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几则有关汉阴的失实报道


近几年,各类媒体发表了有关陕南汉阴的大量报道,作为东道主,也和其他汉阴人一样,表示由衷地感谢。但对汉阴一些事件和景点历史的报道,存在不少瑕疵,其“真实性”成为一大诟病,严重削减了新闻的公信力、权威性,甚至混淆视听,引发了负面影响。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乃媒体人职责所在。作为一个了解汉阴历史文化的局内人,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不得不站出来说道说道。失实的地方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新中国文化巨匠、新文化运动先驱、北大著名教授、中国文学大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出生、成长于汉阴。为纪念沈氏三贤,汉阴在2004年建了三沈纪念馆。这些年,有关汉阴三沈纪念馆的报道不绝于耳,不少媒体称三沈纪念馆便是三沈在汉阴的故居,其中一部分系汉阴书院旧址,沈氏三兄弟在书院学习生活过。这便闹了大笑话。
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汉阴人都知道,这里本是清代、民国早期的江南会馆,
不是什么汉阴书院” 及三沈故居”。
二,汉阴凤堰古梯田是中国首个以山水为背景、以梯田为展品、以民俗文化为内涵的天然展览馆,亦是我国首个移民生态博物馆,还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近几年,不少媒体对凤堰古梯田有大量解读,如说是万亩古梯田系清代湖南善化移民吴氏一族人所修。此说法的来源,是记者依据某些通讯员的报道。这是不准确和失实的。
从很多凤堰古梯田的报道中,给人一个印象:清乾隆前的漫长历史中,凤江堰坪没有梯田,梯田皆是清代移民新修。这也不对。
三,几家媒体在以《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 清廉为镜鉴》为题的报道中,讲到《沈氏家训》影响下沈氏家族人才辈出时却牵强附会、移花接木,将另一支“北大三沈” 扯在了一起,说:“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从汉阴这块相对偏僻的地方,走出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位大学者,同为北京大学教授,时称北大三沈,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三沈不仅以学术造诣领标时代,更以高洁的人品成为学界的楷模”。实际情况是:此沈家不是彼沈家,不能硬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