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看板管理打开的正确方式


   看板管理的优点很多,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还不如通常的管理。笔者在这里着重对照前面的步骤,分析一下必须遵守的几点规则。

 
  (1)后工序必须在必须的时候,只按所必须的数量从前工序领取必须的物品;前工序仅按被领走的数量生产被后工序领取的物品。因为前工序是根据后工序的看板指示数量来进行生产的,所以后工序必须按提供的数量来领取。严格遵守这个规则,所有的生产工序之间就保持了同步生产,如果某个工序出现了问题,虽然所有的工序都有可能停车,但是至少保持了各工序之间的平衡。
 
  这种后工序向前工序要零件的“拉动”方式,其特点是生产计划只下达到装配线上,然后依工序层层向前推进,这对于想引进看板方式的我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实行这个规则,工厂的最高经营者必须让全体员工服从,还必须作出将迄今为止的生产、搬运、交货的流向完全逆转过来的重大决策。如果不是工厂的最高经营者,而是生产部长,即使想往工厂引进看板方式,因为职位太低,这一规则也难以实施。
 
  (2)不合格品绝对不能送到后工序。如果在后工序发现不合格品的话,因为后工序一点库存也没有,所以只好将后工序本身停下来,将这些不合格品送回前工序。这样,后工序生产线停止,整个生产线也随之停下来,出现故障的地方,人人都能一眼看出,从而无法隐瞒。这里所说的不合格品,除了质量不合格外,还包括不良作业,即没有完全标准化,在手工作业、作业顺序、作业时间上还残留着无效作业的成分。这种无效作业容易引发不合格品的产生,所以,必须彻底消除这些不良作业,实现产品的顺畅流转。在日本丰田公司,普通工序间是没有检验员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作业人员都不会生产出不合格品来。实际上,一旦生产出不合格品来,由于员工的素质高,都想方设法加以弥补,不让其往下流转。另一方面,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寻求团队协作解决,这被认为是精益生产特有的现象。
 
  (3)看板必须适应小幅度的需求变化。在一般的企业里,没有顺利处理突然而且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的手段。普通的管理方式是由中心部门制定生产计划,并将计划同时通知各个生产工序,因而,应对突然的需求变化修改生产计划,到将计划再通知到各工序,需要7~10天的时间。在“押入方式”下,各种工序有时面临着突然而且急剧的生产需求量变化的难题,生产失去均衡生产。
 
  在看板管理方式下,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管理人员不把每个月的详细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各个工序,只有最终装配线接收当天的产品投入顺序计划表。管理人员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最终装配线上通过看板进行微调。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事前制定的1月份的生产计划中,每天必须生产100个单位的产品,但是到了1月10日,就判断出了2月份必须每天生产120个单位的产品。这种情况下,从1月11日开始就每天生产105个或107个单位的产品,以应对事态的变化。对于作业人员来说,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应对产品数量的变化,不易出现不适应现象。而对于整个生产线来说,容易实现均衡生产。如果市场需求变化的幅度在10%左右的话,可以保持现有的生产线步调而无需重新调整。
 
  CTPM华天谋具有超强的系统管理理论和实务推广运用能力。拥有来自三星、LG、三菱、理光等世界500强企业、6年以上CTPM精益管理经验的优秀顾问师80人。顾问师团队成员80%以上接受过韩国KTPM研究所的专业培训,是国内规模大的由全职顾问师团队组成的CTPM精益管理咨询公司。
 
  联系方式:1338284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