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买房变为金融游戏,我们该何去何从


  918日,杭州楼市被一张微信截图激起千层浪,万科营销总监张一平这张关于杭州“限购”的微信聊天截图的刷屏让投资客们一夜之间挤爆了杭州各大楼盘的售楼部和二手房交易中心。16个小时的疯狂,杭州签掉了5105套房子在别的城市上演了千百次的抢房和涨价故事在杭州不厌其烦地重演

  杭州政府此次“限外令”的推出是继厦门、合肥、南京等地出台限购、限贷政策之后,试图给楼市降温“温柔一刀”然而对热衷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炒作的投资客来说,这一刀并不足以伤筋动骨。

  近来,当地王、限购、假离婚、学区房等字眼频繁成为舆论热词的时刻,房价再次成为全社会最大焦点,没有之一。买房对于普通人来说俨然接近疯狂,接近其中已与“赌博”无异。买房者和卖房者如同分别坐在了赌桌的两端,卖房者一边还坐着开发商,桌上放着不断翻动着房价参照表,博弈由此开始。

 

 

 

为什么中国人热衷买房投资

 

  央行19日公布的居民偏爱投资方式调查:未来3个月内准备买房的居民占比16.3%甚至在上海还出现因为限购谣言抓紧离婚买房,办理离婚的民政部门被挤爆,只得限号奇观为何买房颠覆了我们对财富和生活方式的认知,却又让更多的人前仆后继?房子在中国已不是消费品,而是投资品。

  正如段子所言,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人们最终发现,只有房产是靠得住的而且长期来看,没有比一线城市的房产更能保值增值的投资品了。钱无处可投,房子就裹挟了许多大城市的居民和产业。

  目前购买房产的家庭绝大多数是抱有投资心理的,或者说是投机心理的。

  资金大量流入房贷市场,一方面按照市场规律来看,哪里有投资回报,那么市场的闲置资金必然会流向哪里。目前来看,主要一二线城市仍然存在房价上涨的预期,投资客们此时“进场”买房仍然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刺激,购房需求得到了释放,促使了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局面。

  实际上,最大的原因就是:已经购买房产的家庭,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远远超过家庭工作收入,可能一辈子工作带来的收入也赶不上房地产上涨带来的财富,因此他们看到了财产快速增值、财富快速增长的途径。努力工作不如投机炒房,这不仅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也是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的普遍心理。长此以往,没人正经干活,大家都想着投机取巧。现在除了“假离婚”投资买房,还有以公司形式投资购房、开发商员工自己炒自己的房子等现象,此外,投资客不仅仅局限于在本城市投资,也根据不同城市的特征开始在不同城市间轮动。房价也抑制着拉动内需的脚步,试想工薪阶层有限的收入维系在房贷上,人为的造成房产之外的内需消费不足,从而使国内其他企业从何处去获得持续创新的投入和动力?

  马克思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可以计算一下,如果按照年30%的涨幅,3年就会100%,利益面前,自然就会有人挺而走险,为什么不?更何况,以2016年的上涨势头来看,2年就能上涨100%

 

如果全民买房运动继续,最终会发生什么?

 

  在高房价面前,无数的购房者望房兴叹。高房价促使了高租金,这对于创业群体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尤其是对于有年轻创造力的青年一代。等到青年一代渐渐远离高楼大厦之时,也即为这个城市创造力缺失之时。而伴随着人才流失的同时,大型创新型企业也将逐渐撤离。“华为已经选择渐进式撤离了深圳”,下一个会是谁?

  造成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深层次原因,是目前中国大量民间资本和民间储蓄不能变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老百姓纷纷把买房子变成一种储蓄,而不是单纯的居住需求。当前民间投资机会有限,获利水平比较低,银行利息也很低,于是大家就把存款变成了房子,这是中国整个经济结构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中国不挤泡沫,继续全民买房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房地产市场越是红火,中国经济空心化的问题越是严重。国内尽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大量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新增融资很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社会资金主要进入金融属性强的部分商品。当房地产吸附了金融机构与居民的大部分资金流入,实业就开始缺血。围绕着土地、房地产的收入快速增长,制造业显得无足轻重,竞争力因为汇率天平的倾斜而不断降低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的问题,在中国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全民买房不但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如果不看明白这一点,就难以痛下决心,房地产的赌局就会越玩越大,直到其崩盘为止。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的风险和过去有明显不同,崩盘的风险随时都会存在。经济下行和房价逆势上涨所产生的背离现象,是此轮风险的显著特点,也是其难以化解的根源。地产泡沫既通过高地租吞噬实体经济的的根基,占据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空间,也间接造成分配扭曲,削弱社会总需求,加剧了中国经济的畸形和恶化,放任自流的结果必然是遭到反噬这是中国经济无法长期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