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廷君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我国实体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实体产业逐年攀升,综合国力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在近十年的发展来过程中,受唯GDP论的影响,地方有关部门与不少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倾注于“资本营运” 与“地产经济”,导致我国实体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尽人意,市场竞争乏力,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在面对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新常态的今天,我国经济要确保持续中高速增长,实体产业的创新、制造与品牌经营就必须迈向国际化中高端水平,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这迫切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实体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确定实体产业发展这个核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科学构建完整的实体产业体系,为实体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与便利条件,确保国民经济发展行稳致远,使我国实体产业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迅速崛起,无一不是紧扣时代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属于自身国家或地区的实体产业。证如我国汉、唐鼎盛时期,就是充分利用民族的创造精神,以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称雄于世。近代的西班牙、荷兰抓住造船业、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机遇而纵横海上;英、法、德国家紧抓电力、化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机遇,成为欧洲大陆的经济强国;美国狠抓钢铁、汽车、电力、航空、创意、核能、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等发展机遇,从20世纪到今天独霸世界;前苏联抓住航天产业发展机遇,跻身全球科技强国行列;日本着力抓住汽车、电子和动漫创意产业发展机遇,在战败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历史足以见证,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坚实的实体产业支撑,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在“十三五” 期间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具有自身强大的实体产业基础作后盾,否则,将是空中楼阁,很难实现!对此,我国须着力构建科学的实体产业发展体系,旨在充分挖掘和发挥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充分释放和有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为确保实现“二个百年目标”提供强劲动力。在此,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在优化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抓好中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信息等几大产业,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无疑是我国实现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
诚然,实现经济强国虽有很多关键因素,但在新常态下选择发展正确的实体产业,无疑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决定因素。虽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将伴随着转型的阵痛,但必能快速推动我国实体产业革新与进步,让我国实体产业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使实体产业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蕴含更多的出彩机会,迅速提升中国实体产业在全球的地位与国际竞争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我们必须从“量的经济”向“质强经济”跨越。但前提须做强实体产业这块强国基石,很有必要杜绝前段时期那种“避实就虚”的浮躁思维。严格遵循市场规律,求真务实,创新驱动,打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真抓实干地培育和做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实体产业,助力我国经济再创世界奇迹。
近几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壮大与做强实体产业。其根本这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她不但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是推动国家经济繁荣与富强和改善生产关系的重要体现。业内人士深深知道,实体产业发展的水平越高,不但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能直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更是全国乃世界经济发展的硬道理。
目前,国内有不少人认为,发展实体产业投入成本高、产出周期长、利润空间不大,搞“虚拟经济” “地产经济”来得快捷、轻忪、省事等“似是而非”的言论。以至国内不少地方与企业借城镇化之机,搞“资本营运”与“造城运动”引发“股灾” 与“房地产”过热而几乎占国人听视觉的整个视线。人们一谈创新创业,大家的目光似乎就习惯性地盯住“资本市场”与“炒房”和互联网等方面中。事实告诉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体产业的创新、生产与品牌经营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缺少这个,其它环节都将灰灰煙灭。对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要提质增效,首要任务是实体产业的创新、生产和品牌经营。如“虚火”过旺,让大量资金在“地产”与“金融系统”内空转,难免出现“经济枯渴”的结局。2008年以来,欧美等老牌经济体为什么会引发和难以摆脱金融危机的伤痛,几乎均与“地产”、 “金融系统”内空转和实体产业“空心化”有着直接的关联。如今,美国回归“再工业化”,英国又重启“重新工业化”,德国又将开启“工业4。0”时代,中国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 的转变过程中,我们怎能无视前车之鉴、今时之机?
客观地说,目前我国实体产业存在“体型虽大,筋骨不强” 的“缺钙”虚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而唯一的办法只有壮大和做强实体产业。以立足于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创新驱动,不断创新和延伸我国实体产业链,将“中国制造” 转变为“中国智造”,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切不可听人忽悠而陷入资本游戏、楼市泡沫游戏当中!
“苦其身,修其志。”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与毅力,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点燃实体产业创新发展引擎的关键圣火,着力狠抓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潜能与市场资源的科学配置。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化国企实体产业的主导地位与引领作用,深化国企人事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彻底改变“国字头”“中字头”实体产业企业结构单一,创新乏力、管理缺位,服务欠佳的被动局面。完善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积极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市场,增强实体产业自身内在活力、竞争能力、经济发展引领能力。
科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并不是要政府做“甩手掌柜” 。而是需要转变职能、找准定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服务职能,把握好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扶持导向。对于那些市场看好、很有潜力又急需支持的实体产业,可采取合理性、差异化的激励政策。同时,必须强化和摆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天平,坚持严格控制货币、抑投机、强化监管,将金融资本挤出投机市场。对有意炒作“虚拟经济”与“地产市场”必须严厉打击,维持市场长期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倒逼“地产”与“金融”市场走出野蛮生长的误区,为我国实体产业保驾护航,更好地促进实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施“2025中国制造” 与“十三五”开局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摒弃前期“避实就虚”浮躁的运作思维,求真务实地构建一套独立完整的实体产业发展操作系统,有效促进我国实体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再创中国经济发展奇迹、顺利实现经济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扎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