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是技术决定:对未来艺术品市场的猜想


 

我学写字的冲动就是来自黄自元我曾经非常喜欢黄自元、田英章的字,但是,换一种思维,这又让人感觉是一种人工智能搞出来的玩意儿:太过完美臻于极致而让人怪异的叛逆的有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了一种特有的神韵,少了点人味儿,似乎他们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性的和正统性的东西,因此而令人生厌,就像是仿宋字一样,仿宋字其实是欧体的变种,可是作为印刷体,很难让人感觉出它的妙处。

 

综合艺术史上的种种现象看来,同一化和正统化,是艺术潮流所体现出来的倾向性,而艺术的本质追求,就是创新和求异。这种创新和求异,在书法上,似乎体现为一种独有的神韵。而这种独有的神韵,又到底是什么呢?本质上或许不过是人类个体心理倾向的体现:差异化。

 

拉马努金是印度的一个天才数学家,在那些备受磨难而默默无闻的日子里,他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剑桥大学数学教授哈代,里面列示了他凭一己之力所发现的大量数学定律,但是这些数学定律,大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

 

史学大师陈寅恪曾经开过一门课:......目录学,这门课程的意义就在于提醒学生:在这一学术领域,前人已经作出的学术贡献。

 

科学、学术、艺术的终极境界,都是追求创新、独创性、差异化,体现自身独有的贡献。别人搞过的东西你再去重复,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整个西方艺术品市场都是建立在某种知识体系的逻辑之上:差异化+故事=价格+作者名气。这样一种市场逻辑,同样也会面临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颠覆。

 

技术决定一切。技术决定未来。

 

一种可能是:在未来,艺术家会对自己创作的每一件艺术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官方注册。因为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对高端艺术品进行扫描和复制,并且这种扫描和复制的精确性,能够精微到量子层面高端艺术品不再是权贵的私藏奢侈品,艺术品销售的对象从精英转向为大众。艺术家将自行复制的艺术品进行数字编码,并附加区块链技术:详细记录和追踪有关该艺术品流转与交易的数据。艺术家不是将一件艺术品销售出去,而是将大量艺术品之复制品销售出去复制是绝对可能的而且是完美的复制品

 

对于资本所控制的高端艺术品,未必允许大量复制人类社会结构,会投射到一切领域,包括艺术品市场往往技术要先颠覆这种社会结构,才有可能颠覆其投射领域我相信人类社会结构会被技术不断颠覆。我相信资本主义也面临和平演变。分享和共享的精神,比之私利的驱动力,更能挖掘人类潜能。未来是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共享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