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卫祥云
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似乎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但就是这个无需讨论的问题,最近几年在中国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多争论。主要争论有:经济学是不是一门科学?数学是否改变了经济学? 社会学、人文学等学科是否属于经济学等。
当然,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与政治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联系并不等于就是经济学,或者在经济学前面加上其他学科的修饰词就变成了政治经济学、社会经济学、人文经济学等等。我国在结束文革初期的大学经济学体系中的经济教科书曾命名为政治经济学,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我们这一代人(当时的77届、78届、79届大学生)当时学的就是中国人民大学苏星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后来,各大学纷纷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国的大学才开始教授和研究经济学。
通俗地讲,经济学研究有三个特点,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经济学是研究供给与需求的科学。
如果世界上只存在供给而没有需求,不会产生经济学。历史上的蛮荒时代即是如此。如果在一座没有人烟的荒岛上,有山有水有树林,但没有消费,即产生不了需求,也就不会有经济学。如果在一座海岛上,除了周围的海水没有任何资源,把一个人放在这里,尽管这个人有各种需求,但没有供给,这个人就只有等死,结果不言自明。所以,也不存在经济学。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学是研究供给与需求的科学。在当下中国,政府正在进行的大张旗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属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效用最大化的科学。
有了供给与需求,就产生了供求矛盾,这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现象。马克思主义曾预言:共产主义社会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不会有供求矛盾。所以,在目前的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经济体系中都还普遍存在着供求矛盾。
既然现有的社会形态中普遍存在供求矛盾,所以就出现了各种投入产出活动,包括资本的投入和产出 。而经济学正是研究如何使资本增值和效益最大化的科学。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形态都是如此。
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和肯定是近代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它是第一次把制度研究作为定语出现在经济学分支中。但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产权理论、企业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都是产生供给和需求的基本要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处理好供求关系和有效解决供求矛盾的基本经济规律,亦是为了追求经济效应最大化的举措。
三、经济学不是研究道德问题的科学。
经济学不讲道德,但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社会学、人文学和经济学都是在既定的社会形态下研究问题的社会科学分支,但道德问题研究与经济学问题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道德问题包括正义、无私、忘我、舍身、情怀、感恩、慈善、悲悯和同情等等,这无疑属于社会学和人文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范畴,但却与经济学研究不相容。即使应用数学对经济学研究有重要贡献,也只是增加了一种使用工具而已,而无法改变经济学研究的本质。所谓的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统筹学、概率论和博弈论等经济学研究分支仍然摆脱不了研究供求矛盾和经济效用最大化的研究目的。
最近,我正在拜读美国经济学家、当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穆雷·N.罗斯巴德(Murry N. Rothbard)的经济学名著《人,经济与国家》一书。该书内容浩繁,但条缕清晰,是一本难得的经济学教科书。我最感兴趣的是著书人的研究之意:力求让有理解能力的非经济学专业人士读懂此书。
我坚信一个有理解能力的人如果能够认真地阅读此书,就能找到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最终答案。
2016年6月19日写于河北
2016年6月20日改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