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处理技术


  固化、稳定化方法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 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按一定比例与固化剂混合, 经熟化使土壤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化学稳定性及低渗透率的固化体, 从而降低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渗透和生物有效性。目前常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固化方法包括水泥及其他凝硬性材料固化法、热塑性微包胶处理、玻璃化及微波固化等。固化剂的种类繁多, 主要有卜特兰水泥、硅酸盐、高炉矿渣、石灰、窑灰、飘尘、沥青等。不同固化剂及辅助剂组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固化效果不同。对广西某铅锌矿场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固化处理,表明水泥、粉煤灰、生石灰比例为211112的固化剂组合具有很好的固化效果, 水泥用量占固化体总量的30%, PbCdZn3种重金属的固化率均达到99% 。近几年, 用于固化和稳定化的新材料研究不断有突破, 如在受污染的土壤中添加比例≤8%的凹凸棒土,可以有效固定土壤重金属, 尤其是CuZnCd, 防止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内。目前, 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填埋前的预处理、固化、稳定方法作为一项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但固化和稳定化方法也存在缺陷。该方法是一种原位修复方法, 对土壤扰动较大,易破坏土壤的结构和生产力, 且一旦破坏,土壤不易恢复原状。该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经固化和稳定化后的重金属仍留存在土壤中, 对土壤和植物仍有潜在威胁。对经固化和稳定化后的土壤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仍缺乏深入研究。因此, 该方法因存在致命缺陷而无法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