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我们社会变得如此信任危机!


 

难怪我们社会变得如此信任危机!

-----某单位通过ISO9000ISO14000ISO18000标准认证而单位人员一无所知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某单位负责人与我探讨构建和谐体系的话题,我说这实际就是人与体系、员工与企业、道德与法律、质量与效益、企业与顾客的平衡问题,实际也就是社会责任的分别体现的问题。然而这单位负责人却说咋这么复杂,自己企业就是赚钱的。我说企业是经济实体不错,但企业更是社会的责任主体;首先它要为社会负责。正因为如此,我们贯彻ISO9000就是要对企业的产品到社会负责,从而使产品的使用者(顾客)其功能最大化。此外就是这产品还应该是对社会有贡献的,而不应危害社会(含环境与安全)。如果我们贯彻ISO14000,则企业应该从全过程进行控制;不仅强调资源的可持续性,而且还得改善环境;从而使企业实现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如果企业贯彻ISO18000,则企业还应该突出员工的安全性;强调全过程与保证员工和社会的安全一致性。谁知这单位负责人说咋这么复杂,我们企业与认证单位合作二十多年了;从来没有提出这么实际的问题,全部是单位出钱认证单位发证。正因为如此,二十多年了企业什么证书都拿了而且与时俱进更换了;但企业里上下依然不明白这些国际标准是干什么的,所以今天听我讲这么复杂而相当不理解。我说这就是认证单位对社会不负责,收钱帮助拿证是中国特色。然而正是这个特色,却使全社会陷入信任危机。因为你单位通过了ISO9000认证,那么顾客就认为你的产品实现了顾客功能最大化;所以放心使用你企业的产品。同样你单位通过了ISO14000,则环境管理部门肯定以为你单位是可持续性的企业;因而放松对企业的监管。同理你单位通过了ISO18000,则安全管理部门也以为单位的安全体系正常。在这样的信任前提下,企业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如现在不少企业陷入困境,实际就是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如果我们的企业真的按照国际标准实施,则同样能进入国际市场。而现在国内市场一萎缩,则企业就陷入困境;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市场规律。

看我们今天的社会,没有责任感应该是普遍规律;企业没有责任感,所以假冒伪劣能在全社会泛滥成灾。个人没有责任感,所以腐败分子层出不穷。社会没有责任感,所以坑蒙拐骗盛行;这也是为什么台湾诈骗犯竟然在全世界到处设点,而目的却是诈骗我们社会的老百姓。如果全社会有一道责任墙,这诈骗犯能这么嚣张吗?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年贯彻ISO9000时我兴高采烈;因为它是强化企业的伦理意识,当时全社会的企业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它的员工是不是自然也就有了社会责任。然而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社会竟然迎合了形式主义的心理;结果企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墙没有建立起来,反而将社会责任流于形式;自然员工的道德观念也在滑坡,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的的矛盾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到美国去学习了ISO26000标准;目的依然还是全社会的责任体系,从而化解中国社会的道德危机。

我们见到如今又提出了“中国制造”的概念,说我们的“中国制造”有能力再次走向世界。然而我们却忘记了,质量经营不允许形式主义的道理;虽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达到国际技术标准新要求,取得国际权威技术论证和进口国特殊技术许可;然而在内部强化顾客满意度的质量意识,最终目的还是努力使产品与服务达到甚至超越消费者的预期;从而提升顾客满意度。这些不可能来自于形式主义,因为形式主义是不可能真正改善产品质量。质量是企业之花,需要全企业所有人共同精雕细刻才能形成;而只要任何一个人工作失误,则这全企业的精雕细刻就会毁于一旦。正因为如此,质量管理工作实际是培养全企业所有人的责任心。所以西方社会对企业质量标准评估时已经将此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标了;这就是人家质量管理不走形式主义的原因。

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武钢这样的特大型企业抗冲击能力应该是最强的;可今年这么多小钢铁企业依然还是热火朝天,而武钢却奄奄一息。为什么,因为武钢这些年根本没有做递进质量的事;到处搞规模化的扩张与投资,最后在质量支撑不力之下自然也就倒塌了。要知道武钢起家的就是质量效益型,成功后竟然追求投资规模型了;自然倒下只是时间性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所谓递进质量,是指企业为提升自身竞争力而不断推进企业质量与标准化向前滚动运行的过程;最后实现产品质量与标准的连续升级升档,从而通过更新换代来保证企业的竞争力与效益。在贯彻ISO9000标准的过程中,递进质量是追求卓越品质的指导方针和创新行为。它既是企业的发展规律,同时还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因为科技的日新月异推动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标准和需求水平都在不断提升;这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因为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也就是管理原则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它时刻鞭策企业必须在质量经营中精益求精;始终提供超出顾客预期的产品与服务。然而可惜的是,武钢如同其它的央企一样;以为垄断与规模就是自己稳立不败之地的保护伞。国外的实践证明,许多优秀企业都将递进质量视为质量建设的核心内容。归根到底就是优秀品质决非一劳永逸的终身认可,而是一个不断锤炼和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