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务员上大街扫地就是“不务正业”?


 让公务员上大街扫地就是“不务正业”

如果你认为让公务员提着笤帚到大街小巷扫地就是“接地气”,那么你错了;如果认为让公务员戴着红袖章去做“志愿服务”就会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那么你也错了。因为有些时候,或许“接地气”原本就是一种形象自残、“志愿服务”原本就是一种情非得已。

从7月下旬开始,济宁市任城区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考核”,发动了全区“各级各部门立即进入临战备考状态”。而公务员“扫街”,正是动员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有当地市民、网友质疑,公务员上街执勤是“不务正业”,甚至会影响机关办事效率。(8月4日《新京报》)

卫生城市创建本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在坚持科学发展统筹谋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全民行动中,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而济宁市任城区却让机关干部提着笤帚、抓着抹布、戴着红袖章上街扫地,难怪会引发“不务正业”的质疑、“应景作秀”的调侃。正所谓“创业要实,谋事要实”,把长效工作搞成临时突击,又岂能为城市增添光彩?

然而质疑归质疑,调侃归调侃,类似像济宁市任城区这样发动公务员扫大街的做法,在各地“创卫”中并不鲜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要么是“卫生城市”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方式除了问题,要么就是公民素养或公德思维出了问题。试想,在当前的城市管理现状下,真正依靠长效管理、不搞“突击迎检”现实吗?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更是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特别是作为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主人,每个市民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创建活动去,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劳动成果来守护和维护自己的家园。但实际情况又当如何呢?

城市发展速度之快与市民素质参差不齐所形成的反差,是当前城市治理最为令人头疼的课题。既然人的灵魂赶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就有必要以持续不断的“突击”来刺激那些尚未觉醒的“灵魂”,让他们在示范和引领中苏醒、觉悟。公务员既是城市特殊的服务者,也是普通的城市居民,让他们提着笤帚到大街小巷扫地既是公共责任的一种适时发挥,也是对“灵魂”改造的一种善意提醒。

诚然,“突击迎检”并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环境、文明程度,甚至一些地方在通过了检查验收之后还会出现环境卫生的恶化和反弹。但设若据此就把公务员上街做志愿服务认定为“不务正业”、“应景作秀”,便是一种武断。哪场战争不是靠一个又一个战役打下来的,哪项工程不是靠一次又一次突击来完成的?况且卫生城市创建原本就是一个日趋渐进的过程,让公务员在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暗访”和一次又一次的“突击迎检”中打个先锋,引领一下那些麻木的“灵魂”有何不可?

正如博友堂吉伟德所说,公共治理既需要一个成熟而理性的舆论环境,也需要更宽视野认知之下的普遍性共识。既然“创建卫生城市”是一个宏大的民生工程,既然市民的认知还未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那么就别再让那些爆嗮在大街小巷扫的公务员既要流汗、又要流泪了!

(李吉明2016年8月5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