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锋:迫切呼吁给“互联网金融+”立法


 中国将成世界导师:供给侧管理创新奔向科学共产主义

     ——迫切呼吁给“互联网金融+”立法

               

        文/  和学创始人 亚洲新闻周刊主笔  刘浩锋

 

 

基于实体经济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本质是供给侧管理创新的模式。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供给端的工匠精神;刘某通过研究认为,在管理层面,实体经济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可将供给端的产品产能进行再度释放,达到与需求端的再平衡结构。

这个过程,就是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富的过程。而众筹众投是共产主义的局部实验,互联网金融+通过绑定消费者使之成为消费商,则是趋近完备的众投方式。它的建设与推广,是科学达成共富的产权基础,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经济分配模式。因此,和学得出结论:中国社会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与经济转型,正大步奔向科学共产主义社会。这种模式将化解西方周期经济危机的癌症,造福世界。中国正成为世界导师。

中国在习李领导下正实现国家民族崛起,必将领袖于全球商业文明。

“圆销原理” 指出:依托天道宇宙科学法则建立起来的辩证运动圆形轨迹的销售模式,形成生产者经销商与目标客户、消费者与股东辩证一体的可复制模式。它的结构是太极图原理。它的销售不仅减少了传统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将利润空间直接反向给消费者,并保持一种共享共产权,合理差异、整体均衡的圆满结构,跳出传统直销模式顶端与底端消费者利益的两极分化分配格局,实现资源配置消费者个人利益、股东利益与企业利益、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获得整体长远利益的最大化。(参见,刘浩锋“圆销:催生劳资共富的科学营销”,《商场现代化杂志》,2013年22期)

根据辩证法普遍真理,产出与消费是对立互补的关系,彼此构成一个耦合圈子。产出意味消费,消费牵动产出;产出与消费的割裂,就是企业亏损的开始,亏损的极致是破产;社会产出与社会消费的割裂就是社会经济下行的开始,下行的极致是社会危机爆发。消费即投资产出使得摆脱传统简单割裂的局部利益最大化的短期利益分配模式,成为彼此互联共赢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长远利益关系。

 

 

上图通过比较一目了然。中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亟待给“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立法。

内容包括:

1、破除现有公司法对公司股东的限制;

2、研究出合乎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新的纳税方式,避免重复纳税与税收流失;

3、监管资金用途,避免恶意破产转移资产损害广大股东利益;

4、每年根据企业效益增长给广大股东的投资购买相应的保险,确保股东权益得到保障;

4、国家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领域,全面试点这一新模式,成熟一个就向全国推广,避免经济下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

5、教育部放弃陈旧落后的西方经济学教本,推出中国精神的经济学普惠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