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竖一
家喻户晓,2016年2月2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向团中央书记处班子成员进行反馈时明确指出,共青团中央“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为他人伪造预备党员身份”。在共青团中央的问题中,巡视组还指出其改革创新行动不坚决、措施不具体,对下指导不及时,“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仍然存在。
直言不讳地讲,类似问题早已有之。既然这样,那么该如何尽可能地根治之呢?笔者认为,正确答案就“隐身”于2016年8月2日新华社发表的有关新闻中,即根治之法在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里面。
实际上,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此方案的出台系一个时间问题。换言之,中央第二巡视组的有关工作,只是客观上加速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出台的进程。
有关新闻表明,《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从四大方面、十二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第一,改进团中央领导机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第二,改革团中央机关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第三,改革创新团的工作、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第四,加大党委和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综合之前的众多新闻报道以及其它信源,谁都不难发现,此番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因此,共青团中央改革意义深远;并且必须“紧跟党的步伐、走在群团改革前列。”
就本质来讲,共青团中央改革是再揭中国政改大幕。为何如此说呢?
首要的原因是,政改的大幕曾经被揭开过,然后来又落幕了。
“十年浩劫”结束之后,中国最高层面逐步意识到,中国要健康、良性、可持续地发展,不仅要推动经改,还要进行政改。后来,甚至还在一些层面上还进行了政改实践。譬如,废除领导终身制,而代之以任期制。然而,由于众所周知或外界难以知晓的一些原因,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政改的基本就停滞不前了。在有的层面,政改还出现了倒退;而且,在某个时段内,政改一词都被敏感了。不过,多年来呼唤政改的声音一直不断。
其次,共青团中央的改革不是修修补补——无关体制性的东西,而是里里外外都动真格的旧貌换新颜——属于体制性政改。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共青团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部分,是焕发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并且,新华社所播发的团中央负责人就共青团改革答记者问中表示,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改革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党和国家其他各领域正在深入推进的改革一样,共青团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他强调,要以问题意识认识共青团改革,“当前,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面对社会环境和青年群体发生重大变化,共青团建设和工作中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比如,部分团员光荣感不强,团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够,工作有效覆盖面不足。不解决这些问题,共青团就无法履行好党赋予的青年群众工作使命”。
显然,共青团中央改革不仅在最高层达成了共识,而且上升到了政治的至高位置。换言之,这次从团中央开始的改革,是里里外外都动真格的旧貌换新颜——属于体制性政改。即不同于往常的修修补补——无关体制性的东西。
再者,就全局来讲,共青团中央系统的改革难度不太大,或者说改革阻力比较小。即共青团中央改革比较容易开花结果,而利于中国在更大范围内、更大层面上进行政改。所以,严格意义上的这轮政改,就从共青团中央开幕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共青团中央改革不是其系统内的自查自纠,而是中共中央最高层的严令。
据媒体报道和其它信源,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以及其他数位前任都曾经发过诸如“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推动共青团改革发展”之类的指示,但这次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则是通过中央办公厅发布的,而且是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央书记处会议都审议了的。也就是说,二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一言以蔽之,笔者罗竖一认为,共青团中央改革是再揭中国政改大幕。所以,有关方方面面都理当认真对待,而积极地予以密切配合,以利于整个中国政改的进行。(文/罗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