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


    Tay等利用醋酸钠和葡萄糖为基质培养颗粒污泥, 对颗粒化过程中污泥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 , 结果发现, 接种活性污泥的结构松散、性状不规则, 主要由丝状菌组成. 在经过近1周培养后, 污泥中形成了微生物聚集体。在醋酸钠为基质的反应器中, 杆菌和球菌逐渐取代丝状菌而占据优势; 而葡萄糖为基质的反应器中, 污泥仍以丝状菌为主. 运行2周后, 两个反应器中都形成了分界明显的颗粒污泥. 醋酸钠为基质的颗粒污泥中几乎没有丝状菌, 而葡萄糖为基质的颗粒污泥中丝状菌占多数。

     3周之后, 醋酸钠和葡萄糖为基质的颗粒污泥都达到成熟, 呈球形, 且形状规则, 两种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 4 mm和1. 1mm. 与醋酸钠为基质形成的颗粒污泥相比, 葡萄糖为基质形成的颗粒污泥表面更加蓬松且有大量的丝状菌. 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 葡萄糖为基质的成熟颗粒污泥, 其表层主要为丝状菌, 而醋酸钠为基质的颗粒污泥表面则以杆菌为主; 醋酸钠为基质的颗粒污泥结构更加密实, 细胞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可见好氧颗粒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接种污泥到污泥聚集体, 再由聚集体形成颗粒并最后达到成熟的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