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前思想解放运动在方法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思想解放运动在方法上存在缺少前提条件的错误
2008年就有人呼吁要进行思想解放运动,2014年有人大声呼喊要进行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年初茅于轼先生在《中国需要继续破除“公有制”迷信》一文中说,第一次解放思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突破了“两个凡是”,第二次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现在又到了需要解放思想的时候了,“如果不能解放思想,走出对公有制的迷信,中国经济困境很难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要求解放思想,原因当然是有一种思想在禁锢着我们的发展。来到凯迪论坛看了几个月,发现这几年论坛上有不少人不仅在质疑和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还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质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帖子、质疑政府经济政策失误的帖子、抨击共产党政府腐败和强权的帖子、提倡民主宪政的帖子、针对文革和三年饥荒问题批判毛泽东的帖子等等比比皆是。这些帖子归纳起来就是质疑四项基本原则的大讨论。
这些质疑讨论活动被一些人视为我国21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继10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和文革反思运动之后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很显然,在他们心目中,这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目的就是要解除四项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的禁锢。
思想解放运动是在时代变革背景下发生的对主流思想文化进行反思和对先进思想文化进行传播的社会文化改造运动。
发动思想解放运动的程序一般是先向社会说明时代变革的趋势,引发社会群众的注意;然后向社会说明传统思想观念或做法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引发社会群众的反思;最后向社会传播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引发社会群众的响应。
当今社会确实进入了新的变革时代,但我所看到的时代变革趋势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时代即将来临,四项基本原则根本不是这场时代变革的阻碍因素,相反,是促进新时代来临的积极因素。
而在茅于轼们眼里,四项基本原则是阻碍我国回归资本主义社会的因素。这里要讨论的关键问题是时代变革趋势到底是什么?新时代需要的是社会主义思想,还是资本主义思想?
可是,这场讨论根本没有涉及时代变革趋势方面的内容。茅于轼们只是感性地认为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失败了,所以,资本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回归资本主义社会,四项基本原则就是最大的阻碍因素,批判和废除四项基本原则就是他们发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根本目标。
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首先要讨论的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明确时代变革的方向。其次是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对社会主流思想观念进行讨论,包括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讨论,最后是建设新时代需要的思想文化,完成思想解放运动的任务。
很显然,这场针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方法上存在缺少前提条件的根本性错误。
二、当前思想解放运动在内容上存在思想浅薄的问题
思想解放运动发起者通常是时代的学术精英人物,这些学术精英必须是对时代变革趋势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和拥有先进理论武器的思想家,而不是头上有帽子、身上有牌子的人。
如果质疑四项基本原则的讨论帖子是一些很有思想性、启发性和科学性的文章,那么,我承认这是一场21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
很可惜,我没有从批判四项基本原则的文章内容中看到思想家的影子,看到的只有浅薄,无知,甚至还有欺骗。对此,我们一项项看针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讨论内容就知道了。
1、关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讨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方面讨论的核心就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优越性问题,国企问题。大家看看帖子《请教茅于轼们:让人民失去生存自主权是你们的目标吗?》(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52&id=11450453)及其回复,就知道他们的思想是何等的浅薄和粗陋。
2、关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讨论。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是控诉人民民主权力不能到位的各种现象,批判内容主要集中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存在的政治不民主、政府滥用公权力、人民不能监督政府等现象方面,这些质疑与批评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不过,他们只是提议实行民主宪政体制,只关心如何实现多党民主宪政问题,根本就不讨论如何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治改革问题。为什么他们不讨论怎样让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呢?因为他们认为人民是需要领导的,一盘散沙的人民怎么能够当家作主呢?茅于轼就明确说:“国企是没有老板的,国企的老板是老百姓,他怎么监督啊? ”这说明他们根本不知道权力分散与权力集中相结合的集体领导基本原理,这是他们想不明白人民当家作主与一盘散沙的人民需要领导的矛盾是可以通过集体领导统一为一体的原因。他们的讨论和建议根本没有思想深度,缺少理论创新,只是西方国家民主理论的翻版而已。
3、关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讨论。这方面的讨论文章缺少建设性,很多是揪共产党的小辫子进行批判。任何政策性失误、社会不公正现象、腐败现象、强权现象和社会问题都会视为共产党的罪恶进行攻击性讨论,这些讨论存在着故意无视政府善政的现象,好像共产党是无恶不作的政党,是打着为人民服务旗号只为自己服务的政党。他们的攻击内容不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的党章、共产党执政理念和共产党内部领导体制等一切政党存在的根本上,而是集中在官员的腐败和政府的错误上,因此这种批评不可能具有思想性和理论性。他们把支持共产党政府的讨论者称为五毛或毛左,讨论时还经常出现丑陋的谩骂攻击行为。这一切说明他们根本就没有发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所需的最基本学术素养、道德品行和思想能力。老实说,我支持对共产党政府工作中的失误进行批评性讨论,但这种讨论的核心应该是:共产党领导体制中的政党存在根本有没有问题?衡量共产党的领导是不是还在代表人民利益的标准是什么?怎样保证共产党的领导是在人民当家作主前提下进行的领导?这种讨论应当有政策分析的高度,具有逻辑性、思想性和建设性。
4、关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的讨论。这方面的讨论主要是质疑和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质疑和否定共产主义理论,批判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通过批判大跃进、三年饥荒和文革试图彻底否定毛泽东。
这些讨论的思想水平是很低的,比如,对毛泽东思想的批判性讨论几乎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他们找不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问题,但他们拼命利用大跃进、三年饥荒灾害和文革来否定毛泽东,甚至有人以此为理由提出拆除毛主席纪念堂。这是要搞政治运动啊,这种讨论哪里有思想性?难道这样做就能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吗?
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批判也很没有思想水平。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有时代性适应范围要求的,是针对马克思列宁时代阶级对立社会的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主要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适应中国革命国情产生的应用理论。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的文革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建国以后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适用范围内了。但他们的讨论根本没有看到这一点。
再如,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针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性理论,其中有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有关于理想社会设计的指导性理论。尽管这一实践性理论是需要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不断改进的,但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设计是不变的,这一核心设计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设计的目标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不过这个核心设计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中都没有真正实现过,我国也只敢说自己是初级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来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这个核心设计过去难以实现的原因有二个:一是社会生存方式还没有发展到只有服务社会才能生存下去的服务业大分工阶段,缺少客观社会条件。二是集体领导的管理原理还没有被发现,发现集体领导管理原理的过程不仅需要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管理学先进理论的支持,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实验,这是需要时间的。随着集体领导管理原理的发现,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技术难题已经可以解决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只有服务社会才能生存下去的独特生存方式已经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在他们的讨论中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仅仅因为文革和东欧、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就要彻底否定共产主义,这说明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很低。
再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虽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表述得不清楚,有的表述明显有错误之处,但剩余价值论的正确性是谁也无法否定的,欧美发达国家在制定劳动法规的实践中是承认这一理论的。可是他们对剩余价值论的讨论很可笑,看看帖子《请教茅于轼们:让人民失去生存自主权是你们的目标吗?》的跟帖讨论就知道,他们根本就不懂剩余价值论。他们对劳动价值论的讨论除了批判,并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大家看一下他们的帖子,再看看我的帖子《谈【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的内容与研究方法》(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52&id=11569362)跟帖中的第六谈(劳动价值量概念的成因)和第七谈(商品交换价值、商品交换价值量与商品交换价格、货币交换价值及商品价格等概念的成因),就可以发现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认识是正确的,只是他没有深入研究下去而已。比较一下二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就可以发现他们的问题在于不懂得科学的研究方法。
最后说一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讨论。哲学是研究世界普遍而基本问题的科学,是揭示世界普遍原理与规律的科学,其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说实话,重新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现代科学有许多重大理论发现是马克思时代所没有的,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弦理论,量子理论,空间几何学,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等等,但是,他们在讨论中几乎没有从哲学角度整合这些理论,他们根本没有看到弦理论、人工智能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相结合在研究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上的重大意义,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重大理论发现是在肯定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不是否定。大家看看我的文章《系统论与矛盾论的统一:对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就知道从哲学上整合最新方法论,不仅会带来研究方法的突破,还会深化我们对世界普遍原理的认知。可是,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博弈论、数理逻辑等最新方法论不断出现的今天,他们的研究方法竟然没有任何突破,这导致他们的讨论没有任何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显得空洞而可笑。
综上所述,这场质疑四项基本原则的讨论在内容上存在思想浅薄的问题,这也说明这场针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解放运动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三、当今时代的变革方向是什么?
任何时代性变革都是因为社会生存方式发生变化产生的,这是判断时代性变革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导致社会生存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如自然环境灾害,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生产技术革命等等。
其中,生产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生存方式的变化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例如,人类原始生存方式是渔猎采集经济,当自主生产活动导致农作物、家畜出现后,人类生存方式转变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这种生存方式的变化导致人类社会的形成。当机器化大生产出现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就从农耕时代转变为工业时代。
当全自动化生产和互联网+时代来临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就会从工业时代进入到服务业时代,人类将完全从繁重的生产劳动活动中解放了出来。我们正在进入这个社会生存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的时代,所以说,当今社会正在进行时代性变革。
那么,怎样观察时代变革的方向呢?《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一书认为,社会系统的运行方式表现为如下矛盾运动循环:社会生产结构与社会消费结构的矛盾导致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产生新的社会交换结构,从而形成社会生产结构与社会交换结构的矛盾,这一矛盾使社会组织系统运行;社会组织系统运行产生新的社会分配结构,从而形成社会交换结构与社会分配结构的矛盾,这一矛盾使社会经济负反馈系统运行;社会经济负反馈系统运行产生新的社会消费结构,从而形成社会分配结构与社会消费结构的矛盾,这一矛盾使社会组织负反馈系统运行;社会组织负反馈系统运行产生新的社会生产结构,从而形成新的社会生产结构与社会消费结构的矛盾。社会结构的每一次运动循环都是从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动开始,社会发展速度取决于每次社会结构运动循环的时间。
也就是说,时代变革的方向可以直接从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观察出来。
当今社会高科技革命产生的全自动生产技术、3D打印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医疗技术等等正在迅速发展,由此导致社会生产结构快速更新。这种变化导致如下现象发生:
1.高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使各种劳动岗位日益知识化、专业化,最终使一些专业化很深的服务岗位转化为新型服务行业。服务业社会化大分工使产品生产活动完全社会化,单个企业很难成为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经济体。高科技的应用使各项工作完全依赖人的知识结构与主动性发挥,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使企业的产品与个人的劳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被承认。这使人们的社会生存方式彻底转变为只有服务社会才能生存。
2.自动化生产将使小农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全面彻底淘汰,大多数农民与工人会失业;虚拟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的出现将使大多数教师失业;互联网+远程医疗保健平台的发展将使医生需求量大大减少;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使司机行业消失;家政机器人的出现将使人们从家务中解放出来,保姆需求量将会大量减少;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传统商品营销企业大量破产,这些技术革命最终会使社会大多数人失业。届时,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人可以依靠企业分红生存,而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人在失去工资收入后将陷入绝境,只能依靠社会救济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必然会出现如下现象:人们的劳动收益将远远低于资本投资收益,社会成员资本占有水平的不平等将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带来的是社会消费结构的畸形和市场的萎缩,最终会导致大量资本投资亏损,引发经济危机。大规模结构性失业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社会公共资源的经营成果分红权。社会成员选举代表经营社会公共资源,经营成果分红可以分为基础分红和贡献分红二种,基础分红是将当年的社会公共资源经营成果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收入(指基础生存资料年度配额收入),贡献分红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劳动收入(指工资或奖励收入)。实现资源全民所有(民有)、利益全民共享(民享)、投资全民控制(民权)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生产活动进入新的计划经济时代,理由是:(1)社会资本投资决策是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投票决定,这种计划性投资必然使自动化生产具有计划性。(2)每年的基础分红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消费具有保障性,互联网+时代拥有的云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必然使社会生存性消费物资生产活动具有按需生产和按需分配的计划性。(3)3D打印技术和各种新材料的大量涌现,使产品结构不断升级,而社会成员稳定的基础分红和贡献分红使社会消费结构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具有预见性,从而能及时消除社会产品结构与社会消费结构不协调的矛盾,化解经济危机。
3.要解决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带来的大规模失业和贫富分化现象,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民有、民亨、民权。民有带来平等,民亨带来自由,民权带来民主,这一点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能做到,而生产资料私有化社会做不到。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带来的是社会成员在生产资本占有上的不平等、生产成果分配地位的不平等,社会投资发言权的不平等。没有平等的地位,就没有民主的权力;没有民主的权力,就没有自由的环境。
4、全自动化生产技术、机器人生产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生产方面都获得生存劳动时间的大解放。人们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能够用于各种创造性劳动,或用于探索物质运动规律,或用于寻找新的生存资源,或用于探索太空,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等等劳动活动,这些创造性或探索性劳动活动都需要生产资料的支持。不过,在私有制社会,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人只能帮助资本家进行这种创造性或探索性活动,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没有自由进行创造性劳动或探索性劳动的条件。而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公有生产资料和可自由支配时间自主进行创造性劳动或探索性劳动,这是马克思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原因所在。
最为关键的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未来的人类只能向太空获取生存资源。据说霍金认为建设跨星系航行的太空飞船需要花费数百亿亿美元,而现在每年全球的GDP只有70万亿美元左右,因此,走向太空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万众一心的努力。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不会存在任何问题,因为开发出来的太空资源是大家共同所有的,地球缺少生存资源的压力也是大家共同承受的,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的成员能够做到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开发太空资源。而在私有制社会,资本的逐利本性使资本拥有者高度自私自利,在资本合作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太空资源也不会是全民所有,这种生存权不平等的社会不可能让全体社会成员万众一心。
由此可知,高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方向是人类自由的大解放,是服务社会至上的社会生存方式彻底普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逐步淘汰,是计划经济对市场经济的逐步淘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淘汰。
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是当今思想解放运动的真正方向
服务业社会化大分工产生的社会生存方式是社会服务至上。这决定了时代变革的方向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存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社会生存方式产生不同的社会文化。例如,在封建社会,只有封建农庄具有自给自足的生存能力,不能自给自足的单个农户必须依附封建农庄才能维持生存,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是以个人的生存为目的。在这样的自给自足团体中,维持内部秩序与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团体的生存优先于个人的生存,因此,个人的价值实现只能通过团体来表现,而团体对个人价值的承认是以给予身份、地位与特权等方法进行。这种个人与团体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生观是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产生的,这种人生观产生了重视和谐与秩序的价值观,以这种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形成的思想称为封建思想。这些自给自足的团体之间通过商品交换进行经济合作,从而构成以这些团体为经济单位的封建社会。这些团体都奉行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其造成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文化建设,最终形成以封建思想为基础的封建文化。
封建文化的没落是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单个小家庭(史称自耕农家庭)也能自给自足生存的时期开始的。这时,封建农奴要求获得自由身份和自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人们的团体意识消失。商品经济深入到个体小家庭之间,对金钱的追求成为人们的主要目标,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完全以金钱来衡量,这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产生了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奉行个人主义,提倡个人自由,重视个人享受,唯利是图,行为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没有社会理想,道德观念薄弱,价值追求主要以金钱与地位为主。
当资产阶级思想成为人们的共识时,社会风气就彻底改变,崇尚个人价值实现的资产阶级文化随之形成,封建文化逐步从政治经济各个领域退出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文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发展到顶点。这时,工业革命形成的机械化大生产要求人们必须有高度的集体意识和严格的纪律意识,人们只有绝对服从集体的组织管理才能获取生产利益的最大化,这种集体利益至上的生存方式形成无产阶级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产生无产阶级思想。无产阶级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个人服从组织,讲求组织纪律性和团结互助精神,反对剥削制度,主张人人平等和经济利益共享,个人的价值追求是实现组织的工作目标,提倡为了集体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推翻剥削制度、实现生产利益共享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
资产阶级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是互相对立的二种思想。无产阶级获取政权后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与无产阶级文化是对无产阶级思想的高度实践。由于无产阶级思想反对个人主义,不承认个人价值,把商品经济视为产生剥削现象的根源来反对,因而不能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最终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抑制。
与无产阶级思想同时产生的还有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是由试图改良社会环境的空想家与学者产生的,他们自称是社会主义者,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希望建立利益公平分配的制度和人与人团结互助、和谐相处、人的潜能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充分尊重的社会环境,提倡人的解放和个人社会价值的完全实现,重视教育,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精神,他们不反对商品经济,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将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
社会主义思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分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劳动只有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获取报酬,服务社会是人们的唯一生存方式。社会主义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都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利益公平分配制度和人与人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认为只有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才能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理想的社会。社会主义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融合形成的思想称为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共产主义实践中,有人侧重于社会主义思想,有人侧重于无产阶级思想。由于无产阶级是共产主义者夺取政权的主要力量,因此,在共产主义者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期,实践的主要是无产阶级思想,在实践失败后,才转向以社会主义思想为主。
社会主义文化对资产阶级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的淘汰开始于技术革命的发展导致服务业进行社会化大分工的时期。只有服务社会才能生存的独特生存方式使社会服务至上的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共识,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重视行业合作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建立利益公平分配制度等等社会主义思想受到所有企业的高度重视,现代企业建立的企业文化都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
当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时,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在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并深刻影响政府的执政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核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社会主义思想都能从马克思著作中找到依据。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建设的是以无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设的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之所以前者失败,后者成功,是因为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思想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很深,这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高科技革命带来的服务业社会化大分工将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