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积累及其调节
廖仁平
内容提要:本文从实物利润和货币利润积累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不同类型利润积累的经济特征及其主权货币补偿商品产销利润的必要性,同时就相关热钱出路、民生必须品保障、累进税征收、资本主义改良、共同富裕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1 利润与资产的一般分类
本文用新宏观主义方法暂将利润分成两大类即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对应的资产就是实物资产与货币资产。市场经济中资产的积累主要分两种(不考虑继承或掠夺性积累等),一是自产原始积累,一是商品产销过程中的利润积累。实物利润如一般商品(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生产消费品的厂房、设备、土地、原材料等),货币利润就是各种法币。实物利润源于生产,货币利润源于销售。实物利润是货币利润的物质基础但并不等同于货币利润,市场通过价格形成机制动态性存优汰劣优先让消费剩余相对最大的实物利润商品得以货币化实现。
2 资方投资目的简析
资方投资组织商品产销的主要目的是利润,不同时期资方对不同类型利润(实物利润或货币利润)的偏好有所不同。当预期经济繁荣消费需求旺盛利润可观时,资方较倾向于扩大再生产,此时期资方对实物利润如生产资料的偏好强于对货币利润的偏好(资方偏向于直接预留生产资料性商品或用货币利润和贷款等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当资方预期消费萎缩,则倾向于缩小投资规模,此时资方最爱的是变现货币利润,为此甚至于不惜停产出售工厂或生产设备,如果多数资方都是这种偏好,则实业投资萎缩,金融投机性脱实向虚现象普遍。
3 资产价值保障简析
实物资产的价值可以长期稳定保全或增值且货币化兑现方便,货币资产购买力可长期稳定,则资方的实物资产或货币资产的价值有保障。如果资方预期资产的价值有保障,就会不断通过商品的产销过程累积资产利润。当实物资产与货币资产价值保障程度及其价值边际不同时,资方会动态调整性地管理其实物资产与货币资产。
4宏观投资必然货币性亏损原理模拟分析
假定:一超级大企业(此可理解为一国内的全部企业集合体)筹款100单位货币进行一条龙式多元化生产可产出几乎所有种类商品(不考虑固定资产再投资与折旧,也不考虑税收和筹款利息等,只考虑一个生产周期的商品产销,物价水平、就业率、生产结构、生产规模等一般条件也保持相对稳定不变…),100单位货币全部以工资形式发给就业者(就业者包括商品产销过程中全部参与人员如工人、管理人员和资本家本人等),就业者们的储蓄率为零且收入全部用于回购该企业产品消费,该超级大企业一个商品产销周期可产出12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商品,企业期望一个周期的商品产销循环后能得到20单位货币利润。
问题:该超级大企业的货币利润预期能否实现?
分析:(1)如果该超级大企业的最终消费者来源就是该企业产销过程中的就业者们,没有外部补充消费源(如外贸顺差、财政税收或赤字政府购买、消费信贷提前消费或上期国民储蓄透支等),则其最大购买力只有100单位货币,该企业将有20单位货币利润的库存(一般称库存或过剩商品)。(2)当存在国际贸易时,20单位货币利润的库存存在通过顺差实现货币利润的可能,但这种顺差一般难以持续。一般性税收一般会挤出正常消费,只有个别税种如对非消费性资产进行的征税等才不会挤出正常消费。赤字性政府购买消费的问题一方面是过剩商品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则是累积国家债务。消费信贷提前消费累积消费者债务。以上三种补充消费源都是短期权宜策略,不是长期常态化策略,长期过分依赖的结果一般会积累成贸易战危机、政府债务危机、消费者信贷危机等。(3)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20单位货币利润的库存或过剩商品可以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提高未来供给能力。(4)当固定资产投资达到饱和状态、国际贸易赤字预算和消费信贷等也已经达到危机临界态时,一般而言,此20单位货币利润的库存既无法转化为实物投资也无法顺利实现货币利润,也即是市场无法出清。此时,该超级大企业被迫在下一周期产销循环过程中限产去库存。(6)本文分析过程中假定了就业者们的收入100单位货币全部用于回购该超级大企业的产品,不考虑税收和筹款利息时,该超级大企业所得货币刚好够还筹款债务。现实中各种就业者也存在储蓄、国家要收税、银行要收贷款利息,所以,若将该超级大企业独立开来看,在固定资产投资饱和、国际贸易赤字预算和消费信贷等也已经达到危机临界态时,它宏观上筹款100单位货币组织生产,除了可以得到一堆库存的“过剩”产品外,货币回收量不会超过100单位货币,所以,单纯就货币收入方面看,是必然亏损的。(7)同上分析,宏观增量投资(相对于原经济体100单位货币投资的增加量部分如继续增加10单位货币进行扩大再生产)总体也必然产生货币收入方面的亏损,原因是投资货币增量产生的货币增量购买力小于投资货币增量本身,增量投资的实物利润也无法实现市场出清,无法顺利地完成其货币化。
综上分析:新宏观主义说的 “宏观投资总体必然货币亏损”,其前提条件是固定资产投资饱和、国际贸易赤字预算和消费信贷等也已经达到危机临界态,其经济意义实指商品产销宏观总货币收入无法还清宏观投资总筹款本息。
5 不同类型利润诉求特征及其管理策略简析
当资方普遍偏好实物资产时,央行即使不向经济体注入新的外生货币,经济体仍有可能正常运转,此种经济状态中资方满意于得到产销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性实物利润进行下一产销周期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准备。当资方普遍偏好货币利润时,因宏观投资必然货币性亏损(消费需求源于投资需求,所以消费用的货币量一般小于投资货币量)资方除了得到相应实物库存性利润,货币利润是亏损的。这必然导致资方减产保价,投资萎缩。此时,“投资货币利润量≤外生新货币量”规律起作用。为了让经济体可持续运转,在其它外生性货币源枯竭时,央行必须注入各商品产销周期中货币利润量要求的主权货币数量。商品产销投资规模越大,所需注入的外生性主权货币数量就应当越大。
真实经济体中,不同资方个体对单位价值量的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的边际价值判断不同因而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偏好。当多数资方对未来的预期乐观,则单位价值量实物利润的边际价值较高,资方更愿意用这些实物利润进行扩大再生产性投资,此时期国家可向经济体少注入或不注入主权货币;当供需基本均衡暂时不再有扩大再生产空间时,多数资方对未来增长预期会偏向悲观,则单位价值量货币利润的边际价值较高,资方更愿意拥有货币资产,此时期国家可向经济体注入对应商品产销规模平均利润量的主权货币以保障经济体可持续运转。
6利润沉淀性积累与热钱形成简析
假定经济体投资消费已经总体均衡饱和,则资方得到货币利润后不能扩大再生产也不能升级消费,只能储蓄沉淀,商品的产销也只能按上一商品产销周期原规模投入货币进行简单再生产,此时,若主权货币不补偿实物利润则经济会逐渐萎缩衰退(宏观投资货币亏损规律决定资方会逐渐限产保价等原因所致),若主权货币补偿实物利润则经济体表现为单纯的货币利润沉淀性积累…此类积累的多周期累加必致资方货币资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社会对应的商品数量及其投资机会,经济体存量货币资产显得太多了),这些货币资产若短期全部或大部分涌出用于购买消费品(如大灾时,人们倾向于提现储蓄货币抢购生活用品),则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所幸的是一般情况下这些钱不会立即用于抢购商品消费,但因没有什么好的新投资赢利机会,它们很容易变成投机性热钱,热钱一般倾向于涌入金融领域炒作各类金融资产催生各种金融泡沫或投入实物商品囤积居奇,热钱投机对经济体的正常运转利小弊大,所以有必要通过累进税遗产税资本所得税等回笼过量货币预防热钱危机。
7民生必须品保障供给
为了防止热钱投机破坏经济良性运转,要规范金融市场管理,要打击囤积居奇,严禁投机炒作基本民生品,特殊时期有必要恢复“凭票供应”基本民生品。民生必须品供应得到保障,其它一般商品价格即使暂时暴涨,也不会导致社会动乱,市场也会很快自动调节适应。
8 热钱的出路及管理简介
消费升级、对外投资、国债、税收、公益经济、通货膨胀等是这些热钱的主要出路及管理策略。要政策性引导热钱或消费升级、或投资国外市场、或用国债和税收回笼货币进行公益经济建设、或直接让资方投资公益经济(主权货币购买其公共产品为其提供投资利润保障)、或继续用主权货币为简单再生产实业提供货币利润的同时允许通货膨胀逐步贬值热钱的实际购买力。
9 产销“垄断”与累进税遗产税资本所得税征收
生产效率快速提高后,竞争结果是经济体中只会存在数量有限的资方,他们会自然地形成各种产销“垄断”(国家反垄断也不能完全消除这些垄断)因而少数人必会集中大量货币资产,所以要征收累进税遗产税资本所得税等。
10累进税等征收的基本依据简析
生产的系统性决定了价值形成的系统性,虽然任何单一经济要素都是创造财富的必要条件但都不是充分条件,都离不开系统中其它要素的协同,这种协同生产是现代化分工合作生产的普遍方式,其最终商品价值形成中凝结着每一要素的转移价值…因为人类经济智慧及现阶段市场竞争规则的局限,大量要素价值转移性地归于少数人名下是必然结果,所以,利用这些竞争局限致富的人们自觉地缴纳重税就是天职。
共同富裕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初衷,现实是大部分已经富裕的人似没多少积极性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所以必须配套财政税收政策强制性调整。
就中国当下而言,要适时对富人群体开征累进税、遗产税、资本所得税以营造诚信致富、实业致富、科技致富、致富后纳税报国等良好商业文化氛围。刚开始时征税比例可以稍小些,以后要逐渐加大征税比例(以不过分削弱经营者们积极性为上限)。
11 资本主义改良
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内在机制是资方的日益富裕和无产阶级的日益贫困化,最终必然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继而导致社会冲突不断升级,这是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重要理论依据。资本主义要想不灭亡,必须设法打破这种制度性障碍,其主要改良办法就是在市场发展的同时,国家层面上政策性强调发展公益经济,提高劳动者收入比重,向富裕者征税劫富济贫等。
12 共同富裕和谐发展
当今世界,信息化、民主化等让越来越多人明白并坚信“人生而平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合理性越来越多地被觉醒的大众们怀疑,社会主义思潮再次在世界各国广泛孕育生长(如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及2009年冰岛、2012年法国、2013年意大利、2014年瑞典、2015年希腊等西方国家左翼政党纷纷上台等…左翼对现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持批判态度,主张进行改造,对市场经济制度偏向于政府有管理有计划、倾向公平,对产权制度偏向于公有、国有为主体,在收入分配制度公平合理、主张改革维护民众利益;右翼对现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持保守态度,主张进行维持原状或进一步深化,对市场经济制度偏向于政府不干预、倾向市场完全自由化,对产权制度偏向于彻底私有化,在收入分配制度上代表资本家的利益…)。政界学界等许多仁人志士们共同呼吁共同富裕和谐发展。因此,保持市场竞争创富作用的同时,发展公益经济加大多次分配调节力度逐渐成为人类现阶段发展趋势。谁率先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并取得成就,谁就可能成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楷模。
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