,第一产业基本稳定,第二产业增速下滑在加快,而第三产业的增速出现上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接下来没有第二产业的繁荣,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持续性是不存在的。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这波金融移植浪潮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而政策及资本方面的需求则是催化剂和导火索。

    下面分别说一下个人对互联网金融各类模式的一些看法。

一、互联网金融的几种业务模式及传统金融参照

 

    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而互联网是手段。我们看到,今天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无论是炙手可热的P2P,还是灵活多变的类金融。其交易关系并没有脱离传统金融领域,而且在摸索和立法(规则)的过程中,也是参照传统金融建立的。截至目前,笔者没有看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在金融层面上的创新。

    现在我们看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中,按照运行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P2P,即网络借贷。实质就是借贷,业务模式与银行的存贷业务没有实质区别。

2. 基金代销、信托(资管等)拆分,只是传统金融产品的代销或分销。

3. 活期理财,实质是可以投资非标资产的公募基金。

4. 众筹,分为股权和实物。股权众筹相当于交易所+券商;实物众筹等于团购。

5. 其他。不属于以上四类的我们归为第五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可以是团购+民间借贷。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概念正在成为互联网领域炒作的下一个焦点。其实这部分也可以认为是P2P模式的延伸。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发展瓶颈

(一)P2P行业现状及瓶颈

目前,P2P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里发展相对最快也是最成熟的领域。但是在P2P领域内部,不同企业侧重点和优势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有纯正的P2P模式(如拍拍贷),也有民间借贷的线上转让(分销)(如厚*金*贷),也有企业借贷的平台化(如网*信)。

1.P2P平台的特征分析

P2P本身的概念来说,拍拍贷算是比较纯正的P2P,其优势就是小额分散,平台角色定位清晰。

民间借贷的线上转让或分销,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这类借贷规模也受到抵押物的影响,造成风险水平不一。比如厚*金*贷多以房产作为抵押,会面临房产行业的风险,在房产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平台不可能独善其身。

而对于企业借贷的线上化,则比房抵贷更进一步,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用募资,这样一来,在整体经济下行趋势下,风险敞口显得更大一些。尤其是大额借款,信用风险的暴露可能会给平台带来灾难。

2.产业链条化趋势明显

P2P平台受到(投资)用户群基数的限制,因此小额分散型的平台,规模要做大需要有几种途径,一是通过增强透明度,扩大投资用户的基础;二是提升资金的周转速度(如微*贷*网基本以1-3个月的短期借贷为主);三是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提升用户对平台及上下游的依赖程度,同时增强信任,也获得了更强的信用识别和风控手段。而这也正是今天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正在受到追捧的原因所在。

(二)基金、信托产品代销或分销类

笔者认为,这类平台只是充当了传统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客户资源之外,没有业务层面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传统金融机构打通网络销售渠道,这类平台的作用和价值会遭到削弱。

(三)活期产品

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复制”传统金融业务模式,而公募基金业没能“幸免”。小*金*理财、金*蛋*理财、真*融*宝等多款产品以其操作灵活等优势脱颖而出。

1.活期产品特征

目前看,这类产品因为能够投资于非标资产而提升了其收益水平,加上通过支付系统可以实现投资和提现的T+0到账。这种便利性和相对较高的收益吸引了大量流动性极强的资金进入这些平台。

2.活期产品的未来趋势

笔者认为,这类产品最终的发展方向是互联网公募基金。但是在资产登记结算公司、非标资产交易所生效之前,其运转还是面临较大的考验。由于目前此类产品的规模和数量相对小一些,因此相关的规定还没有出台,这也对活期产品的“合规性”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在正是的监管意见出台之前,笔者认为,做好产品的风险管理,保持真实资产的底线是最紧要的。把资产进行高度透明化管理,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做法。盲目求大、追求短期利差都会把整个产品拖入无底深渊。

3.活期产品面临的风险

相比于P2P,活期产品最显著的莫过于流动性风险。这类产品通过投资非标资产来提升综合收益率,从而提升对投资用户的吸引力。但是更多的非标资产意味着更低的流动性。而在目前活期产品合法身份还没有最终确认的情况下,盲目做大无疑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信用风险也是此类产品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此类产品是按日结算收益,因此风险的暴露进行有时效的清算是对产品运营提出了要求。

(四)众筹

笔者对众筹具体的操作不是很熟悉。因此这里只从结构上进行简单说明。众筹分为股权众筹和实物众筹。笔者看到的最早的众筹是以团购的方式出现的,但是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股权众筹也逐渐浮出水面。股权众筹类似于证券交易所+券商的功能。其可以对资本市场形成补充,但是在整个金融体系内起到多大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三、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互联网金融注定是一个过渡形态,其最终会与传统金融融合。同时传统金融也会逐渐吸收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原理,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在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甚至萎缩的背景之下,很难保证金融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这就会加剧金融行业内部的竞争和淘汰。因此,接下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合和淘汰可能会更快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