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竖一
据新华社报道,在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显然,“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必将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前进方向,必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践行的举足轻重之助推器。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必将造福亿万羲黄子孙、龙凤传人,必将为人类健康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其犹如春风、甘露似的,顿时让全球无数渴望健康、真正希望中华强健者,尤其是热爱中医药者倍感温暖。
事实诚如习近平所讲:“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直言不讳地讲,由于食药安全问题、转基因问题、环境恶化问题、老龄化问题和水土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日益严重,所以全民健康普遍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中央召开高规格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之重要原因;并且,正像笔者于2016年8月26日发表的一篇题为《要想全民健康就得“优先”发展中医药》的时评文章中所讲,多年来在很大层面上,不少医疗机构,甚至是个体,利用西医药采取“过度医疗”或“虚假医疗”方式所激发的诸多问题比较严重,而“优先”发展中医药对此是一种很好的遏制或消除。
但是,百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医药在“西化”之风日盛而几乎无孔不入,且一再被“反伪斗士”方舟子、“反中医急先锋”张功耀等所谓的知识精英,以及某些利益集团,包括但不限于洛克菲勒财团(注:据著名学者易富贤所著《大国空巢》一书披露,假借所谓的优生优育等科学名义,而行锐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之实的“计划生育”,也是洛克菲勒财团等西方某些势力的阴谋诡计)等多方的联合围攻,乃至尽力绞杀的背景下,其在很大层面上被严重地边缘化、妖魔化。甚至可以说,中医药有时真是度日如年、如坐针毡、奄奄一息。尽管中央层面多次发出过要重视中医药的指令;尽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甘肃省卫计委等有关官方机构至今在千方百计地让中医药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尽管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其成,“九代苗医”王小英,甘肃省陇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医学博士田永衍和甘肃省针灸学会会员、《壶天漫絮》一书作者康凤龙等一大批名中医一直在全力地为中医药正名;尽管很多社会贤达在积极地为中医药呐喊;尽管钱学森等科学泰斗亦曾经预言"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尽管西医药的诸多弊端或危害也一再地被包括但不限于不少著名西医所揭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据2010年3月15日《辽宁日报》报道:“2006年10月6日,我和当时在美国的王澄先生共同发起一个网上签名活动,呼吁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采取措施,花5年左右的时间,让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使中医中药成为一种受政府监督和管理的,而不是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民间医术。”
跟方舟子这样的相比,此处的“我”,即张功耀之社会影响面不是很大,然对于很多关注中医药命运者来讲,张功耀犹如一个跳梁小丑,甚至真可谓是“老虎过街,人人喊打”。
譬如,据2007年4月14日《金陵晚报》报道,4月13日晚,处在舆论旋涡中的张功耀来到南京大学,做了一场“中医是科学吗?”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医亵渎了真理,造成了极端不尊重人的生命的人文环境;同时中医破坏科学精神;并且,中医扭曲了人们爱国主义热情!”
显而易见,张功耀就是“满嘴跑火车”。其实,当时现场就有学生对张功耀的言论予以拍砖:“晕啊!”一名男生大呼一声,然后“瘫倒”在座位上,“中医还能扭曲爱国主义热情?闻所未闻!这回真是长见识了!”这时,一对挤坐在后排一张椅子上的一对小情侣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来,女孩扭着男朋友的耳朵大声训斥:“以后我感冒时不许再给我喝那个小柴胡,否则你就是亵渎真理,你就是大汉奸!”
不可否认,在张功耀之前也曾有人试图将中医药赶出国家医疗体制。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胡适和汪精卫。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性人物,胡适长期笃信西医药,而力主废掉中医药。1920年,胡适得病后去协和医院找西医,结果被判了“死刑”。周围朋友纷纷劝他不妨请中医一治。胡适却说:“中医治病无科学根据,不足凭也,何况西医也已束手。”不过,不甘心就此撒手人寰的胡适,最终还是求助于著名中医陆仲安。结果,中药下肚没多久胡适的病就彻底好了。
《江南保健报》等媒体披露,在1933年6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第360次政治会议上,汪精卫不但反对“制定国医条例拟责中央国医馆管理国医以资整理而利民生案”,而且提出废除中医中药。汪氏的狂吠,当即遭到强烈反对,他无言以对,退出会场,该提案获得通过。6月27日,汪氏把持的行政院又将此案否决。后此案交给立法院审查时,汪氏亲自写信给立法院院长孙科,试图与孙科联手,共同组织此案通过,不仅如此,汪氏还于1934年元旦发表反中医的长篇演说。
但事实上,无论是胡适、汪精卫之类的民国“怪物”,还是张功耀之类的当代中国“奇葩”,都未能将中医药赶出国家医疗体制。
无论承认与否,诚如习近平所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实际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也是中医学向世界的一次展示。换言之从中医中走来的青蒿素,对世界人类的贡献也得到了认可。
不可否认,至今中外还有不少人纠结于所谓的中药之“毒副作用”。比如,张功耀就曾经放言,某科研机构证实中草药有毒。譬如万年青、白果、龙舌兰、樱核桃等一一在列。张功耀表示,因为无法确定何种植物对症何种病症,因此,中医大多是一气开出很多剂药,其中包括很多对人体有毒的药材。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张功耀还表示,西药是全世界使用的,安全性得到了全世界的监督,因此西药才是科学的主流的。
实话实说,像张功耀这样的言论,实在是欺负很多小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因为如今可能连幼儿园的不少小朋友都知道中国老祖宗常说的一句话:“是药三分毒”。
并且,妇孺皆知的是,无数的西药包装上都明明白白地标注有诸如“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 尚不明确)”,甚至还会直接列明一些毒副作用。
张功耀们,你们听好了。中国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
张功耀们懂了没?意思就是说,人即使吃五谷杂粮,也会有或大或小的毒副作用而生病的,更何况是药物。
其实西药的淘汰非常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其毒副作用太大。 有意思的是,很多西医“换代”以后,毒副作用较之以前会更大。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很多西医疗法事实上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例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旦患上诸如阑尾炎之类的病,医生往往会建议手术。据权威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任总理当年都被做过阑尾炎手术。但是,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阑尾其实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即儿童和青年时期阑尾具有发达的淋巴组织,能转输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阑尾可以帮助抑制具有潜在破坏作用的体液性抗体反应,同时能够提供局部的免疫作用。阑尾吸收肠道内的抗原并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局部的免疫系统在生理免疫反应以及对食物、药物、细菌或病毒性抗原的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又如,据经济日报社旗下《经济》杂志2013年1月刊披露,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汉斯·鲁斯克撰写的《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一书表明,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4500万美元用来“西化”中医。医学院校被告知,如果他们想从洛克菲勒慷慨的赠予中得到好处,就必须使5亿中国人民信服地把他们经过几个世纪检验的安全、有效却又廉价的草药扔进垃圾箱里,让中国人民赞成使用美国制造的昂贵的有致癌、致畸作用的“神”药。当这些药致命的副作用再也掩盖不住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地用新药来替代。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世界有1/3的病人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西)药。
在美国,西药药源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疾病之一,是列在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的第五大疾病。哈佛学者研究表明,每年因为治疗错误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5.7万人,比起因车祸、纵火、他杀加起来的总数还多。
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西药不良反应,接近每年死于吸烟引发疾病的人数。与此同时,每年因西药引起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达250万人。
有关新闻还表明,在当代中国医疗、医学界,各种中医药法规政策都是以“科学的”西医药为样板制定的,希望把中医药“提高到”西医药水平,从而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医精华的传承。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当今医疗界的“两法、两条例”,即《执业医师法》、《药品法》、《中医药条例》和《中医院管理条例》,无异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四大绊脚石。
比如《执业医师法》,众所周知,几千年来,中医的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师承、家传、自学。这三种方法历经中华特色健康之路的实践检验,世代公认其行之有效,是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之一。西学东渐,西医院校式的教育固当采用,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理论,藉此推动中华医学的与时俱进,嘉善可陈,但这不等于说师承、家传、自学的中医教育就是落后的,不可再用。
细看《执业医师法》,明显地对中医传统教育法设限,要求中医师报考资格是必须大专以上毕业文凭,而考试内容近半、一多半是西医知识,甚至要考手术衣的穿戴、呼吸机的使用。
特别须指出的还有,从2002年起,国家把民办的中医院校甚至国家高等自学考试中的中医药学专业全部取消,从而让自学的中医失去了从医的可能。
《执业医师法》导致许多家传、自学、师承的民间中医不可能取得执业资格。据估计,全国尚有无行医执照的民间中医15万人,他们是中医队伍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按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他们要行医,就是非法的。事实上,有报道称,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国共取缔无证行医9.5万余户次。那些依据《执业医师法》行事的执法者是否认真调研过,这些人为什么无照行医?他们能不能治病?他们无照行医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他们无照是谁的责任?
明末清初,民众3亿多人,有中医80万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国民5亿人,有中医50万人,其中注册者27.6万人。今日国民13亿人,中医仅25万余人,其中执业中药师仅2万人,无行医执照(亦即非法行医)的民间医生约15万人。
在中医人数直线下降的同时,西医却由民国初年的几百人上升到1949年的8.7万人;20世纪初,激增到175.1万人;21世纪之初,更高达400多万之众。
今天,我们的医疗卫生官员中,90%出自西医,另外的10%几乎全是“中西医结合人才”。
问题还不止于人数骤降。据有关机构调研,现有的25万中医,受西医影响以及将医疗推向市场政策的使然,真正能开汤药处方者不过十分之一,即不足3万人。
中医药界的人都知道,中药讲究药性,亦即所谓的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中医不讲药物的有效成分。中医或者说中药技术的一个核心秘密是炮制,通过炙、蒸、煅、烧等方法改变原药材的药性,这是世界其他医药学体系中所没有的。西方植物药只知道用生药,根本不懂炮制。可以说,炮制是中医药的核心机密。
中药材炮制(炙),是中药材加工、制作以入药用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其作用有三:一是加工、洁净去除非入药部分;二是借以减轻或消除毒性,有些药存在毒性甚至剧毒,经过炮、炙、蒸、晒、渍等方法炮制,甚或反复多次的炮制,可以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使病人用药得到安全保障;三是使药物经过炮制以达到增加效力的目的。
中药炮制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成为中医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比如,他们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生用半夏有毒副作用,但用炮制过的半夏则无毒副反应。又如附子,生用有毒,炮炙过的附子则没有毒副作用,其临床效力不减,甚或更好。
而今,国家药监局规定,任何个人不得生产制剂,然而,中医历来是医生自己亲自炮制中药,将汤剂制成丸散膏丹,不许他们自制,如何给人治病?丸散膏丹是中医用药的一部分,只要不拿到市场销售,就不能视为假药。
中国中医药界有一句自律名言:做药就是做良心。
从目前中医药界的实际情况看,继承炮炙技术的老药工越来越少,其徒弟们对炮炙知识与技术有日趋淡化的倾向,由此而影响疗效的实例不断发生,实在令人生畏!
多年以来,有关部门及人士提出要让中医药走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国际化的轨道,是没有考虑到中医药的特殊性,或者说特色。
以中药现代化为例,基本上放弃了中药的性味、归经、炮制、方剂等中医药的基本路数,而是寻找化学单体、有效成分,讲多组分、多靶点,用生药学替代本草学,用植物化学替代中药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大力推行中药现代化,原意也许很好,但关键在于此现代化的路径和目的是按中医药自身规律发展,还是跟在西医药后面“现代化”。当前中医药研究已不再研究中药的药性,而是研究其化学成分,寻找“有效成分”,分离提取,走到了西药和西方植物药的路上。而这条道路的弊端已不断显现。
事实上,中医的理论体系源于《易经》,中医把人体同天地万物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中医胸有宇宙,西医却目无全人,西医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已。中医的理论来源:“易”,为上日下月的象形,考察的是天地之间、日月系统之内的万物与人事规则。
并且,中医药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传承功不可没;并且中医药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比较欣慰的是,据新华社报道,8月2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信息,同意建立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牵头负责的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中宣部、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3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但是,谁都无法否认也不该否认的是,前述以及尚未提到的诸多有关中医药的问题至今依然非常严重;并且非常遗憾的是,从有关新闻报道中,尚未看到具体的整改意见或行动方案。相反,某些层面仅限于“纸上谈兵”或“固守成规”。
是故,笔者罗竖一认为,中国亟须扶正中医药前行的航向。也就是说,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当尽快群策群力,而广泛地重视来自民间或体制外的关乎中医药的声音,而早日让中医药朝着完全正确的方向发展。否则,无论是“健康中国”也罢,还是“健康中国2030”也好,恐怕都会严重的打折,而“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之类的高层指示,也十有八九会受到很大的挫折。
(罗竖一,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特约评论员。中国著名评论家、独立学者、资深媒体人、调查记者、专栏作家,“中国好写手”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