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策划《活着要懂添加剂》?


  

  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谈谈,我为什么要策划《活着要懂添加剂》这本书。但一直都没有动笔去写,直到今天,出版已经一年多了,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

  依稀记得“导火线”是我和俞惠星先生的一次出差,当时在火车上,看到方便食品里的添加剂众多,有害身体,我们就漫无边际地聊起来。聊着聊着,想起俞总的从业经历,他执掌过金华火腿,对食品业自然是洞若观火,我就建议俞总抽空写一本关于添加剂的书,以帮助消费者认清添加剂,防止被添加伤害了健康。

  这里重点说一下,并非所有的添加剂都有害,过度使用添加剂、乱用添加剂才有害。这样的怎么写呢?自然要风趣幽默,不能是常规的板着脸说教,于是我们就在多次脑力激荡后,确定用场景式的创作方式,把添加剂知识融入场景中,让读者轻松读懂添加剂,而图书名称也从最初的《经剂学》逐渐演变为《活着要懂添加剂》,过程相当复杂和艰辛。

  刚刚谈的是插曲,回到正题,我为什么要策划这本《活着要懂添加剂》呢?现在想想,离不开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我来自安徽农村,对农村有着美好的记忆,想以绵薄之力为农村做点小小的事。小的时候,吃饼干是一种奢侈,面包更仿佛是天上之物,可遇不可求,至今回想起那一年的夏天,我们兄弟姐妹在故乡的稻场上(又称作打谷场),第一次闻到面包的香味时,还有一种要流口水的感觉。可如今,大不一样了,农村似乎什么都有了,不缺饼干了,不缺面包了,但非常痛心,缺少放心的饼干面包。

  儿子回农村老家时,我反复叮嘱他不要买,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几个玩伴一起玩疯了,就忘记了。我看着孩子们买回来的食品,当时心都要碎了,尤其是乱七八糟添加剂勾兑的饮料,简直是在害人。回头想想城市,也是添加剂泛滥,只不过农村的食品安全比城里的情况严重,但城市也要重视,所以,我很希望俞总能够写一本可读性高的添加剂普及读物,去帮助更多消费者把握食品安全,而不仅仅是农村消费者。

  

  第二,我有过一次减肥经历,从接近200斤的体重减到大约140斤,和之前是判若两人。减肥过程中,我对自己“异常狠”,从运动到饮食,制定了大量的“清规戒律”,例如,经常是吃没有油盐的菜,只是添加一点点醋。正因为这样,我的味觉重新敏感起来,以至于重新在外吃饭时,只要饭店的菜放了些不该有的添加剂,我就会口渴难忍,严重的时候会整夜睡不好觉。

  

  例如,杭州有一家很有名的面馆,我们去吃过,那天晚上我就没睡好觉,打那以后就再也不去那家吃面了。偶尔路过,就会想起不愉快的经历,情不自禁地与身边的朋友分享,这就让我越来越重视添加剂,于是就想,市场上更应该有一本这样的读物来帮助消费者。现在,《活着要懂添加剂》出版了,前些天我和俞总去参加茶博会的途中,又在考虑想围绕这一点做一些更深入的事情,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帮助。

  

  第三,我喜欢读书,自己也写了十多本书,很想做一些与图书出版的事情,因为策划出版好的图书,是一件积德造福的事情。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还注册了一个有关出版的商标,叫“读力”,寓意之一是“释放阅读的力量”。现实是很多人都不读书,尤其是不读纸质书,但其有很多明显的优势,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虽然实体书店受到了网络的冲击,但是纸质书还是永远会有市场的,是文化的象征。”

  我判断添加剂这个“长尾”领域,需要一本轻松愉悦的读物,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书是一种刚需。于是,创作和出版过程中,我不断鼓动俞总,俞总更是非同寻常的认真,虽然学识渊博,依然是查阅了大量资料,排除孤证,以充分保证有据可查,同时还要保证图书的娱乐性。这种创作精神是我要认真学习的。

  

  回想起来,也许就这三个主要原因吧,若有别的就留待日后补充吧。总之,在创作和出版过程中,这本书可谓是“呕心沥血”,所花精力超过之前的任何一本书,好多次都在“胎死腹中”的边缘,但感谢众多朋友的帮助,终于顺利出版了,并且获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消息,也算是一种安慰吧。但我更多的是,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读者。(部分图片转自百度,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谢付亮,品牌实战权威导师,营销诗人,策划出版了《活着要懂添加剂》(福建人民出版社,搜“dianchachengjin”关注点茶成金,即可进入茶商书店购买),著有《一群正在回家的人——一位“营销诗人”的人文诗选》(上海三联书店)、《品牌天机》(机械工业出版社)、《指点茶山》、《点茶成金》、《茶翅高飞》(福建人民出版社)、《卖茶你要这样说》等10余部专著,担任过100余场品牌塑造课程及论坛主讲嘉宾,观点、论著和策划案例被包括凤凰卫视、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新浪、网易、腾讯、搜狐、CCTV、《环球时报》、《联合日报》等在内的国内外1000余家媒体推荐或报道。更多唯美诗歌和品牌谋略,请搜索“xiefuliangshijie”关注“谢付亮视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