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带动了一批小米式的企业诞生,它们依靠快速的资本运作、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市场营销和简单的产品惊出了传统企业一身冷汗。一时之间,传统企业几乎陷入了“必死论”的境地,理由则是由于传统企业积累的太多管理、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企业病,使其在适应互联网运作的方式中出现了“水土不服”。就如同已经习惯了在中国吃大饼、油条、喝稀饭的人,突然被要求天天喝咖啡和吃汉堡一般。
固然,那些新兴企业则也像一群小鲜肉看一堆老年人努力练习LOL那样,滑稽而无法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充分暴露出传统企业缺陷的新兴企业也同样面临着预想不到的尴尬——传统企业在产品和品牌上的积累也并非是一日之功。换句话来说,就像那些能小鲜肉们在面对活生生的现实时永远不能像玩LOL那样玩的飞起。比如说技术专利、比如说产品线控制、比如说售后服务等等。比如依托淘宝起来的三只松鼠,就出现了产品质检以致致癌的危机,而雕爷一直鼓吹的雕爷牛腩也只能在风光不再的情况下,抱怨“顾客的味蕾没有打开”。
但是,就在新兴企业还风头正劲的时候,5月19日,雅迪电动车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博得电动车第一股的头筹。雅迪的成功上市证明了,在传统企业经过由制造向品牌化转变之后,依旧能够直面互新兴企业的冲击。
要知道,相比于“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上一轮的自我革新是从之前的制造型企业转型为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塑造企业品牌也变得尤为重要。雅迪之前启用李敏镐、胡歌作为代言人,为其增色不少。尤其是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召开的发布会上,胡歌亲测雅迪电动车,更是让其在品牌塑造上先走了一步。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雅迪2015全年销售332万台电动两轮车,平均每销售12台中,有1台就是雅迪。显然,消费者能够在价格之外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而此次,雅迪之所以能够突破“互联网思维”的封锁,实际上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传统企业有“看得见”的优势。一方面,传统企业在技术尤其是专利积累方面有着固有的领先,雅迪在中国持有合共664项专利,其中15项为发明专利、270项为实用新型专利及379项为外观设计专利,并有48项专利申请尚待审批。这相比现在的同行业,显然这样的专利有着能让投资者更为放心的期望;另一方面则是在传统供销和售后方面更为成熟。小米初期的抢购盛况固然值得艳羡,但随后爆出的各种维修和售后问题,则让更多的知道,原来“吃肉并没有那么容易”。雅迪国内网络覆盖接近全部行政区域,由中国超过1,700名分销商组成,国际销售已覆盖66个国家,同时,全国 拥有8622家售后服务网点,这是那些新兴企业短时间内渴望而不可及的。
就如同醒过来的华为手机那样,雅迪同样在第一时间就抓住了“智能”这一电动车行业的关键,其在智能电动车方面的投入也让其有着一定的想象空间。比如其最新推出的雅迪Z3,被称为“两轮的特斯拉”,其搭载的一些实用功能在行业里已经出于领先的地位。比如,智能系统(手机app一键启动、自动锁车、GPS系统地位等)、动力锂电(2小时快速充满、120公里续航里程、防盗等),另外雅迪Z3还应用了赛车技术,装备了碳合金精密车架、摩托车人体工程学设计、摩托赛车级倒置前减震和气囊后减震,军用级防爆轮胎,汽车级烤漆工艺等。
除了雅迪本身的元素之外,还有外因的作用。大多数传统企业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可以不赚钱”,然后这些新兴企业会告诉传统企业,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增值服务赚钱——硬件免费、服务收费,可以去中间层——减去经销商体系,可以进行快速的融资然后发展——股权换资本……传统企业行么?但是,这些唬人的话在传统企业明白过来之后,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所谓增值服务,手机行业可以有,但不是所有行业都可以有,电动车行业就不行;所谓减去经销商体系,好处虽然去掉了中间层,但维修成本却也相应的升高;所谓快速融资,也不过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用瞬间的销量爆发力换取融资,但长远来看,仍旧需要用业绩说话。
很明显,当“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被戳破,就像是那只在贵州的毛驴,暴露出来的只不过仍旧是这些能力,并不存在一上来就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力场,大家比拼的仍旧是取长补短的速度——传统企业转变的是管理和经营思路,或许会因此砍掉现在没用的部门,而新兴企业补充的则是技术专利和售后服务的能力,谁的速度更快,谁就能够最终获得成功。
罗斯福夫人说过,“恐惧,是这世界唯一让人恐惧的东西”,如果传统企业在一开始就对这些新兴企业充满恐惧,那么也就意味着它很难再有未来。相信这也是雅迪选择上市的原因之一,可以因此真正进入资本运作的层面,有更大的理由和动力去迎接新一轮的改革。面对互联网企业冲击的绝不会仅仅局限在手机、电视、电动车等等的几个层面,未来各个行业都一定会有同样的问题存在,而究竟这个行业鹿死谁手,本身并没有“特定”存在。雅迪的成功吹皱了互联网思维一池春水的同时,更给整个传统企业带去了一些些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