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说,共享经济模式成行的主因还是智能化的互联网的底层驱动,比如滴滴如果没有LBS功能只靠电话沟通和时时变化的地理位置很难爆发其实力,所以说智能硬件的支撑必不可少。
排除硬件的智能化方面,单纯从商业运营角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利用新媒体重新建立用户和用户关系才是共享经济的核心。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总结对新媒体的利用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优势,还是要回到用户和粘性上来。所有的商业最终都是回归人性本身。互联网对传统来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新建立用户,这个核心战略把握好,其他都是战术实施问题。
商业的本质就是让人性得到释放,颠覆式创新也不例外,归根结底就是怎样满足人性需求。有些人是懒惰的,如果东西做得很简单,就愿意去用;有些人是贪便宜的,如果东西做得便宜,甚至做得免费,就愿意去用。专卖店里半价甚至1折促销,不管哪国人,都会买一堆不用的东西回家,这是人性在起作用。麻省理工学院曾经专门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一样东西一旦免费,人们就容易丧失理智和辨别能力,蜂拥而上、占为己有。
所以说,先不要想怎么盈利,也不要想把原来的商业模式简单的复制到新媒体上,新媒体如果仅仅被当成另外一个渠道,那么新媒体将不复存在。新媒体的本质问题是连接用户和用户与用户的连接而最终形成的新的连接生态,进一步说就是给用户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把用户长期粘在新媒体上才是关键。不管做什么商业的,一定可以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服务,让用户产生长期的依赖,这就是新媒体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当然,这也是新媒体的优势。
2016年初以来,双微共振引发多起网红传播事件,即泛娱乐化事件。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在微信和微博平台上的曝光量、发帖量、转发量和评论量都是其他平台的数十倍。所以说,新媒体的运营双微共振是核心,高端用户和活跃用户还可以建立独立社群,甚至于社群矩阵的方式来运营。
针对用户选择产品的策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要让他动脑子,不用让他费力,就能帮助他解决问题。所以,把产品做得很简单,就变成了产品的优势。苹果为什么成功?专家们分析其产业链和生态系统,说得都很玄乎。其实,苹果的用户体验简单到极致,它就用这一招撼动了微软的统治地位。因此,如果我们能发现产品里还有很多痛点,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那就把它做到简单方便,再逐步让这简单方便的体验达到极致,那就有可能做出一个颠覆性的创新出来。
这是我个人总结的在新媒体上用户的运营策略,从多维度和多层面激活用户,最终建立起用户生态,是共享经济模式通过新媒体实现的渠道通路和最为便捷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当然大家如果有更好的玩法,也请不吝赐教,我这厢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补充。
-
、用新招奇招: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用户都是健忘的,长期处于风口就需要刷新刷新再刷新;
-
、用积分刺激:用户对用户影响更为强烈,已经于超过媒体和品牌所有者,所以和用户一起说,奖励用户说,用积分刺激用户的活跃度,并且要为积分兑换买单;
-
、用奖励激活:聚合死忠用户,死忠用户是作为炒作爆点的种子力量,更是危机公关的中坚力量;
-
、用情怀膜拜:深度挖掘产品的故事,打造比产品物性更高维度的情怀感染用户,让用户顶礼膜拜;
-
、用互动思维:给用户传递产品及服务相关的知识,用这些内容关怀用户,进而与用户深度互动;
-
、用活动交流:发动各种资源让用户和我们聚在一起,举办线上或线下沙龙,使线上线下活动常规化;
-
、用体验归属:尊重用户,给用户最好的产品体验的同时,让用户全流程参与进来,让用户产生归属感;
-
、用价值实现:打造品牌自己的网红,让他们的个人价值在品牌的平台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