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对于经济的影响


 

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对于经济的影响来看,近年来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此对经济形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经济发展中内部需求削弱,不能很好地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在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的条件下,一些以资金、资源为依据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富裕者,其消费基本得到满足,受基本消费需求刚性特征和消费品还没有出现升级换代双重因素影响,这些富裕者边际消费倾向一般都很低。而从一些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来看,受我国民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因素影响,当前低收入群体在居民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由于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导致了其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居民甚至连衣食等基本消费都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而另一些居民在基本消费得到满足之后,却由于收入水平较低,还不能顺利实现由“衣食”消费到“住行”消费的过渡升级,此外,还有一些收入较高的居民虽然实现了“衣食住行”消费的满足,却由于收入水平相对不高,也不能实现由“衣食住行”消费向“娱乐”等精神消费的过渡升级。我国居民在不同消费层次上呈现的上述特征,导致了内部需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其主要表现为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较低,投资和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

由于在我国前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国民收入分配不公,一方面,一些高收入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高端乃至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一些低收入者却“食不裹腹”。社会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一些低收入群体在生存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有时会铤而走险,干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来。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盗窃盛行、暴力抢窃、谋财害命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造成了贫富两极分化不断扩大的后果。

三、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影响了后续劳动力的培养,使经济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我国前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而收入处于中下等的居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些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一些人仅能维持基本生存,随着教育、医疗等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一些低收入群体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供自身学习或供子女上学,由此导致占人口大多数的居民无法通过顺利接受教育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其后代的文化素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续劳动力的培养。在后续劳动力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的背景下,由于缺少高素质劳动力支撑,经济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与否,不但影响居民自身的生活水平,而且还会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四、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使社会经济结构呈现畸型发展格局,不利于经济保持持续发展

由于在国民收入分配上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较弱,而一些高收入群体消费能力较强,在“逐利”机制作用下,社会再生产会由此转向满足富人的消费需求.从我国富人的文化层次来看,由于这些人的暴富在很大程度得益于投机、政策红利或违法等活动,其赚钱较容易,因此,这些人在消费上也明显地偏向奢侈品消费等畸型消费形式,一些人为了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开始大肆投机或通过放贷活动成为食利者。在富人消费行为引导下,一些奢侈品生产就会大行其道 ,而一些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产品生产就会被忽视,其一方面会使社会经济结构呈现畸型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也使经济运行偏离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个根本目的。

五、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心态,危及民族生存。

理论上而言,当一个国家出现明显的贫富两极分化时,社会必然会存在诸多不劳而获者以及食利者,这些人依靠其掌握的巨额财富,通过放贷或投机的方式,继续摄取大量财富。理论上而言,放贷和投机等经济行为自身并不能创造增量国民收入,而只是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毫无疑问,社会上存在大量的不劳而获者和食利者,必然会给那些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或生产者带来不良影响,当劳动者或生产者意识到他们依靠劳动或生产,无法获取财富甚至不能维持生存时,他们就会鄙视劳动或生产,去铤而走险,成为一个投机者或违法者,幻想一夜暴富。理论上而言,当一个社会充满崇善投机和急功近利的氛围时,这个民族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当然,从美国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美国是一个崇尚金融投机、毫无希望的民族,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的投机是其本国金融精英赚全世界人民的钱,此点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为中国资本市场更多地是机构与散户的搏弈,其自身没有创造任何财富,而只是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而国内机构在与外资搏弈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投资亏损,其实现的不是国民财富的净流入而是净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