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货币利润守恒律及其货币管理对策
廖仁平
1 前言
在《货币利润守恒律及其货币管理对策》中,假定一定条件后推论出了市场经济中“宏观投资货币利润量≤外生货币量” 这个货币利润守恒律,但因其限定条件不太全面,所以其普适性有局限,此文重新以“简单封闭理想模型”进行更详细分析得出“宏观投资货币利润量=内生消费货币量+外生消费货币量=额外消费货币量”这个普适性更好的新货币利润守恒律,它可以为货币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边界。
2 简单封闭理想模型及其分析
假定:某国特定经济周期内,货币平均流通一次,没有国际贸易,各种宏观经济环境(如税收政策、人口、物价及产业结构等)保持相对不变,国民们宏观净储蓄为零,该国所有市场主体集合成一超级企业生产销售该国所需全部商品并提供全部税费及资本贷款利息等,没有GDP缺口的最大产出态时,企业总贷款100单位货币组织商品产销时可产出110单位货币价值的商品,100单位货币是该国国民们此特定经济周期中的全部收入(税费为30单位货币,资本利息为5单位货币,企业管理人员包括股东高管普工等全部就业者的股息工资福利等全部收入为65单位货币)…
问题:该超级企业110单位货币价值的商品是否可以市场出清?其货币利润为多少?
分析:
(1)因为100单位货币是该国国民们此特定经济周期中的全部收入(30单位货币税费用于财政开支、5单位货币资本利息为资本收益,65单位货币为企业相关人员收入),国民宏观净储蓄为零时(微观国民个体可以有净储蓄也可以有信贷消费,二者平衡时刚好抵消,宏观净储蓄为零),100单位货币将全部用于购买该超级企业的商品消费(此将这种消费简称为“全收入消费”,100单位货币全民总收入源于投资方又通过消费全部返还给投资方,它是保障投资方还本付息上缴税费的消费部分),在没有其它额外消费货币源时,该超级企业只能卖出100单位货币价值的商品,还本付息上缴税费(5单位货币资本利息及30单位货币税费已经在商品产销周期中分次给付)后,没有一分钱额外的货币利润,但会有1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库存商品,即实物利润。显然,本模型中的超级企业要想获得货币利润,就得设法去库存将1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库存商品卖出去,去此库存所得货币量就是企业的货币利润量。问题是谁还有额外消费货币来购买这1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库存商品消费?
(2)显然,封闭经济体内,没有外生新增货币时,额外消费货币只能源于内生性调配存量货币(存量货币的分布比例调配,可以内生出一定额度消费用货币,如国债、消费信贷等)。国家当然可以鼓励信贷消费,但信贷消费有次贷约束,今天的借意味着明天的还,借还平衡点处不再产生新的净消费信贷…富人们的消费又已经总体饱和有钱也不消费…一般国民的有限储蓄因要应急很难自动提升边际消费,显然,这种经济体内存量货币调配内生出的消费性货币是很有限的,得有其它消费货币源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3)如果企业方满足于得到这1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实物利润用于直接消费而不奢求得到10单位货币利润,则此类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循环进行下去。
(4)如果企业方将这1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实物利润直接充当部分生产资料用于下一周期生产,则下一周期生产中企业会少贷款10单位货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实际只需贷90单位货币进行简单再生产就能产出11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商品,但因此状态中国民全体的货币收入最多只有90单位货币(税费、利息、工资福利等全部收入仍源于企业投资的这90单位货币),国民们“全收入消费”后也只能购买企业9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商品,该企业将在此周期结束时结余20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实物商品,显然,此周期中的消费萎缩了10单位货币…继续多个此类周期循环后,企业的实物库存将达到较高比重以至于不需要贷款购买生产资料就能满足有限的市场需要量的商品生产,国民总消费也将萎缩到保持生存最低需求…此时经济体GDP缺口达到最大,银行有钱也贷不出去, 因为国民消费萎缩企业也不敢多生产…这就是经济萧条。
(5)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经济萧条,传统解决办法一是动员国民启用储蓄或信贷提前消费(这些钱可以看成是经济体内生的消费货币,为避免歧义,特别说明此处的“内生”主要意思是经济体内部自身存量货币间的内部调配),二是政府直接出手财政赤字投资公共工程拉动经济(国债属于内生货币,央行新印主权货币为外生货币,外生货币相对内生货币而言,是注入经济体的新增货币)。可以说正是这些额外的内生外生货币共同为企业的货币利润提供了货币源。这里的“额外”货币特指用于购买企业实物利润的货币部分,此可简称为“额外消费”货币(“额外消费”相对于前文中的“全收入消费”而言)。
综上,不难推论得到:
宏观投资货币利润量=内生消费货币量+外生消费货币量=额外消费货币量。
(6)当国民没有实质性储蓄可用时(太富的人消费已经饱和没有消费欲望,有钱也不消费,而一般国民储蓄有限已经无钱可用或有点储蓄要应急所以也不敢轻易动用),消费信贷也达到次贷临界态,国债的发行也达到其上限,则内生消费货币源枯竭,此时,企业货币利润来源就只剩下外生货币源即央行新增印的主权货币。
(7)如果遇到国民们储蓄意愿特别强烈(国民们普遍对未来预期悲观时会倾向于多储蓄),则他们不会将特定经济周期赚到的钱全部消费,而是要储蓄一部分,此时,“全收入消费”量必相对缩减,企业要赢得货币利润的难度更大,数量也会趋于减少,此时经济体内存量货币调配方向趋于货币沉淀或再投资而不是消费,此种状态中的内生消费货币量为负,此时,“宏观投资货币利润量<外生货币量”(内生消费货币量为零时,宏观投资货币利润量=外生货币量),可见内生货币并不是企业货币利润的稳定来源,短期看内生货币可正可负也可为零,长期综合宏观整体地看内生货币对企业货币利润的贡献趋于零。
(8)当额外消费货币量刚好与实物利润的价值量对应时,市场刚好可以出清,也没有通货膨胀。当额外消费货币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小于实物利润的价值量时,其小于部分或不足部分将对应存在一定量实物库存,此时若投资方竞争性降价销售去库存,则会发生一定程度通货紧缩。当额外消费货币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大于实物利润的价值量时,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真实市场无论发生以上哪种情况,投资方获得的宏观总货币利润最大值刚好等于额外消费货币量即 “宏观投资货币利润量=内生消费货币量+外生消费货币量=额外消费货币量”,它为货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边界。
(9)任何一个商品产销周期中,投资方都得有钱可赚,否则,一旦全社会形成投资亏损主流预期,经济萎缩将不可避免。政策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让市场中的多数企业家预期投资有钱可赚。根据经济体货币分布状态等制定各种适宜政策让各种“额外消费”货币源源不断购买实物利润商品消费或公益储备,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
(10)以上推论没有考虑国际贸易,加进国际贸易后,短期看消费货币中可能存在外汇成分。但因进出口贸易本质是以货易货分享生产剩余,贸易平衡才能多赢,所以长期综合看,外汇本身作为额外消费货币源是不可持续的,宏观总体长期地看,外汇对经济体投资方的货币利润净贡献为零。
3 结论:
封闭经济体中,如果国民收入全部源于企业投资,国民们将这些收入全部用于购买企业产出商品进行“全收入消费”最多也只能保证企业还本付息上缴税费等,企业货币利润的实现必须得有“全收入消费”货币之外的“额外消费”货币(各种内生消费货币和外生消费货币之和共同构成了额外消费货币)支持,即“宏观投资货币利润量=内生消费货币量+外生消费货币量=额外消费货币量”。
短期看内生货币可正可负也可为零,长期综合宏观整体地看内生货币对企业货币利润的贡献趋于零。外汇亦然。
2016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