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全社会都该重视夫妻长期分居问题


中国古人云:“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对于无数人而言,这四大人生幸事之中,尤其以“洞房花烛夜”,即美满的婚姻为最。换言之,对于绝大多数羲黄子孙、龙凤传人来讲,其一旦决定将“洞房花烛夜”揽入怀抱,即步入婚姻的殿堂后,普遍都不愿再去“另寻新欢”,而走进离婚者的行列。

但是,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日前中国民政部印发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比上年增长5.6%。

实际上,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2003年达到1.05‰,到2010年突破2‰。当前数据显示,2015年粗离婚率为2.8‰,这也是2002年的3倍多。

在畸形的社会生态下,其中不排除有“假离婚”者,然十之八九是属于“正常离婚”的。

千百年来普遍注重“从一而终”的中国人,现在为何大都任由离婚现象野蛮生长,而犹如过家家般地对待婚姻生活呢? 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笔者认为,就一个正常的婚姻来讲,夫妻长期分居是导致其感情破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诚然,对于无数的打工者,包括千万青年农民工来说,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其它残酷的现实压力,所以,他们大都难以与其人生伴侣长相厮守在同一张床上。结果,很多人的情感常常处于饥饿或困乏状态,精神上往往得不到比较有效的慰藉,生理上也难以获得正常的释放或安抚。久而久之,长期分居的一对夫妻,就会有意无意地慢慢疏远,甚至变得越来越陌生,进而多以离婚告终。

不错,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则,都会指导或束缚人的行为。但是,对于如今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讲,既然正常的婚姻不能满足情感、精神、生理等方面的需要,那么,其迈出的第一步基本都是婚外情、婚外恋,包括找“小姐”,或找“鸭子”等。

据2013年9月3日华声在线综合报道,“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在三门峡市西南方,距离市区90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里,村支书张大万(化名)笑嘻嘻地对市里来的驻村工作队员说。

其后不久,尽管有媒体发出了怀疑的信号,有的甚至还予以否定,但铁的事实是,目前中国农村存在大约5000万左右的“守活寡”者。这一群体,不仅是一些村干部或其他能人的“猎物”,也是婚外情、婚外恋的重要生发地。

另外,在留守中国农村的大约4000多万男人之中,也有不少人有意无意地去拥抱婚外情、婚外恋,甚至积极地挽上离婚的胳膊。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不少在城市就业的农村青年妇女,包括保姆等群体,也纷纷踏上了“另寻新欢”之路,进而有意无意地滑向离婚的队伍。

造成前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可能不尽相同。但是,跟整个中国社会,包括决策层、行政者或其他管理者,普遍忽视夫妻长期分居问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不可否认,有的离婚,对双方来讲都是一种解脱或幸事。但是,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或大集体来讲,离婚率节节攀升,甚至快速增长,却并非好事。同时,频发或肆意的离婚客观上十有八九也会伤害到相关的人或家庭。

简言之,笔者罗竖一认为,全社会都该重视夫妻长期分居问题。譬如,各级决策者、行政者或其他管理者,都理当尽快出台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流动人口可以在一起生活、工作的各种配套措施。否则,离婚率还会继续上升,而危害到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进而导致中国社会更加畸形、更加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