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家庭艺术絮花之三


山云家庭艺术絮花之三

作者:张瑞生 

    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尤其是多年不见而身份有点特殊的朋友,十年过去后再能相见,自然更加珍惜。在延安参观山云家庭艺术展时,意外碰到一位多年未曾谋面的台湾的朋友翁建。就让我更加感觉到收获似乎更大了。这一方面说明,山云的名气正在逐步扩大,作为朋友,自然倍感高兴。而我自己也因此而与老友重逢,可谓一举几得。翁建不是大人物,但在过去曾多次来陕北,自然与大家情谊深厚。上班时是个小学教师,在美术领域颇有建树。为了写生,他过去曾多次来陕北。现在退休了,仍然酷爱艺术,自然与许多美术界名人来往较多。见到他,我又想起不知是是哪年,我们一起去清涧县袁家沟村。因为毛主席曾在那里写下不朽的诗词《沁园春·  雪》。记得那是他拿着照相机非常高级。我从内心感叹,一个小学教员收入,比起大陆来,要高出许多。由于设备和技术的因素,他拍摄出来的照片,艺术效果确实非同一般。当时翁建想拍摄一位农村老太太,可是老人家就是不配合。我对她说,我会看手相,这样逐步和老人家拉近距离。完成了他的拍摄任务。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回台湾后,给几个朋友来过信。他给我的信件,因为被邮差拿走了邮票。于是我给他回信时,便告诉了这一情况。没曾想到,他特意给我寄了许多邮票,让我感觉到他是个非常注重情义的人。这次他凑巧碰上山云家庭艺术展,让我们有机会再次重逢,其愉悦之情难以言表。

  结束延安的行程后,冯山云特意叮嘱我,让我和他一起坐火车到西安,以保证他的安全。对此我满口应承。在买火车票时,我有了机会去报答他给予我的邮票。我这人有个特点,受别人恩惠,反而觉得是个负担,如若不报,心里老是不安。尽管百元的车票和几百元的纪念邮票价格相距甚远,但多少会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在山云儿子送我们去火车站的路上,当他得知山云的一个孙子在法国受到山云一位朋友的关照而学习时,翁建似乎带有抱歉的口吻说,他的条件一般,比不过人家,觉得对山云的关照似乎少了点。我们都觉得,每个人基础实力不同,不可强求,但只要相互间能心心相印,这才是最珍贵的。后来我两上火车后我就告诉他,让他住在我家,这样便于加深相互的了解。其实在他去延安之前,西安美术学院早就给他安排好了住宿。我一再表示我家只有我和老伴两人,挺方便的,不会给我增加负担。

  他来到我家之后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我们站在二十层的高楼上,面对光怪离陆的大都市夜景,他说,西安和台湾一样,夜景也是挺漂亮的。是啊,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只要发展好了,都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骄傲。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一定要有两岸人民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领着他去丰庆公园。我告诉他,这个公园原来是个飞机场。震惊中外的八十年前所发生的西安事变,这个机场就是见证者。我特意让他参观了公园专门留下的一处跑道,上边还专门有文字说明,当年,蒋介石和张学良等历史风云人物在这里共同起飞,掀开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抗战的序幕。我们两人一起有参观了篆刻书法。有些字两人谁也不认识,有些内容还是能认识破解。是的,无论空间距离有多么遥远,但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却是大家共同所有的。

  最让我满意的是,我让他观看了我电脑空间日志。 该日志写于2014年2月19日,标题是陕北农家饭抿节。在该文中我曾记述了翁建给我寄邮票和在延川吃抿节。因为联系上的不便,两年后,他才看到文章。我并不是要炫耀自己文章质量如何,而是要传递的信息是,对于我们之间的友谊,无论岁月流逝走多少,但保存在内心的情谊会永远值得珍惜。就像台湾一部电视剧的歌词:常忆着那份情那份爱,爱是不落的星辰,昨夜的星辰已经坠落,今夜的星辰依然闪烁。

  招待朋友,吃饭自然是不可缺少的。由于自己是普通百姓,家里自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于是我提出让他吃抿节。他听后很高兴,这样原本打算让他吃泡馍和肉夹饼的计划被排挤掉了。特别是我原来准备带他去老孙家吃泡馍。因为连战先生曾在那里吃过泡馍。我想让他享受一下陕西人接待台湾贵宾的待遇。但是这个愿望最终落空了。 在我老伴做饭时,他特意进行了照相和录像。是的,越是地方特色的,越能吸引别人眼球。陕北的抿节虽然其价值不高,但他吃的很可口。后来他回去后,把拍摄的照片用微信发过来,我又发给西安的朋友。好些人看后,希望能到我家吃抿节。说到这里,我要感谢翁建 ,因为他的到来,不仅使这种陕北普通农家饭陡然身价倍增,而且也增加了我在朋友圈内的关注度。除吃抿节外,老伴还给他做过一次韭菜合子。陕北人直接称之为韭合。翁建问道,里面那个鸡蛋要炒吗?老板回答不需要,直接把鸡蛋和韭菜搅拌在一起,烙出来的鲜嫩。晚上我拿出西凤酒让他独饮。因为我滴酒不沾,无法陪同他。其实酒只有二三两,是前两天招待朋友剩余的。翁建看到那红色的酒瓶,赞不绝口,说这是特供的。特供倒没有假,关键是不是给中央领导,而是给陕建集团,身份似乎矮了点。好在大家都是挚友,便省略了许多繁文缛节。我提出在外边买几个菜,他坚持说不需要,便拿出自己所带的台湾出品的蒜片青豆,作为下酒菜。我也知道在现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吃饭喝酒饮茶,更多的不是生理需求,而是传递着一种情谊和文化。在延安他曾给过我两袋茶叶,后来我和家人一起,喝这种来自台湾的茶叶时,大家都说品质很好,市场价位很高。其实无论我家的抿节,还是台湾的茶叶,中间所包含的情谊,早已经超出商品的属性,成为了朋友之间的心灵沟通的载体。其实对于台湾的朋友,大家都给予热情和真诚。由于我家没有微信信号,他要给家人报平安,提议说茶馆里面有信号,要我陪他去。我突然想起马路对面住着一位老乡,名字叫红兰,和我关系很好。我便把他领到红兰家里。翁建发了许多信息。对于台湾友人的到来,红兰也是给予热情接待。临别时红兰还特意送到楼下。我原打算邀请红兰一起用餐,可是那天她家来了亲戚,便没有说出口。

  我自我感觉年龄不饶人。几天在延安的活动,身体比较疲惫。一天下午我陪着翁建到西安回民街游玩。他买了许多陕西特产,说要带回去与朋友分享。在逛完回民街后,我们看到一处清真寺和明代古建筑。从我内心讲,我一定会把他领进这座明代古建筑里好好看一下。去年一位北京朋友曲光来西安,我两一块去过。这座宅子是明朝皇帝崇祯皇帝赏赐给一位大臣的。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按理说皇帝应该想方设法安抚百姓。可是这位皇帝只顾着笼络左右的文臣武将,而忘记了广大士兵和普通百姓。就这样,连皇帝自己也被迫自杀身亡。我要他参观此处的目的就是要知道,历代统治阶级并不是农民推翻的,而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坟墓。但是我实在是劳累的不行了,便没有进去。现在想起来,真是个遗憾。从回民街出来,时间不早了,我两便打道回府,一想到明天他就要回到台湾,感觉现在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我突然想起一句古人的话:天涯若比邻。 台湾虽然距离陕西很远,但是在现代化交通条件下,大家就像邻居。后来回到家,翁建一再要求我和老伴去台湾,并且说不要跟团,自由行最好,并且说延川两位朋友来台湾,因为是跟团,所以一块见面的机会就比较少。后来我问道,由于台湾政局发生变化,大家担心以后两岸交流是否会产生影响,翁建肯定回答说,民间的交流不会中断,这是对大家都有利的好事。后来他回去后,又给我发来照片,并用短信说非常感谢我们对他的招待,希望有机会一定来台湾。我说,无论来与不来,我们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士,都是在为两岸交流做贡献。他回答说其实这项工作我们二十年前就开展了,而且成效甚佳,习主席应该颁奖给我们,一笑!是的,任何单个民间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当这种势力会合起来后,就会形成无法阻挡的社会潮流,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两岸共同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4月26 日,我把翁建送到通往机场的大巴车上。汽车缓缓行走在繁华的马路上,离我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我的视野里。这时我发出内心的感叹,现代社会节奏太快,要在过去,封建文人还有十里相送。可是现在社会,随着车轮的转动,短暂的送别,甚至让我们一切都变得匆忙,转眼间朋友就消失在我的视野里了。我不会作诗,那内心却产生了诗意:车轮啊,你带走了朋友,让他和家人团聚 ,为他的事业奔走,但你无法带走我们之间的友情!

  说明: 这篇日志因为家人有病, 历时太长,原有的思路都中断了,连我自己都感到很不理想。请网友见谅。张瑞生2016年6月10号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