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川风景世间少,令人长忆峨眉山


  两川风景世间少,令人长忆峨眉山

  四川、“天府之国”,人们总是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古,巴山蜀水、人杰地灵、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数不胜数。

  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既是如此更何况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蜀国多仙山,峨眉藐难匹”。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至今仍淬于民间。但峨眉册的百里秀色,那短短几句诗又怎能道其万一呢?欲识“庐山真面目”髯到峨眉走一遭。峨眉山海拔高度为3099米。与莽莽昆仑一脉相连。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区突然拔地而起,真可称得上是“雄秀西南”。《水经注》里记载:“从成都远望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屹立,细长俊美,好象美女的两道弯弯的蛾眉”。峨眉山由此而得名。

  峨眉山远非一个“秀”字就可以将其所有的景色全部包含其中,是集“雄、秀、奇、险、幽”为一体的特色,故唐朝诗人李白将其尊称为“仙山”。“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胜景更是让峨眉远近闻名,为海内外游客所向往。

  县以山为名。在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县时,称峨眉山所在地为峨眉县,由此可见当时的峨眉山已是相当有名气的咯!到了明代,峨眉山又被人誉为“震旦第一山”。

  有人把峨眉山称为仙家之地,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在此驻足,并有方士在山上隐居,开坛设炉,结庐山终了。到了汉末三国之际,道教开始在峨眉山传教。而西来的佛教则是在两晋时开始在峨眉山上修建寺庙,佛道之争在峨眉山上也很激烈。唐宋时期,三教并存。可是到了明代,道教开始衰落,到了清初,一些道观更改为寺,从此神仙无踪无影,遍山菩萨金相。佛孝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到清代为止全山先后所建大小寺庙170余座。

  峨眉山全山较为有特点的寺庙比如起点寺庙报国寺,唯一的尼姑寺院,伏虎寺,金顶华藏寺,半山腰外的万年寺等都是峨眉山非常有特点的寺庙。

  那么峨眉除了以它独有的佛教文化吸引着大家它还有其它的景观也是值和人们去游玩观赏的。比如说:报国寺门前的凤凰堡上安放的“圣积晚钟”是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所铸。重12.5吨,高2.3米,口径2米,仅次于中国最大的现存于北京大钏寺的大铜钟,有巴蜀钟王之称,钟上还刻有部份佛经《阿含经》以及历代统治者与峨眉山佛教的渊源泉关系,此钟表里共刻有61600余字,由于它铸造于圣积寺,晚上才敲,故名圣积晚钟。据说它第敲击一次,声音可延续1分50秒左右,可传音40里。

  在峨眉山最有趣又最受欢迎的动物是“峨山猴”。“峨山猴”称“灵猴”又叫“猕猴”。当地人叫它“山儿”,朝山的居士又把它叫做“猴居士”。可是,这猴子也和人一样咯!脾气有好有坏。它们有时向游人索要食物,但决不强抢估吃。它们常爱嬉戏。但也有占山为王者,夹道抢劫,无所不为,实在让你哭笑不得。

  当你游历完峨眉山的佛教寺院,从冥冥梵音中走出。从辉宏的殿堂当中走出来的时候,一定会为这四大佛教名山这一的峨眉山而感叹不以。再回首,遥望巍峨飘渺的山峰,你不尽回想到她秀丽的景色,壮阔的气势,深奥的佛教内含,玩味她幽深的意境。使人一时忆起明代诗人解缙的两句诗“两川风景世间少,令人长忆峨眉山”。让更多的朋友到峨眉山来游玩,将她的美景尽收眼底。将她的美景长记心中,留下一切最美的回忆。

  概括介绍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峨眉山概括介绍

  重点讲解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功能

  1、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导游词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

  峨眉山导游词「1」

  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既是如此更何况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蜀国多仙山,峨眉藐难匹。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至今仍淬于民间。

  但峨眉册的百里秀色,那短短几句诗又怎能道其万一呢?欲识庐山真面目髯到峨眉走一遭。峨眉山海拔高度为3099米。与莽莽昆仑一脉相连。

  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区突然拔地而起,真可称得上是雄秀西南。

  《水经注》里记载:从成都远望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屹立,细长俊美,好象美女的两道弯弯的蛾眉。峨眉山由此而得名。

  峨眉山远非一个秀字就可以将其所有的景色全部包含其中,是集雄、秀、奇、险、幽为一体的特色,故唐朝诗人李白将其尊称为仙山。

  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胜景更是让峨眉远近闻名,为海内外游客所向往。县以山为名。

  在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县时,称峨眉山所在地为峨眉县,由此可见当时的峨眉山已是相当有名气的咯!到了明代,峨眉山又被人誉为震旦第一山。

  有人把峨眉山称为仙家之地,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在此驻足,并有方士在山上隐居,开坛设炉,结庐山终了。到了汉末三国之际,道教开始在峨眉山传教。

  而西来的佛教则是在两晋时开始在峨眉山上修建寺庙,佛道之争在峨眉山上也很激烈。唐宋时期,三教并存。

  可是到了明代,道教开始衰落,到了清初,一些道观更改为寺,从此神仙无踪无影,遍山菩萨金相。

  佛孝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到清代为止全山先后所建大小寺庙170余座。

  峨眉山全山较为有特点的寺庙比如起点寺庙报国寺,唯一的尼姑寺院,伏虎寺,金顶华藏寺,半山腰外的万年寺等都是峨眉山非常有特点的寺庙。

  那么峨眉除了以它独有的佛教文化吸引着大家它还有其它的景观也是值和人们去游玩观赏的。

  比如说:报国寺门前的凤凰堡上安放的圣积晚钟是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所铸。

  重12.5吨,高2.3米,口径2米,仅次于中国最大的现存于北京大钏寺的大铜钟,有巴蜀钟王之称,钟上还刻有部份佛经《阿含经》以及历代统治者与峨眉山佛教的渊源泉关系,此钟表里共刻有61600余字,由于它铸造于圣积寺,晚上才敲,故名圣积晚钟。

  据说它第敲击一次,声音可延续1分50秒左右,可传音40里。

  在峨眉山最有趣又最受欢迎的动物是峨山猴。峨山猴称灵猴又叫猕猴。当地人叫它山儿,朝山的居士又把它叫做猴居士。

  可是,这猴子也和人一样咯!脾气有好有坏。它们有时向游人索要食物,但决不强抢估吃。它们常爱嬉戏。

  但也有占山为王者,夹道抢劫,无所不为,实在让你哭笑不得。当你游历完峨眉山的佛教寺院,从冥冥梵音中走出。

  从辉宏的殿堂当中走出来的时候,一定会为这四大佛教名山这一的峨眉山而感叹不以。

  再回首,遥望巍峨飘渺的山峰,你不尽回想到她秀丽的景色,壮阔的气势,深奥的佛教内含,玩味她幽深的意境。

  使人一时忆起明代诗人解缙的两句诗两川风景世间少,令人长忆峨眉山。

  让更多的朋友到峨眉山来游玩,将她的美景尽收眼底。将她的美景长记心中,留下一切最美的回忆。

  峨眉山导游词

  “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难匹”。

  游完乐山以后,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大家朝思暮想的峨眉山了。

  当年大诗人李白也是沿着同样的道路前往峨眉山的。

  峨眉山在李白的心中十分崇高。他在登山时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诗:

  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临,绝怪安可息。

  蜀中有那么多的雄奇的大山,李白对峨眉山情有独钟。因此,在他出川远游的时候,路经乐山,也要上岸去游览一下心中的峨眉山。

  李白到了白水寺,见到了好友广浚和尚,在寺前的明月池畔,二人论琴比剑,广浚为李白弹响了高山流水般的琴声,琴声如此悠扬,不仅让李白如沐春风,而且周围的青蛙也被琴声吸引,学着琴声一起和鸣。

  李白很为广浚的琴声所感动,写下了他那篇著名的>: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随流水,遗响如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今天寺前还留有“广浚弹琴处”和“李白听琴处”。

  从此以后,青蛙们也学会了演奏。

  广浚去世后,寺的周围琴声不绝,其叫声如广浚的琴声那样悠扬婉转,这就是峨眉山的“弹琴蛙”。

  直到今天,人们到白水寺前,还要去一睹弹琴蛙的风采。

  峨眉山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系邛崃山脉北岭南支,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境内群峰挺秀,山色绮丽,具有“雄、秀、奇、险、幽”的特色。

  尤以“秀甲九州”闻名于世,以“峨眉天下秀”与“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并称为巴蜀四大风景名胜。

  峨眉山又是著名的佛教胜地,被称为普贤萻萨的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渐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因此,我们说峨眉山是一个集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98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0年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

  1996年12月同乐山大佛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近几年,峨眉山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山、卫生山、安全山的荣誉。

  峨眉山市也成为中国十大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据>记载,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之分,民间呼之为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

  而目前供中外游客游览的峨眉山主要指大峨山。

  它的最高峰3099米,山势雄伟秀丽,经历代文人墨客的反复渲染,最后终于送给它一个靓丽的雅号:“峨眉天下秀”。

  关于峨眉山名称的来历,我翻阅了许多资料,各说不一。

  但是有三种说法较有代表性。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山的形状像蛾的眉骨而得名。任豫的>中说:“峨眉在南安县界,两山相对如峨眉。”张华的>说:“观此山如初月。······真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第二种说法是以水取名。>有“俄水之眉,故名俄眉”之说。

  俄水即大渡河,绕峨眉山而过,眉是指的支流。

  大渡河的一条支流从峨眉山而来,因此得名。

  第三种说法是以山势取名,“峨”是形容它的高,“眉”是形容它的秀。

  如同姑娘的蛾眉,秀美无比。

  其实峨眉山远看像美丽的少女,走近了才知道它心胸之博大,内涵之丰富,身躯之伟岸,体格之刚劲,其性格更像一个奇伟的男子。

  峨眉山的挺拔峻秀,高大雄伟,是中国其他同类文化含量很高的大山所不能匹比的。

  泰山、嵩山、华山和两个衡(恒)山,这古老的中华五岳,除了南岳衡山稍显高大外,其他不过是峨眉山的小兄弟。

  峨眉山不仅仅是高大而已,它不是一座文化荒山,作为文化大山,比起中华五岳来,它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它一直远离中华文化的中心,但是它却在这一隅小角落里,积淀出了厚厚的文化层,其文化积淀的层面之高,与它的伟岸的身躯十分相宜。

  峨眉山可以说是无壑不秀,无壑不幽,无山不峻,它的那些深沟幽谷为它提供了无比的肚量,使它能够将各种纷呈的文化都容纳进来。

  这一点,让中国的许多大山、名山都感到困惑不解,在中国的西南的四川的西南的一角,居然出现了这么一座大山。

  那么是谁造就了峨眉山的伟岸身躯呢?近现代的地质学家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玄奥的谜底:峨眉地区几亿年前还是一片泽国水乡,大约距今6千万年左右,强烈地壳运动震撼了峨眉大地,把地下沉积物抬出海面,同时受到挤压变形和断裂的影响,形成一系列的背斜、向斜和断裂组成的复背斜地质构造,东部下降为峨眉平原,西部上升成气势巍峨的峨眉山。

  地质学家说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

  峨眉山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基本上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

  峨眉山独特的地质特征,为各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地貌自然景观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历代名人学士赞辞很多。

  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

  其实峨眉佳景何止十处?只要各位细心体察,就会看出峨眉山是以“雄、秀、奇、险、幽”的自然风光在祖国名山大川中独树一帜。

  雄秀峨眉 ——巴山蜀水

   峨眉山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以“佛国圣地”、“普贤道场”、“仙山福地”名扬海内外。“峨眉天下秀”,她忽隐忽现古雅神奇,浓妆艳抹巍峨媚丽,牵动了古今多少游人纷沓而来的脚步。

   佛教圣地

   早晨7:30从成都出发,旅游车沿成乐公路绕过乐山,9:30驶进峨眉山风景区入口处,地导接团换车后继续前行。一路上,团友们一边听导游讲解峨眉山的基本概况和进山注意事项,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光,我开始迷醉了峨眉山植被覆盖完好,满眼望去全是绿。

   景区内现有寺庙30余处,其中著名的有八大寺庙: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万年寺、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和华藏寺。这些寺庙像一颗颗璀灿的宝石镶嵌在峨眉山上,向人们展现着峨眉山厚重的佛教历史文化背景。

   峨眉山佛教文物品类繁多,现有文物古迹点164处,寺庙、博物馆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属于国家定级保护的文物850多件,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0:30到达峨眉山报国寺停车场时,太阳露出了笑脸,苍翠的山峰在轻纱飘渺般的云雾中时隐时现,风光绮丽。导游立刻说,成都一个多月来阴霾满天,还是深圳朋友的运气好,你们今天可以看到金顶祥光啦!

   据介绍,报国寺位于凤凰山下,海拔533米,坐北朝南,为山中第一大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清初迁建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取“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而易名。

   “蜀国多仙山,峨眉藐难匹”。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至今仍传于民间。峨眉山海拔高度为3099米。与莽莽昆仑一脉相连。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区突然拔地而起,真可称得上是“雄秀西南”。《水经注》里记载:“从成都远望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屹立,细长俊美,好象美女的两道弯弯的蛾眉”,峨眉山由此而得名。

   峨眉山远非一个“秀”字就可以将其所有的景色全部包含其中,是集“雄、秀、奇、险、幽”为一体的特色,故李白将其尊称为“仙山”。“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胜景更是让峨眉远近闻名,为海内外游客所向往。

   在一家酒店吃完午餐出来,原想拍凤凰山风景,可是,风云突变,浓雾笼罩报国寺景区,可见度不到50米,峨眉山峰又隐藏在浓雾里了。

    双桥清音

   从报国寺开始沿登山线路徒步上行,走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极深处,进入峡谷,踏上栈道,昂首望去,两面险崖绝壁,斜插云空,如同一座大山被利斧逢中劈开。透过疏藤密蔓,枝梢叶尖,露出蓝天一线,宽约3米,最宽不过5米,溪流峰回路转,山道曲曲弯弯,颇有“曲径通幽”之感。“峰头天一线,名符一线天。不从此中出,焉知天地宽。”此景因而得名“一线天”。

   出了一线天,顺着山间步道和溪流的石头路慢慢前行,见到一块牌子,上面提示进入生态猴区。果然,没多大一会,成群的猴子便三三两两的出现在路边。导游提醒,这些猴子欺善怕恶,特别是有一种“流氓猴”喜欢骚扰穿红色衣服的女性。几个女团友听了害怕地躲在男士身边,见此情景,我们像“护花使者”一样前呼后拥,结伴而行。

   有的灵性超凡,与游人友好。在当地被称其为“峨眉猴”的藏酋猴,出没于山间道旁,与人嬉戏,成群结队地拦路“化缘”,登山的游人们也都高兴地把食物施舍给它们,当作一件乐事。峨眉山也是我国旅游名山中唯一能够见到野生猴类的地方,因此它又以“猴山”蜚声国内外。

   进入清音阁景区,浓雾渐渐散去,眼前复现山清水秀景象。清音阁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而名。它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海拔为710米。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

    “两飞双虹影,万古一牛心”。阁下双桥,两条晶莹的溪水从桥下奔流而过,交汇处,一块牛心状巨石遗落在溪间。水过处,激起细碎的珍珠,洒落溪流,传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响。清音平湖系绿色生态湖,水质纯净,清澈透底。四周青嶂翠峦环抱,古木参天,湖如碧玉嵌入其中。我陶醉在这一尘不染的绝胜画卷之中,像是一首有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山是那么的清净,水是那么的透明,真想在这里守着这暮鼓晨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野生活,真正去体会“一蓑风雨任平生”那份洒脱。

    洪椿霁雪行至海拔1450米的大坪,眼前一派银色世界。导游说,峨眉山昨天下过雪。难怪山木林野尽是玉树琼花,晶莹剔透,宛如“琉璃世界”。

   小时候听老人讲:“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而最为曲折难行的路段,就是从大坪寺到海拔1800米的九老洞,称为九十九道拐。传说当年普贤来峨眉山建道场之初,途经此地时,见这里山势高峻,坡陡石滑,险绝人寰,便授意灵祖菩萨指挥随行三千力士同时动手,每人修一级台阶。三千石级顷刻而成,灵祖验收时一数,恰好石阶有九十九道拐,此坡因此而得名。

   沿途冰雪铺地,坡陡路狭,曲折多弯道。我们爬上每一步梯子,感觉像拼命似的,双腿又酸又痛。有的拄着拐杖,侧移着腿,一瘸一拐,三步一歇,还得提防猴子的偷袭。三五成群的游客邀约着一同上山或是下山,一为免遭猴劫,二为互相鼓励。山谷里常有回音“坚持就是胜利。”游客们便笑了,学习长征精神,继续徒步前进。人的潜能真是深不可测,无论走的多么艰难,我们终于抵达洪椿坪。虽然大家气喘嘘嘘,但是也有一种战胜自我的胜利感。

   以清幽静雅取胜的洪椿坪,座落在群峰环抱之中。坪上,云雾丰盛,古木葱茏,山鸟长吟,涛声殷殷。清代释永宣朝拜到此,以《洪椿坪》为题写道:“穿萝觅径入椿坪,楼殿层层鹤篆清。因共雨花看贝叶,漫随山色听溪声。”

   沿途山林翠绿,碧藤铺路,登山者兴趣盎然,嬉笑声回荡山谷。一行人就在富有情趣的如画幽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九老洞,这里有个“珙桐保护区”。每到春末夏初,山道两旁的珙桐树含芳吐艳,其白色的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整株树犹如群鸽栖息。

   珙桐系1000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少数地区幸存下来,成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的珍品。这里还有桫椤、杜鹃、含笑、铁蕨、连香树、报春花、名贵兰草等近百种珍稀植物。

   金顶祥光我们又艰难的行了1.5公里,终于到达接引殿,直达金顶索道全长1168米,由海拔1540米的接引殿直达海拔3048米的卧云庵。大家走进索道车厢,我就占据了一个观景最佳位置,缆车在牛乳般的白雾中穿行,俯看众山都被浓雾笼罩,只隐约能见到幻化奇纱一样的树尖在脚下飞逝而过。我好像是在凌空飞渡,在缭绕的云雾间不知不觉地就滋生出了一股仙意、一种快感。

   登临金顶,云遮雾罩,滔滔的白雾把这里幻化成一个佛的世界。大雄宝殿已被白雾包裹的严严实实,我们欣赏不到它的雄伟庄严身姿,只能隐约听见师傅们诵经的梵声传来,宝殿前普贤骑象十面佛忽隐忽现在云雾中,一会又在云开雾散时发出耀眼的金光。使我们看不清他的真实面目,更给这里增添了一种神秘或者说是一种仙气。此时的我已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不知自己是香客、还是游人?

    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乌云浓雾逐渐变浅,天空由乳白变橘黄又变成玫瑰红过后,云层里出现太阳,而它此刻似一颗白色的小圆球。随着时间的推移,橘黄越来越亮,白色的小圆球也慢慢变成浅玫瑰色,并且颜色越来越浓,形状也越来越大。仿佛是云层阻挠了它,几次冲刺,它终于跃出云层,顿时,太阳金光四射,云层霞光闪烁。观景台沸腾起来,游客们为一睹金顶祥光而欣喜狂欢。

   站在舍身崖上,放眼山底,只见金顶下,云雾苍茫,波翻雪浪。那云雾已泯灭崖上和崖下的界限,好像一脚踏过去就会飘飞在云海中,羽化成仙,刹那间就会忘记身后的红尘俗界,飘然飞入那佛国仙境。崖下涌动的雾海,蛊惑人在不知不觉间,就产生了一种想飞的渴望。我想如果自己能清啸一声飞向那云里,把一切红尘凡事都随云雾散去,啸尽一身的寂寥,独占云海中那份清净,该是多么美妙的情景啊!

   白水秋风游完金顶就下山去浏览万年寺,乘上缆车,徐徐而下,我们婉若滑翔云霄的鸟儿,悠悠的云朵从身边瓢过,俯首远眺,青翠茂密的万顷原始森林飘渺于云雾里,犹如置身仙景,随后云雾渐退,参天古树伸手可及。

   万年寺海拔1020米,雄踞于骆驼岭下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为峨眉山八大古寺之首。晋隆安年间(397—401)开始在此建寺院,起名普贤寺。明朝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为其母亲庆贺七十大寿,赐金修筑无梁砖殿,并题写“圣寿万年寺”五字金匾。从此,寺名被改称万年寺。

   置身万年寺,袅袅的梵音敲响耳鼓。镇寺之宝就是铸于宋代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像,铜像前跪满了前来朝拜的信男善女,他们点燃着香,虔诚的把心事说给菩萨。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祈祷,我不知铜像是否真的能听懂这些虔诚的善男信女所言,但从祈祷的人们脸上却能看到他们似乎得到一种解脱和满足。面对慈眉善目、庄严肃穆的佛像,我们也双手合十、匍匐礼拜。

   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听广浚和尚弹琴,曾写下千古传颂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他下山后还写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当我们游完峨眉山,从佛教寺院冥冥梵音中走出的时候,回首遥望巍峨飘渺的山峰,不尽回想到她秀丽的景色,壮阔的气势,深奥的佛教内涵,玩味她幽深的意境,使人一时忆起明代诗人解缙的两句诗“两川风景世间少,令人长忆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