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严复学”学科体系,提高国际话语权


 建设“严复学”学科体系,

加强海内外学术文化交流,提高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在1993《嚴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序言中说:

“从嚴復到鲁迅并直到今天,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创造都是在不断探索、实践类似嚴復这条‘阔视远想,统新旧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的道路的。我们今天学习嚴復才兼文理、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继承其宝贵精神财富,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新时代精神;还要探索中西文化交融的途径,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

习近平的这一席话,从严复思想文化资源说起,论述了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创造的道路。虽然是在二十多年前说的,实际上已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大命题。二十多年过去,这一论述依然是那么新鲜、有针对性。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需要直面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关于建设严复学术学科体系,1993年罗耀九副会长就已经提出建设“严复学”学科体系的构想。200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黄克武所长以《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建立“严学”研究的学科体系》为题,在开幕式大会发言呼吁:

“纪念严复不仅要效法严复爱国主义的精神,更要学习‘纵论古今、放怀天地’的学术气魄。严复才兼文理、学贯中西,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级的思想文化巨人。研究严复可以深入近代中西文化中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哲学、科学等的各个领域,以及中西融合与冲突的关键课题

1993年福州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就有人提出建立‘严学’(即“严复学”)的呼吁。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积蕴,以及十余年来以严复学术研究会成员为中心的沈潜、反思与开拓、耕耘,我们认为目前构建‘严学’学科体系的条件已经充分成熟。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为‘严学’的全面展开点燃了圣火,”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嚴復学术研究会已经成为海内外严复研究领域交流探讨的很有影响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团结全国(大陆、港澳台)嚴復研究专家,建设严复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提高国际话语权,条件已经成熟。

正如黄克武所长所说,“严复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级的思想文化巨人。适时召开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1992年,福州严复研究会一成立,我们就策划组织举办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说“严复是福建的瑰宝”。冰心先生说:“严复是我父亲的老师,是我敬仰的人。”她为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题名,祝贺大会召开。北京大学福建校友、时任福州市委宣传部长林爱枝说:“严复是北大首任校长,严复在任时间不长,北大就得到英国教育会议和伦敦大学的承认,北大在国际的学术地位提高了,福建校友引以为荣。在严复的家乡福州,一定要保证把国际研讨会开好。”这是中国的、也是第一次国际严复学术研讨会。我们更要学习嚴復的学术气魄,有责任、有自信把严复学术研究推向国际。

 

严复学术研究会第一个十年的工作,在严复的历史定位问题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对严复的评价也随即消除了不少杂音,对严复思想的现代价值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个十年的研究已经注重对严复各种著述做更加全面、系统、细致的解读,进一步厘清严复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层次,既密切联系严复各种言论的特定历史背景和场合,又把握他的整体思想在中国社会漫长的转型过程中的深刻意义。在这个进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做细致的原始资料尤其是外文资料的发掘工作,严复研究的国际交流益发显得必要。台湾辜公亮基金会1998年出版《严复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皮后锋《严复大传》、孙应祥《严复年谱》,鹭江出版社2004年出版罗耀九《嚴復年谱新编》,标志着嚴復学科体系的建立过程;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1月、20141月分别出版苏中立《百年嚴復——嚴復研究资料精选》和《百年天演——<天演论>研究经纬》二部著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月出版严孝潜《严复的一生》标志着中国“严复学”学科体系开始建立。

19985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树立严复铜像,同时策划在2001年召开《福建省纪念严复逝世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到2004年举办《福建省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嚴倬雲首次回乡参会发出“两岸中国人”的演讲,嚴復学术研究会完成了第一个十年任务,也为嚴復学体系建立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2014年值严复诞辰160周年,从第一次国际研讨会至此二十年了。举办第二次国际研讨会时机成熟了。2014年又正好是严复从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毕业135周年,明年习近平又将访问英国。为此议决:定于201411月,由英国格林威治基金会主办,提供皇家海军学院海军将领议事厅作为召开国际研讨会的会场,召开“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于格林威治彩绘大厅举办“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图版展览,并印制中英文对照版图册分别在国内外赠送、发行。

1113日,《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中、英、美、韩等国20多名学者共同期许:借助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这一文化交流平台,让严复重新走向西方、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严复“中西会通”所传播的“西学”,深入认识中国文明的历史和现代的发展,也让西方通过嚴復对西方“奥秘”的揭示,反观西方文明的进步与历史缺陷。

中国严复学专家苏中立教授在会上发表《严复启蒙思想的历史定位》,梳理百年来严复学术研究历史,阐明严复历史定位的发展过程。他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明确提出严复是“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奠定了严复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启蒙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果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的话,那么,严复则可以说是“学术先行者”或“启蒙思想先行者”。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严复的历史地位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样重要。

华中师大涂光久教授在《严复研究的百年回顾》中,向国际学界介绍了严复研究的发展情况,展现严复国际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新的发展态势。

福建省严复研究会副会长林怡教授发表论文《论严复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推动》,韩国国立全南大学东亚研究所严英旭所长从嚴復传播西学切入,研究他“如何面对西洋文化的冲击以及如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国际文化交流的学术观点。

当晚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格林威治基金会主席托尼黑尔斯TonyHales)出席《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展览会并致开幕辞。《新欧华报》(英)《美西海岸》(美)“新华网”等十多家报刊、网站作了报道。清华大学王宪明教授认为:“这确实是中英文化交流史上早就应该有的一项活动,必将对严复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驻英大使刘晓明在开幕酒会讲话中赞扬了严复先生对于中国与世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在格林威治东、西方“交界线”上,中国大使向世界发声:

“今天,西方也有一个如何认识中国的问题,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把中国的发展视为机遇,还是以敌视偏见的心态把中国的崛起看作威胁?严复先生一百多年前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西方不应再犹豫彷徨,让机遇失之交臂。”

格林威治大学高级讲师Peter Vlachos认为本次国际研讨会展览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西方与中国、新中国与旧中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将给此后三个月展览中到场参观的世界各国朋友,一个走近近代中国思想和文化传播、政治改革历史的独特契机。

从以上简介中韩学者的发言和中国驻英大使的开幕式讲话可见,与第一次福州93嚴復国际学术研讨会比较,在格林威治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嚴復学术研究已经取得国际话语权。

在格林威治国际研讨会上,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顾问、创会秘书长陈端坤充分利用国际话语权,对日本政府在伦敦大学建立“伊藤博文纪念碑”和安倍关于伊藤博文纪念碑的讲话,做了揭露和批判,提出强烈的抗议。

201451日安倍在伦敦市晚餐会《重新定义日英关系》演讲一开头就说:

“今天,我访问了伦敦大学,在校园一角矗立的纪念碑前,少时静立。那座纪念碑是为缅怀被后人称颂为‘长州五杰’的五个年轻武士而建立的。正巧150年前,这五个年轻人……带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了伦敦,就在这里伦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努力学习。”

可史实是,伊藤博文根本没有进入伦敦大学学习过!安倍在撒国际历史的弥天大谎!

由于长期来流传着严复与伊藤博文在英国海军学院是同学的故事,说严复的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伊藤博文,可是甲午海战中被日本同学打败了。因此严复研究学者对伊藤博文到英国的史实特别关注,作了深入研究,早有定论:伊藤博文根本没有跟嚴復同学过。据日本著名史学家久米正雄《伊藤博文传》记载:1863年,伊藤博文与井上、村野、远藤、山尾庸五人,奉长州侯的密令,潜往英国学习海军,经过五、六个月的航程,于18641月到达英国。由于他们的英文基础都很差,无法进入当地学校学习,只好通过友人介绍,寄宿在伦敦大学某化学教授家里补习英文。大约过了半年,伊藤博文就离开英国,匆匆赶回日本,期间没有进入任何一所英国学校学习。

时至今日,日本内阁总理居然还敢在英国首府大谈他们树立在伦敦大学的“年轻武士”纪念碑,公开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成性的日本武士,真不知道什么是羞耻!安倍的老师说安倍的历史不及格,其实安倍是故意篡改历史,他的外交动作是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这个国际丑剧应予以露。而中国政府公派的船政学堂十几名留英学生,船政文化杰出代表、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他们毕业的皇家海军学院校园里,却没有纪念碑或铜像,很少人知道嚴復他们一百三十五年前在这里奋发努力过,后来为中国、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百多年前嚴復领教过伊藤博文,一百多年后今天,嚴復研究学者再不能容忍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满世界撒谎,散布国际谎言,美化“年轻武士”伊藤博文!中国的严复学专家学者,正要拿出中国的学术气魄,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充分发挥中国的气派,发扬中国的风格,发表中国的论点,传播中国的声音,让全世界都能清晰地听到!

针对安倍鼓吹日本“年轻武士”纪念碑事件,“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英学者共同策划在英国格林威治也建立严复塑像或船政留学生纪念碑。我们认为这也是文化传播上争取国际话语权的一件大事英国素来有树立纪念著名学者、作家塑像的传统,英国文化遗产委员会为纪念文化名人在名人故居张挂“蓝牌”,在伦敦西区中国作家老舍当年住所门前就有“蓝牌”,严复更应当有!

1993年,福州市嚴復研究会设计制作第一尊严复座像(复制十多尊),其一由福建新闻访台团带去台湾送给严倬云丶辜振甫先生。1996年又设计制作大型塑像《严复宣讲西学》,请严倬云题名,树立于福州苍霞洲天演公园。1998年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设计、厦门大学李维泗教授制作《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几道先生》铜像,严倬云题名,树立于北京大学校园。我们还策划在马尾船政学堂(船政衙门)、福州金山公园严复广场建立大型、标准的严复铜像。我们应尽力促成在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树立嚴復铜像和中国船政留学生纪念碑。

  1993年习近平在《93年嚴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言》中赞誉严为中 

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

 20154月,李克强总理福建考察自贸试验区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心区

设,程到福州严复故居考察时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 界’中

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葆有一颗纯正

的‘中国心’。并强调提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李克强与习近平的讲话前后呼应,一脉相承,从“里程碑式的巨人”到“个中国人都 应该记住”,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严复思想资源的高度重

,说明严复的思想对当前改革开放仍具有很强的现实义。我们应该再多下一番

功夫,讲好严复故事,让每个中国人都住严复,让世界都知道严

 我们应该创办嚴復学院(或先在综合性大学、在孔子学院内创设“严复学系(学

院)”),并以严复学院为基地,建立严复中国究院、加强福建省严复学术研

 究会,建立嚴復学术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嚴復国际学术研讨会、学 座和图文

展览,出版相关书刊画;同时,利用嚴復学术研究的成果,组织嚴復题材文艺

 创作,讲好严复的故事,举办相关的文艺、戏剧演出,摄制电影、电视(剧、纪

片)国际发行;在世界著名的文化景点或相关地点,建立相应的纪念碑、大型

像……

 总之,利用各种文化传播手段,扩大学术文化交流和传播,是不断有效提高中国

学术文化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的:

 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国际传

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 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力。

 

  (作者:陈端坤,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顾问,

 

          嚴係雲嚴倬雲授权电视剧《嚴復》总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