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茅坪镇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洋县茅坪镇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洋县茅坪镇位于北部秦岭南麓的高寒山区,距县城47公里,总面积317平方公里。全镇辖6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1892户,6641人。近年来,茅坪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经济、保障民生”这个中心工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狠抓三木药材,黄羊养殖、土峰蜜生产的支柱产业,三木药材保有面积超过13000亩,年养土峰3880箱,出产土蜜约30吨。党委、政府全力保障投资环境,积极引进项目;其中流转土地450亩投资500万的羊肚菌培植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3000万的蓝莓公司林麝养殖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协调之中。产业发展壮大,项目积极引进,拓宽了当地群众致富渠道,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狠抓经济、力促发展的同时,茅坪镇党委、政府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定位“一村一景”,突出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洋华过境段沿线绿化、美化,重点打造人文景观,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外出取经、解放思想、开拓眼界。镇党委、政府在精心筹划、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包括镇包片领导、包村组长、各行政村支部书记、主任在内的26人队伍外出,前往汉中市略阳县、甘肃省康县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考察学习。在两天紧张的行程中,镇党委要求每到一处考察,学习人员特别是村干部必须进行现场分析,现场表态,现场取景拍照。分析当地建设的特点特色和思路;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构画了各自村建设蓝图,突出了建设思路和措施,现场表态环节极大改变了村干部保守落后的观念,开拓了眼界,激活了思维和灵感为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群策群力,就地取材,节约环保,突出特方特色。茅坪镇地处山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各村根据地域特点,巧妙设计,变“废”为宝,治“乱”成景。茅坪镇东村借助桐马沟水库小瀑布景观,在河道平坦处,用鹅卵石铺设林中小道,用磨盘、碌碡组合搭建供游人休憩的石桌凳,营造出了古朴、自然、曲径通幽的效果;新华村巧妙设计河道边麻柳树群,清理了村边杂草枯枝,用青砖铺设出了小广场,用旧瓦片设计造型围成花坛,将脏乱差的河道治理一新,更加突出了麻柳树群的奇特景观,过往游人纷纷驻足停车,拍照取景;长坝村发动党员、村组干部、群众,义务将漫山遍野的蝴蝶兰移栽至公路两旁,利用木条树枝制成花池,使洋华公路沿线点缀一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各村均未花费一分钱,借助大自然所赐,群众义务投劳,既节约环保,又充满地域特色。

相互参观,周周评比,良性竞争,力促进度。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每周组织包村组长、村干部依次到各村参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相互学习对照,寻找差距,领导干部现场点评各村建设情况,表扬亮点,指出不足,落实改进措施。镇包村干部每周向党委、政府汇报所包村建设进展情况。此方法执行以来,镇党委、政府先后组织多次现场观摩评比会,各村支部书记、主任都红过脸,出过汗,经过评比机制,更激励了各村干部干劲,激发了群众智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目前,全镇上下一盘棋,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加,建设工作如火如荼。

政府引导支持,村组实施操作,群众广泛参与。经过村与村之间的评比,各村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建设成效显著。考虑到各村财务状况,镇党委、政府决定筹措资金,给每村免费发放水泥5吨,用作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工作。目前水泥已全部到位,解决了各村的燃眉之急,加快了建设进度。自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各村环境质量和整体形象大大提升,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各村群众广泛参与,义务投劳,建设进度极大推进。目前洋华路沿线,茅坪特色的美丽乡村已形成集群效应,沿途不乏亮点、精品景观,给过往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茅坪镇作为山区乡镇,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合理挖掘山区资源,科学利用区域优势,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上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全面推进,成效突出。作为洋华路沿线乡镇,尤其是和华景区毗邻,茅坪镇的建设为华阳景区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极大支持了景区的建设。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结合紧密农村土坯房改造、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继续在改善村容村貌,村民生活习惯养成,支柱产业发展,重点人文景观建设上下功夫、找突破,努力打造茅坪“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新名片。

 

 

                          (作者 洋县茅坪镇人民政府翟茂盛  编辑 翟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