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是为自己而做


  君子做学问是为了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大脑为社会人类做些贡献,如伟大的总理周恩来在中学时代,就明确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是做的,言行如一,真是君子啊。我国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也是言行一致之人,终生为教育默默无闻地耕耘着,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其实,结交朋友与做学问何尝不是一样啊。记得上大学时,著名演讲家李燕杰的演讲至今犹如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在影响着一代人,他是为他自己在演讲,在用他的生命演讲;唐朝大诗人汪伦“骗”李白终结交了李白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汪伦出生在安徽泾川一个富裕的家庭里。性格豪爽,饱读诗书,特别喜欢结交意气相投的朋友。他对李白仰慕已久,一直想跟随李白学习,苦于没有见到李白的机会,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李白收到后读道:“敬闻先生喜欢桃花和美酒,我们泾川风景优美,十里桃花远近闻名,万家酒店一定让您留连忘返。。。。。。”,李白眼前仿佛一片盛开的桃花,卧在花丛,手捧美酒口吟诗篇,人间天堂啊。于是应了汪伦之邀,但到了泾川,没见到汪伦信中所述景象,一见面,汪伦深作揖道:“请原谅我对您的欺骗,我们这里确只有一个叫桃花潭的地方,并不是真有桃花;所谓的万家店,也只是有一个姓万的居民开了一家小酒馆而已。”李白很失望,但感于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在汪伦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度过了半个月,期间汪李把酒论诗,汪伦从李白的身上学到了那种豪放的神气,为李白的广博知识而折服。勤学苦练,最终自己成了一名大诗人。孔子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也。”汪伦及时承认了错误并从行为上有体现,所以汪伦算得上是一个知错即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只有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并能认真改正,才能丰富自己,结交拥有渊博知识的人,不但可以升华自己的情趣,也可淘  冶自己的情操,学问只会跟随虚心请教他人的人。做好了学问,不做官也胜似做了官,孔子曾有过精彩论述,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说,孔子的学生子路问怎样才可成为君子,孔子给出的建议是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达到恭谨待人,修养自己以使别人安乐。因而,学习的目的在于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虽人无完人,但不可体无完肤。

  我确为现在的人做学问的态度感到忧虑,据媒体报道,韩国某科学家为了获得科研经费,不顾一切地成为了一个做假者,所写论文的数据均是虚假的,所谓的科研成果,却变成了“垃圾。”最后落了个投入监狱身败名裂的下埸;国内某著名大学教授一年内出书近四十册,后经媒体爆光,才知不是他在写书,而是他的学生在帮他“编”书,东拼西凑,厚厚一本,洋洋洒洒万言,该教授连阅读都不阅读,署上自己的大名即付之出版,因为自己是“名”授,因而出书之约如雪片一样,自然黄金亦是如波浪进入口袋。学生感觉受了委屈,于是上网抖了出来;在四川某高校一名教授将学生写的一篇论文只字不改署上自己大名全文发表,可能因为此文写得太好了,在国际上获了奖,学生知道此事后,向老师发了贺信,但找到此文拜读后,越发觉得熟悉,翻箱倒柜,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学生本人曾向发表这篇文章的媒体投过此篇论文,但石沉大海,无人发表,今天却变成了金子!暂且不管这些媒体编辑的审稿态度如何,反正这名教授却是因“盗”又出了“名”。

  我昨天去惠州购书中心购书,想买些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书籍,在三个高高的书架前面寻找着“猎物。”然而却很困惑,为啥那么多人出书啊,真是市埸在调节?比如说关于工作分析方面的书就不下三十几种,耐心地翻下去,却是重重复复,如已高龄的老人一样唠唠叨叨,一个话题,明明可用很简介的几句说完,却引经论典说了不下千言,原来是为了书“厚”,一本有关岗位说明书的书,岗位说明书的样本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读完还是在公司不知如何推行。某有关沟通技巧的书更有“趣”,作者可能想告知大家沟通技巧,但全书却涂脂抹粉地说了些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不学会沟通人将不人了,将沟通形容的是那么可怕,其实沟通很简单,试问哪一个人不会沟通呢?用话用字即可,何必长篇而议宏句长论呢?这或许就是某些学问家做学问的态度,我真希望这部分学问家越少越好。

  出书不够劲,于是便出DVD光碟,更是五味俱全,五花八门,为所欲为。你讲招聘技巧我也讲招聘技巧,你讲摩托罗拉我言诺基亚,反正每盘光碟上百元,真是灵丹妙药?有些讲解根本语句不通,都是些常规方法,修头粉面成了自己独创的理论了,还得配上某集团CEO或CHO的推荐信,不足隐,便写明几个“专家”联合推荐,虽然想到的是名人效应,但同大街上卖狗皮膏药的江湖人士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在此必须要声明,否则,有人要扔砖头了,我无意指责真正做学问的人,但由于动机不良学问家的存在,搞得真做学问的人亦不安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