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有效政府——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理论
胡占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大体经历了摸石头过河阶段和顶层设计制度安排阶段。
无论是哪个阶段,中国一直在解决效率与公平、对外开放对内放开、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这些方面获得平衡和谐以期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协调科学发展。
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在法治环境下法无禁止即可为;
而有效政府也称作有为政府则是有效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政府有效管理和调控是有效政府应发挥的重要职能,市场调节无法取代,而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有效政府去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的金融服务及金融监管、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素养的人力资源、重大科技创新重大装备的战略支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战略产业、公共产品的提供等有效政府行为支撑。有效政府要求建立法治政府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有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市场环境和规矩。因此在这个阶段产权保护制度的落实是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前一个阶段是中国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无论从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还是人力资源储备、老百姓的观念等都需要经历这个阶段。
当今中国告别了摸石头过河阶段进入顶层设计制度安排阶段,这是顺应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在这个阶段,政府要做到:
第一、顶层设计
第二、制度安排
第三、科学系统化管理
第四、程序化工作
第五、法制化环境
第六、人性化服务
第七、学习型组织
第八、创新型团队
具备这些特征的国家治理体系就具备了现代化所需要的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化、效能化、协调系统化。
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为人民服务。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有效管理,官员与企业的关系是“亲”、“清”的政企关系,官员与市场主体的关系是精确精准的市场监管。政府与法制关系是权由法授,官员与法制关系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通过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完善和运作,使制度理性、多元共治、公平正义、协商民主等理念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并引起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组织方式、行为方式等的深刻变化,进而实现由传统国家管理向现代国家治理转变的过程。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治理制度化。
第二、治理民主化。
第三、治理法治化。
第四、治理高效化。
第五、治理协调化。
第六、治理文明人性化。
从摸石头过河阶段到顶层设计、制度安排阶段实际是我国经济发展从粗放发展到精细化发展的转变即到了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有效政府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从中国数量、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中国成品、中国成本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到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效率提升、精细化发展为动能的发展路径上来,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红利是经济体量大和人才红利。